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廣州市委員會

中國致公黨廣州市委員會成立於1958年9月(以下簡稱“致公黨廣州市委”),前身為1957年1月成立的致公黨廣州市工作委員會,是中國致公黨的第一個市級地方組織。

市委會機關早期設在廣州市多寶路223號,1989年9月遷入廣州市廣州大道中39號廣州市民主大樓2樓。
致公黨廣州市委從成立到現在,歷經十一屆委員會,經歷3個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8年9月至1966年8月,致公黨廣州市委與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合署辦公,共同開展黨務活動。主要工作是:在廣州市內的區、街僑務系統發展黨員;組織黨員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組織黨員及其所聯繫的歸僑、僑眷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參與各類政治活動;發動黨員向海外親友宣傳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和僑務政策,爭取海外親友支持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這期間,歷經四屆委員會。
第二階段:從1966年8月至1977年11月,在這期間,致公黨廣州市委與廣州市其他各民主黨派一樣,因“文革”停止一切組織活動。
第三階段:從1977年工2月開始,致公黨廣州市委恢復組織活動,各項工作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而得到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致公黨廣州市委歷經七屆委員會, 自身建設健康發展,參政議政、海外聯誼、社會服務工作全面開展,切實發揮了致公黨地方組織的職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一、思想建設方面。堅持組織黨員學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方針和政策,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理論體系;堅持對黨員進行形勢教育,引導黨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與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高度一致。堅持組織黨員學習致公黨黨章、黨史,繼承致公黨前輩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真誠合作的優良傳統,使黨員更加堅定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信念。同時,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不斷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二、組織建設方面。恢復組織活動以後,致公黨廣州市委嚴格按照黨章規定在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穩步發展黨員,並結合黨員發展情況和黨務工作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基層組織規模,合理增加基層組織。30年來,黨員由1978年12月的70人增加到2009年6月的633人:基層組織由1980年的5個支部,發展至2008年的38個支部、4個總支部、2個基層委員會。與此同時,還有計畫地培養各級黨務幹部,滾動式地建立起各級幹部後備隊伍,以滿足黨務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並在保證組織上新老交替順利實現的過程中,做好思想政治的交接工作。為了更好開展黨務工作,致公黨廣州市委適時建立、調整專門工作委員會,至2007年初,組成了7個既職責明確,又協調合作開展黨務工作的專門工作委員會,逐步形成了較完備的黨務工作機構。另外,還通過陸續調入或招聘高素質機關幹部、適時調整機關處室設定等措施,建設精幹的機關幹部隊伍和構築團隊服務型機關;通過合理配備辦公設備,實現機關工作電子化和信息化,提高機關工作效能;通過完善、建立並創新各項制度,形成運作暢順的黨務工作機制。
三、參政議政方面。致公黨廣州市委領導班子堅持積極參加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政協召開的民主協商會,就各類協商議題充分表達意見和建議。根據廣州市現代化建設需要,結合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致公黨廣州市委積極調動本會的人才資源,深入開展各類參政議政課題調研,1989年以來,已累計向廣州市政協提交大會發言材料24份、提案72件(其中9件獲廣州市政協表彰為優秀提案);組織發動基層和黨員積極參與和關心我市的經濟社會建設工作;及時將黨員了解的社情民意反映給各級黨政部門,積極向各級黨政機構獻計獻策,為黨政部門解決問題提供有益參考。此外,還認真做好推薦工作,先後成功推薦91位優秀黨員骨幹擔任全國和廣東省、廣州市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特約四員”,並通過他們積極參加各級人大、政協、“特約四員”聘請機構的會議和視察活動,以及提交議案、建議、提案、調研報告等途徑,發揮參政黨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多年來,致公黨廣州市委堅持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對口聯繫制度,知情問政,拓展參政議政工作渠道;與廣州市人大華僑外事民族宗教委員會、廣州市政府僑務辦公室、廣州市政協港澳台僑外事委員會和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建立起廣州市“五僑”聯席會議制度,積極促進廣州市僑務工作全面發展。
四、海外聯誼方面。鼓勵黨員協助各級政府引介境外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中外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還鼓勵黨員爭取海外親友支持家鄉建設,捐贈資金和物資大辦公益事業。目前,致公黨廣州市委通過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多個傳統華僑社團建立友好關係,積極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為促進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在內的華夏兒女的大團結做貢獻。通過密切聯繫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積極反映他們的呼聲,促成他們回國創業,協助他們解決創業、就業遇到的困難。
五、社會服務方面。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致公黨廣州市委發揮與僑界聯繫密切特點,廣泛反映僑界的訴求,積極協助有關主管部門落實僑務政策。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認真組織黨員深入工礦企業、華僑農場、鎮村、社區開展醫療義診、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鼓勵黨員捐贈資金和物資救濟災區人民、扶貧助學、建設學校。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以來累計捐贈現金307.3萬元。
致公黨廣州市委支持、鼓勵黨員發揮專業特長,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所在單位的事業發展建功立業,為廣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報效祖國。據不完全統計,我會黨員先後共有57人獲全國各類表彰,有61人獲廣東省各類表彰,有140人獲廣州市各類表彰。
中國致公黨廣州市委員會成立於1958年9月,是中國致公黨的第一個市級地方組織。歷任主委伍覺天、李維綱郭毅為、劉惠源、傅漢洵,現任主委為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 陳怡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