船舶原理

船舶原理

《船舶原理》是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紅。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船舶原理
作 者:劉紅編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1
ISBN: 9787313059390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對船舶尚未有感性認識的初學者為對象,從感性到理性,理論聯繫實際,由淺入深地闡述船舶的整體及各航海性能的概念。
本書共分10章,內容包括:船舶類型、船舶尺度與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穩性、船舶抗沉性船舶阻力、船舶推進、船舶搖擺、船舶操縱性、船舶強度與結構。每章之後附有複習思考題。
本書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有關水運系統專業的師生,水運系統的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與船員。

圖書目錄

1 船舶類型
1.1 船舶及分類
1.2 典型的運輸船舶
1.3 工程船
1.4 漁業船舶
1.5 工作船舶
1.6 軍用艦艇
1.7 發展中的高性能船舶
2 船舶尺度及布置
2.1 船舶外形的一般特徵
2.2 運輸船舶的主要參數
2.3 船舶型線圖
2.4 船舶總布置
3 船舶浮性
3.1 船舶在靜水中的平衡條件及浮態
3.2 船舶排水量與總重量
3.3 船舶重心與浮心
3.4 船舶平均吃水的變化
3.5 船舶噸位
4 船舶穩性
4.1 穩性分類
4.2 船舶的三種平衡狀態
4.3 初穩性高度與初穩性公式
4.4 船舶靜水力資料
4.5 船上貨物移動對浮態與穩性的影響
4.6 懸掛貨物、自由液面對船舶穩性的影響
4.7 裝卸貨物對船舶浮態與穩性的影響
4.8 傾斜試驗
4.9 大傾角穩性與靜穩性
4.10 動穩性
4.11 穩性衡準
5 船舶抗沉性
5.1 船舶海損及抗沉性
5.2 破艙進水對浮態與穩性的影響
5.3 船舶分艙
6 船舶阻力
6.1 快速性的基本概念
6.2 船舶阻力分類
6.3 船舶基本阻力曲線
6.4 受限制航道的船舶阻力
6.5 船模阻力試驗
6.6 船舶功率估算方法一一海軍部係數
7 船舶推進
7.1 船舶推進方式
7.2 螺鏇槳外形及幾何參數
7.3 螺鏇槳的工作原理
7.4 船體與螺鏇槳之間的相互影響
7.5 螺鏇槳的空泡現象
7.6 船舶的功率與效率
8 船舶搖擺
8.1 船舶搖擺的基本概念
8.2 船舶搖擺運動規律
8.3 減搖裝置
9 船舶操縱性
9.1 船舶操縱性概述
9.2 舵
9.3 航向穩定性
9.4 迴轉性
10 船舶強度與結構
10.1 船舶強度概念
10.2 船體主要構件名稱及骨架形式
10.3 船體結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內河拖船一般指吃水1.2m以上(1.2m以下稱淺水拖船)、工作於內河、尺度較小的拖船。因內河拖船經常需要通過橋洞、河閘等,船寬、型深及桅桿、煙囪的高度等都受到航道限制。
長江拖船主要航行於長江航道,由於長江航道寬闊,水流複雜,航道限制小,航行於其中的拖船尺度較大,功率也大,可達幾千千瓦。 港作拖船指用來拖帶船舶進出港口,或出入船塢,協助大船靠離碼頭,拖帶工程船舶移位以及編隊的船,有的船還兼有救助、消防的功能。這類船常有良好的操縱性和穩性。
海洋拖船通常也分沿海拖船及遠洋拖船。海洋拖船主尺度受航區限制較少,所以這類船舶一般甲板舷弧高,有良好的穩性和抗風能力。
2)推船
推船是以頂推運輸其他船舶和浮動建築物的工作船舶。船型呈短、寬、扁特徵;結構比一般運輸船舶堅固;首部裝有頂推設備和連線裝置;功率強大,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常加裝導管和倒車舵。
在拖帶運輸中由於拖船在前,駁船在後,拖船螺鏇槳的尾流增加了駁船的阻力。為了減小這種尾流影響,拖帶作業時往往把拖纜放長,但長纜拖帶在彎道處航行不便,且收放長纜增加了船員的勞動強度,其次拖帶作業中每艘駁船上都需配備船員,並隨之需設定生活艙,駁船還需配備一套操舵設備。這樣就使駁船輔助設備複雜,營運開支增大。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人們很早就構想改拖為推的方式。頂推運輸時駁船在前,推船在後,像一艘機艙在船尾的貨船。這樣駁船上就不需要人操舵、看管,且推船尾流也作用不到駁船上,從而減小阻力,使航速提高,增加運量。推船除頂推普通駁船隊外,現在大量套用的是分節駁頂推船隊,即由一艘頂推船和若干艘分節駁船組成。

船舶原理課程培養目標

以流體力學為基礎,闡述船舶航行性能的基本原理,包括船舶的浮性、穩性、抗沉性、快速性、操縱性及耐波性,使學生掌握船舶流體力學性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將流體力學基礎理論套用於船舶航行性能分析、預報和設計,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並使學生具有從事本領域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