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柔拳社

致柔拳社

致柔拳社,民間武術社團。專門研習太極拳、太極劍。社名取老子“專氣致柔”之意。由湖北省蘄水縣人陳微明(名曾則,字慎先,1881~1958)創建於1925年5月。社址設在上海“寧波同鄉會”(今西藏中路480號)。1926年起先後在蘇州、廣州等地設立分社。1931年起增設函授部。拳社學員數以萬計,遍布海內外,使原來流傳於北方的太極拳普及到南方,並影響至海外,鼎盛時期曾被譽為武界“孔門”。20世紀50年代後期,因陳微明逝世及其他一些原因,致柔拳社停止活動。90年代,陳微明的弟子分別在無錫、寧波、上海等地恢復致柔拳社的活動。

致柔拳社致柔拳社
致柔拳社,民間武術社團。專門研習太極拳太極劍。社名取老子“專氣致柔”之意。由湖北省蘄水縣人陳微明(名曾則,字慎先,1881~1958)創建於1925年5月。社址設在上海“寧波同鄉會”(今西藏中路480號)。1926年起先後在蘇州廣州等地設立分社。1931年起增設函授部。拳社學員數以萬計,遍布海內外,使原來流傳於北方的太極拳普及到南方,並影響至海外,鼎盛時期曾被譽為武界“孔門”。20世紀50年代後期,因陳微明逝世及其他一些原因,致柔拳社停止活動。90年代,陳微明的弟子分別在無錫寧波、上海等地恢復致柔拳社的活動。

簡介 

致柔拳社太極拳術
致柔拳社三年的課程設定:
第一年為太極拳,不動步推手、太極劍。據陳微明稱:“習之一年,則姿勢不差,腰能轉動,不動步推手亦練腰。”說明第一年是為保健強身者設定的課程,教學重點是打太極拳的基礎。既有基礎的拳術套路,又有提高興趣的推手和器械套路。
第二年為太極長拳動步推手太極刀。重點是練步,即練步法的靈活性。“太極長拳則動步時多兼練步之靈活,動步推手亦練步也。”
第三年為大履散手對劍太極槍。都是應敵變化、臨場實用、講究技擊的內容。“大履求四隅之變化,散手以應敵,太極拳之規矩盡此矣。”
該社致力於倡導與推廣武術。1929年11月在杭州國術遊藝大會開幕式上,表演了集體太極拳。陳微明與田兆麟合作先後多次表演太極推手、太極對劍等,對推廣太極拳起了一定作用。先後整理出版了《太極拳術》《太極劍》《太極答問》等著述。

創始人

致柔拳社陳微明

該社創始人陳微明是光緒年間的舉人,曾任清史館纂修,是當時第一個辦武館的文人。1915年,他曾隨武術名家孫祿堂學形意拳、八卦掌,後又從太極名家楊澄甫學太極拳。致柔拳社以傳授內家拳術和流傳國技為宗旨,注重養生,以太極拳為教授的基本拳術。拳社始創即訂有嚴格的章程,注意因材施教,有明確的教學計畫。其畢業標準:專為卻病、養生者一年畢業,求體用兼通可作師範者三年畢業。一學年以300天為度。每日來社學習必須“畫到”。凡學滿300天者為一年。凡3年期滿,經“考驗合格,給以憑證,將姓名登報宣布”後,方可在外教授及表演。
陳微明,自幼心慕太極拳。乙卯(1915)游燕。越二年,訪得澄甫先生,拜入門下,從學七年,盡得所傳。乙丑(1925)年,陳微明先生南下上海,於寧波同鄉會內創辦致柔拳社,並集結多年習拳心得,於同年出版《太極拳講義》《太極拳問答》二書(台北:五洲出版社,1996影本翻印)。此二書堪稱早年所出版之楊式太極拳諸書中,最具權威之著作,內並有澄甫先生早年拳架照片,彌足珍貴。太極拳能從北京南傳上海、廣州等地,陳微明先生應居首功。

