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所作。《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篇。本篇寫作時間較早,他與曹操的關係還沒有明顯惡化,內容有時請曹操九族起朋友盛憲(字孝章),故辭氣較委婉。文章從為友之道和為國求賢兩方面打動曹操,預言簡介,感情真是,懇切之中又不失身份,卻可當曹丕“體氣高妙”之評,卻並無“理不盛詞”之病。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建安七子之首孔融所作。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魯縣(今山東曲埠)人,孔子後裔,曾為北海相。曹操奉獻帝都許昌,特意徵召他為少府。因不滿曹操的野心,常借題挖苦、嘲諷,最終被曹操殺害。他的作品留存很少,主要是幾篇書札、雜論。《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篇。
本篇寫作時間較早,他與曹操的關係還沒有明顯惡化,內容有時請曹操九族起朋友盛憲(字孝章),故辭氣較委婉。文章從為友之道和為國求賢兩方面打動曹操,預言簡介,感情真是,懇切之中又不失身份,卻可當曹丕“體氣高妙”之評,卻並無“理不盛詞”之病。
全文如下: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執,命不期於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稱嘆。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台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王,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雲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
——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

題解

這是漢獻帝建安九年(204),孔融任少府時向曹操推薦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憲,會稽人,也是漢末名士。曾任吳郡太守,因病辭官家居。孫策平吳後,對當時名士深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禍。策死後,孫權繼續對其進行迫害。孔融與孝章友善,知道他處境危急,所以特地寫了這封信,向當時任司空兼車騎將軍的曹操救援。曹操接信後,即征孝章為都尉,征命未至,孝章已為孫權所害。文章敘述了孝章所處的艱難處境,並引用歷史上重用賢才的故事,從交友之道和得賢之重要來打動對方,辭意懇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