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輿(789~835)

舒元輿(789~835)

《舊唐書·舒元輿傳》誤作江州人。 李訓用事,召舒入朝。 舒元輿能詩文。

舒元輿(789~835)

正文

唐代文學家。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舊唐書·舒元輿傳》誤作江州人。出身寒微,始學即警悟,客江夏節度使郗士美處,郗奇其才,屢為之延譽。元和八年(813),舉進士,調鄠縣尉,有幹練名。裴度表掌興元書記,為文檄,以豪健為一時所推。大和初年(827),入朝為監察御史,再遷刑部員外郎。他自負奇才,銳於進取。大和五年,自獻其文,文宗賞其激昂,而宰相李宗閔以為浮躁,改授著作郎,分司東都。時李訓居喪在洛,因往來相善。李訓用事,召舒入朝。大和九年九月,官同平章事,與李訓同為相,謀除宦官。事泄,同被害。
舒元輿詩文。所作古文,《問國學記》尊儒學,《鄂政記》論施政,《錄桃源畫記》為韓愈《畫記》之亞,《牡丹賦》尤有名。死後,文宗一日觀牡丹,憑殿欄誦其賦句,不覺泣下。這一故事,後代詩人常用以表示對宮廷政變中失敗一方的同情,如清代張之洞《四月下旬過崇效寺訪牡丹花已殘損》一絕句就是。舒元輿詩如《坊州按獄》敘述按治坊州刺史貪暴事,有白居易諷諭詩精神。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舒元輿集》 1卷,已佚。《全唐文》收其文16篇,《全唐詩》收其詩 6首。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及《唐詩紀事》

配圖

舒元輿(789~835)舒元輿(789~835)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