致柔拳社《陳微明太極拳遺著彙編》
陳微明(1881—1958),湖北蘄水人,出生於書香門第,1901年與兄弟鄉試同科中舉,一門三魁。微明先生自幼體弱多病,於1915年拜孫祿堂為師,練形意、八卦,體魄由弱轉強。1917年,拜澄甫公為師,學習楊式拳、劍、、槍、推手、散手。1925年,在上梅武昌路創辦致柔拳社,推廣楊氏太極,滬上名人王一亭、聶雲台等均來就學,當年5月2日(申報)曾有詳細報導。由澄甫公口授,陳微明筆錄之《太極拳術》一書,採用澄甫公早年之拳照,於同年由中華書局出版,致柔拳社發行,為楊式太極重要參考資料。1929年,致柔拳社遷到西藏路寧波同鄉會底層。當時同鄉會四樓有少林武館,由徐文甫、陳鐸鳴二位任教授。致柔拳社第一屆第一名畢業生趙敵七,基本功夫紮實,打遍上海日本柔道館未逢對手,後來被日本浪人暗殺。1951年,致柔拳社從寧波同鄉會撤退,遷至永嘉路陳宅。除了《太極拳術》之外,陳微明還編寫了《太極劍(附太極長拳)》(1928年中華書局出版)、 (太極答問(附單式練法)) (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1936年,他又編寫了《八卦掌擒拿圖》,陳微明確實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優秀武術教師。其關門弟子林炳堯於前年逝世。歷史悠久之致柔拳社,終於後繼乏人。

章程

致柔拳社致柔拳社社員風采
陳微明先生云:

該社取老子專氣致柔之意,命之曰致柔拳社。

該社教授內家拳術、劍術、槍術,以流傳國術,注重養生為宗旨。

凡性情平和,有恆心者,可入社學習,為本社學員。

該社創辦以來,於茲二年有餘,入社者不下八、九百人,然有恆心及不間斷者不過數人而已。其餘均來去無常,或作或輟,雖學者宗旨各有不同,然恐數年之後成就絕少,於微明創辦茲社,流傳國技之初心殊有未合。細察現今學員頗不乏真實求功夫者,特定教授課程分年教授,三年畢業,列之於下:

甲種第一年級太極拳 不動步推手 太極劍

第二年 太極長拳 動步推手

第三年 大捋 散手 對劍 太極槍

說明:

王宗岳先生太極拳論云:數年純功,或不能運化。

可見太極拳運化之難。三年畢業乃至短期限,不過知其規律準繩耳。

第一年太極拳為基礎,習之一年,則姿勢不差,腰能轉動,不動步推手亦練腰也。

第二年太極長拳,則動步時多兼練步之靈活,動步推手亦練步也。太極拳習之爛熟,方能學長拳。不然,恐彼此牽混而雜亂矣。

第三年大捋,求四隅之變化,散手以應敵,太極拳之規矩盡此矣,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甚望繼起者能發明而光大之也。太極拳姿勢不差即可學劍,故列之第一年,太極槍及對劍非動步推手純熟不能學,故列之第三年。

書籍

致柔拳社致柔拳社之相關圖
陳微明《太極合老說》
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其觀其徼。與之黏隨。觀其化之妙。忽然機發。是謂觀其徼。
老子曰有無相生。前後相隨。是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故太極無法。動即是法。
老子曰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綿綿若存者。內固精神。用之不勤者。外示安逸。
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者。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也。外其身而身存者。由己則滯。從人則活也。
老子曰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居善地者。得機得勢。心善淵者。斂氣斂神。事善能者。隨轉隨接。動善時者。不後不先。太極之無敵。惟不爭耳。
老子曰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是謂極柔而至剛。萬法而歸一。
老子曰曲則全。枉則直。是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老子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太極黏連綿隨。不與之抗。彼張我歙。彼強我弱。彼奪我與。然後能張。能強。能奪。
老子曰反者道之動。故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又曰不爭而善勝。不召而自來。是謂引進落空。四兩拔千金也。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