舢板

舢板

舢板(舢舨),一種小船,也叫“三板”,原意是用三塊板製成。它是一種木結構船。舢板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使用。“舢舨”的舢原指“大山一般的船”,即母船;“舨”本指“在大船與大船之間,或大船與碼頭之間穿梭往返的小船”,即子船(交通艇、救生艇)。因“母”、“子”關係密不可分,遂兩字合併為一詞“舢舨”,專用於表示“舢的舨”的意思。

基本信息

簡介

正在消失的“海上的士”舢板正在消失的“海上的士”舢板

舢舨,或稱三舨(sampan),是一種水上運輸的交通工具,為平底的木船,機動舢舨俗稱“送人艇”,多用於往來避風塘間的水上的士、垂釣、街渡等。舢舨是不適合遠洋航行,因為它經不起大風大浪的環境,廣東有俗語:“舢舨不可冒充炮艇” 。
早年的小舢舨長約六尺用搖櫓行駛,近年(截至2012年)改用玻璃纖維造艇身和馬達行駛。戰鬥艦艇上的勤務舢舨兼作救生舢舨,而大型勤務艦船上則配備有專用的救生舢舨。

舢舨結構簡單,吃水淺,容易操縱,具有較好的適航性能。在首、尾部坐板下,設有水密空氣箱,具有充分的儲備浮力,即使舢舨內灌滿了水,也能漂浮在水面,適合在海上進行作業。
艦用舢舨通常置於距離艦首至少三分之一船長的甲板處的支艇座內或吊艇架上。艦船航行時,應使舢舨隨時處於可使用狀態,以便迅速執行海上作業任務。舢舨離艦自航時,要在船尾懸掛軍旗。

歷史

在13世紀,一個叫馬可·波羅威尼斯人跑到中國。他看到很多奇異的景象,其中就包括一種奇怪的刷著明亮油漆的船隻。在某些方面,這些船的製造技術遠遠領先於當時歐洲的造船技術。例如,他在艉部底下有一個方向舵,在甲板上還有防水隔間。這些船叫舢板,至今仍在使用。

分布

舢舨常見於東南亞平民化的漁民地區,例如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台灣台南、香港南丫島、香港仔、大澳、筲箕灣及西貢等漁村。

分類

按用途分

有勤務舢舨、救生舢舨和運動舢舨;

按推進方式分

有划槳舢舨、槳帆舢舨和槳帆摩托舢舨;

按殼體材料分

有木質舢舨、金屬舢舨、塑膠舢舨、橡皮舢舨和混合材料舢舨;

按船尾形狀分

有尖型舢舨(亦稱棱形)和方形舢舨。

構成要素

船的密封

舢板舢板

在船的甲板下有一些木製隔板,稱為防水隔板。他們將船體分成一系列的防水隔間,用於裝運貨物。如果船隻遭到破壞,這些隔間能夠阻止海水漫入整個船體。

方向舵

舢板上的船舵通常比較大,懸掛於尾部下方,並能通過鎖鏈進行提升和下放。在淺水中將舵葉升起一點,船員使用短舵航行,而在深水中則將舵葉放下一點,此時適合用長舵 。

艉部

尾部通常為四方形,上面是一個小屋,通常是船員起居做飯的地方。

眼睛

幾乎所有舢板都有一對畫在艏部的眼睛圖形。水手相信這些眼睛能給船隻帶來好運。中國的漁船上,不同的眼睛是不相同的。漁船上眼睛向下望著魚群,而商船的眼睛是望著前方。

漂亮的繪畫

舢板的艉部經常被畫上一些傳統的圖案。水手們相信這些傳統的圖案將帶來幸運,財富和平安。最常見的顏色是紅色,因為中國人都認為這種顏色能辟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