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通行寶鈔鈔版

略作變動,改為“至元通行寶鈔”,受至“元世祖的嘉許,即以鑄版印造。 “至元通行寶鈔”發行額共達三千六百十八萬餘錠,成為元代流通的重要紙幣。 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意為“至元寶鈔,諸路通行”。

【名稱】至元通行寶鈔鈔版

【鑄幣概況】

元初發行的中統元寶交鈔貶值後,幣制需要改革,當時時李(公元1242一1292年)將原在南宋未年獻過的鈔樣。略作變動,改為“至元通行寶鈔”,受至“元世祖的嘉許,即以鑄版印造。“至元通行寶鈔”於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起正式 發行,俗稱“金鈔子”,一貫當“中統元寶交鈔”五貫。到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更發“至正元寶交鈔”時為止。“至元通行寶鈔”發行額共達三千六百十八萬餘錠,成為元代流通的重要紙幣。 當時元朝復置了尚書省,頒行了至元通行寶鈔,鈔值共分十一等, 二貫、一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 文、二十文、十文、五文。
【貨幣形狀】用桑皮紙印刷、呈深灰色,故稱“楮幣”。長28厘米,寬19厘米,鈔首通欄橫書“至元通行寶鈔”,下面是蔓草肥葉碩果紋飾框,框內上部有鈔值“貳貫”字下有二至四串銅錢, 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意為“至元寶鈔,諸路通行”。下置橫書 小字“字料”“字號”。框上下部為十一行鈔文,曰:“尚書省奏準印造至元寶鈔,宣課差發內,並行收受。不限年月,諸路通行。寶鈔庫子攢司,印造庫子攢司。偽造者處死。“首豁賞銀五錠,仍給犯人家產。至元年月日,寶鈔庫使副,印造庫使副,尚書省提舉 司”。鈔面鈔背左右上角各有一墨押印,上疑有陰刻字樣。
【珍品程度】由於年代湮沒,至元通行寶鈔,今已存世甚少, 實屬風毛鱗角,彌足珍貴。貳貫,二級,值黃金40克。

【當時背景】

由葉李擬定的由尚書省頒行的《至元寶鈔通行條件》(即《葉李十四條例》)十四款。不僅是我國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較完備的幣制條例。內容頗為周詳。元代紙幣制度的各項基本原則與重要規定,大體包括在內,終元之世一直有效。對後世 的紙幣流通產生很大的影響。1960年,江蘇無錫南郊軍嶂山水庫工地上發現一座元代古 墓,墓主是吳越王錢謬的後代,當地著名鄉紳錢裕夫婦。發現一疊元代“至元通行寶鈔“伍佰文,貳佰文共33張,為“至元通行寶鈔”提供了實物。從中可以測知這批至元寶鈔是在1287一1320年間流通的貨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