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葬

自然葬

自然葬採用特殊木質的骨灰容器,大約半年內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隨之融入大地。整個葬區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只是一片草。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自然葬採用特殊木質的骨灰容器,大約半年內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隨之融入大地。整個葬區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只是一片草。

自然葬,不同於一般的花葬、樹葬、草坪葬——留有骨灰,同時在小型紀念碑上刻有逝者名字。

政策實施

2017年03月25日,本市首次舉行“自然葬”骨灰安放儀式,意味著自然葬——這一新的殯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陽區長青園墓區,由於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終將融入土地。這種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市民無須付費。

自然葬區不設任何標識

昨天的安葬現場,安靜、肅穆、溫馨。著深綠色制服的禮賓人員捧著泛著白瓷光芒的骨灰罐穩穩前行,著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員打著黑傘一路陪伴。一行人來到葬區,現場已開闢好31個土穴,土穴的大小剛好能放入一個骨灰容器。禮賓人員單膝下跪,將骨灰罐緩緩放入大約深2米的土穴內,先撒幾把花瓣,再附上幾把黑土,然後用草坪封住。31份骨灰陸續放入土中,100多位逝者親屬手捧菊花,見證這神聖一刻,有人默默流淚,但沒有哭泣之聲。

骨灰落葬後,家屬並不清楚自己親人的骨灰具體安放在哪一處安葬點,整個自然葬區沒有任何標識留存,看上去跟普通一片大草坪沒什麼區別。家屬只知道“親人就葬在這片綠地中”。人們把手中的菊花拋向草地,有人則流連在草坪中,久久不願離去,做最後的告別。

安葬費由政府補貼

根據北京市相關規定,採用自然葬方式安放親人骨灰,市民不用掏一分錢,每份骨灰安葬成本價為4000元,全部由政府直接補貼給公墓,用於業務辦理、購置可降解骨灰容器,提供告別、安葬儀式、日常祭掃、共祭等禮儀和安葬服務。

目前,可實施骨灰自然葬的墓園有兩家,除長青園墓區外,還有北京市太子峪陵園。實施骨灰自然葬後,本市將有兩種“零付費”骨灰安葬方式,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海撒。目前每份骨灰海撒的補貼費用也是4000元,海撒時可隨行6位親屬,去年一共舉行了61次骨灰海撒活動,海撒骨灰2456份,9000餘位市民參加海撒活動。

安葬後掃二維碼可紀念

為了方便家屬祭祀,選擇自然葬的家屬可獲得刻有二維碼的紀念牌,紀念牌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可根據家屬需要進行設計。掃二維碼後,手機上可顯示逝者的照片、簡介、座右銘、生前作品等,家屬可以將紀念牌帶回家,也可以存放在基地專門的區域。

環保理念

骨灰自然葬區域將本著綠色、人本、科技、創新的理念進行改造完善,更多地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為家屬提供智慧型化的祭掃和紀念服務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