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教育

20世紀初,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就開始有了航空教育。飛機問世後,航空教育更加發展。1908年,美國洛杉磯高等工程學校教師H.L.特溫寧在物理課中講授了飛機原理,隨後,美國密執安大學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都先後開設了航空學課程。

正文

 蘇聯於1910年至1930年期間成立了俄國海軍航空學校、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和莫斯科奧爾忠尼啟則航空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法、德、意、日等國都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航空教育體系。中國的航空教育開展得也比較早(見中國航空航天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雷達火箭噴氣飛機的出現,對航空教育發展到航天教育起了促進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航天教育更加受到人們重視。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促使美國國會於1958年頒發了國防教育法,對初、高等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強了航空航天教育。
從事航空航天教育的許多院校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航空航天科學家、設計師和工程師,從而加速了航空航天產品的研製和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航空航天教育自身的發展。與早期相比,現代航空航天教育在內容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設定的課程不斷更新,新興學科的課程逐漸增設。為了培養航空航天人才,各國的教育部門、軍隊、民航部門興辦了各種類型的學校。各國的高級航空航天技術人員都在高等院校培養,但作法不盡相同。美國是在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康乃爾大學、馬里蘭大學、密執安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等的工學院內設立航空航天工程系,學制為4年。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人員則由工學院的其他系培養。蘇聯設有獨立的航空院校,如莫斯科奧爾忠尼啟則航空學院、哈爾科夫茹科夫斯基航空學院、喀山圖波列夫航空學院、莫斯科民航工程學院、基輔民航工程學院、列寧格勒民航學院和里加紅旗民航工程學院等,科系比較齊全,學制為5~6年。1949年以前,中國也在一些大學,如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交通大學和西北工學院等設立航空工程系。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後才成立獨立的航空院校,學制為4~5年。其他各國重要的航空航天高等院校有英國的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布里斯托大學、南安普敦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克蘭費爾德技術學院;聯邦德國的柏林工業大學、斯圖加特大學;法國的國立高等航空宇航學校、馬賽大學流體力學學院、國立高等航空製造工程師學校;日本的京都大學工學部航空工學科、成田航空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義大利的羅馬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和瑞典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航空學院等。除少數是獨立的航空航天院校外,大多數與美國的情況相似。各國高等院校航空航天教育的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都基本相同,教學方法也基本一樣。航空航天教學特點是:①強調基礎訓練,注意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②強調科學研究,注意教學與科研相結合;③重視研究生的培養,有專門培養研究生的院校,碩士研究生的學制1~2年,博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5年。各國中等專業的航空航天教育則強調實際套用,課程設定實踐性內容較多,理論性內容較少。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有不少新學科興起,如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和航天工藝學等,航空航天的教學內容也因之豐富起來,對教學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