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服務

自然服務

自然服務(nature's service)是指地球上眾多自然生態系統產生的物質及其維持良好的生態條件與環境狀態,對人類所產生的各種公益服務,通過生態自然來為人類服務。

自然服務

過去幾年中,美國商業性養蜂人擁有的蜜蜂數量下降了差不多1/3。主要原因包括殺蟲劑、寄生蟲、病毒以及營養不良。因為這些,蜜蜂成群成群地死去。
——這看起來是件小事,實則不然。美國馬里蘭大學的昆蟲學家大聲疾呼:“美國已經非常接近這樣的臨界點——沒有足夠的蜜蜂來滿足莊稼授粉的需要。”而這會導致莊稼、果樹大幅減產,對農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哈佛大學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昆蟲式機器人——RoboFly。它整體由碳纖維材質構成,如一分錢硬幣般大小。它配備了震動頻率超快的“電子肌肉”,每秒扇動翅膀120次,而且可以模仿昆蟲的飛行路線,普通人很難捉住它。
最有趣的是這個機器人蒼蠅的功能。它不僅可以用於類似地震、房屋倒塌等突發災難的救援工作,而且還計畫用於農作物授粉。
看到了吧,人類就是這么奇怪。我們一通胡作非為(美其名曰“改造世界”),破壞了蜜蜂等動物與我們共同的家園,傷害了蜜蜂。於是,授粉工作沒人幹了,我們又不得不弄出個用電池驅動的高科技“動物”,代替蜜蜂去授粉。
在印度,兇狠的禿鷹徘徊在人們的頭頂,吃掉那些死在田野上的動物的肉。禿鷹在餵飽自己的同時,也在充當著自然界“清潔工”的角色,而且是“免費”的。
但這些年來,禿鷹的數量急劇下降。因為人們經常給牛注射消炎藥,禿鷹吃了牛肉之後,往往一命嗚呼了。原來,印度的大約4000萬隻禿鷹每年能吃掉1200萬噸動物死屍。現在,大自然免費的清潔工數量銳減,腐爛的動物屍體隨處可見,需要人專門清理。人們掩鼻而過,唯有以此為食物的野狗非常喜歡,數量大增。可問題來了,野狗咬人和狂犬病病例也隨之大增,印度每年因為狂犬病而死亡的人數多達萬人。
據統計,這給印度經濟造成的損失,每年超過340億美元!
是的,我們原本有著由大自然免費提供的完美“自然服務”,然而,這些卻一項又一項地被我們扛在了肩上,變成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和實實在在的成本。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服務也被一項項“明碼實價”起來——這已經成為經濟學研究的一個新分支,我們不妨稱之為“自然服務經濟學”。

自然醫療服務

不用說,醫療是個大產業。抗生素、手術刀、特效藥、高級病房、療養中心……它們養活了無數的人和公司。
據統計,在英國,人們因為精神方面的疾病每年的開支為1050億英鎊,折合10000多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幾乎是雲南省一年的GDP。
精神方面的疾病,主要是由生活中各種有形無形壓力的日積月累造成。很多慢性病都與壓力有關,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鬱症等。對此,人們習慣於從科技中找辦法,研發新的藥品和醫療設備。
“自然服務經濟學”卻告訴我們,大自然一直在給我們免費提供著“自然醫療服務”。
一項研究表明,把一個地區的綠地面積提高10%,人們的健康狀況居然整體年輕了5歲。增加人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明顯能減輕人們的壓力。而且,人們接觸到的植物、動物的物種越多,越利於健康。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所醫院發現,病人在接受膽囊手術後,在病房裡能不能看到綠色植物,居然是影響其康復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些在病房窗戶中能看到植物的病人,能更早離開醫院回家;而那些在病房窗戶中只能看到其他建築的病人,住院的時間就更長。
別小看這項“自然服務”,一旦把它與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如醫院設計)、教育、交通、房地產、醫療產業、環境管理等相結合,將產生難以想像的商業空間。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人們很喜愛騎腳踏車。哥本哈根市政府的一項研究發現,騎腳踏車的市民比例每提高10%,每人每年的醫療費用可以降低240美元,人均生產效率可以提高620美元,更關鍵的是人均患嚴重疾病的時間減少0.9年,壽命增加1.2年。
於是,政府因勢利導,在城市規劃上投入重金。如今,哥本哈根有超過一半的人騎著腳踏車上班、上學。儘管哥本哈根只有50萬人口,80平方公裡面積,但專用的腳踏車道超過400公里。這些腳踏車道穿過樹林、公園、綠地,兩側鳥語花香,小動物相互追逐,美不勝收。騎著腳踏車穿行在城市中,不僅心曠神怡,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大自然的免費醫療服務。
類似的城市規劃例子,在倫敦、首爾都可以找到。如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各種場地中,設計者有意識地恢復了人與自然的各種聯繫,濕地、蘆葦地、開著各種花的草地、有多種野生動物的林地等,都被引入了進來。
如今,生態城市正成為一個新的概念,讓那些被人類趕走的動植物回到城市中來,以便讓它們為我們提供每天24小時、每周7天不間斷的自然服務。
也許,“綠色基礎設施”會成為將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熱點。

自然服務利益評估

隨著生態經濟學、環境和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發展,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在評價自然資本和生態服務價值的變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將評價對象的價值分為直接和間接使用價值、選擇價值、內在價值等,並針對評價對象的不同發展了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假想市場法等評價方法。生態環境評價已經成為今天的生態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教科書中的一個標準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關於全球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價值估算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關於生態系統服務的深入、系統和廣泛研究。
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美國康斯坦扎等人在測算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首先將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分為17類子生態系統,之後採用或構造了物質量評價法、能值分析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影子價格法、影子工程法、費用分析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本法、資產價值法、旅行費用法、條件價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別對每一類子生態系統進行測算,最後進行加總求和,計算出全球生態系統每年能夠產生的服務價值。每年的總價值為16~54萬億美元,平均為33萬億美元。33萬億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們的計算結果是:全球生態系統服務每年的總價值為16~54萬億美元,平均為33萬億美元。33萬億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

紅樹林與“昂貴”的基圍蝦

在海邊養殖海產品,這是很多地方的生財之道。但是,“自然服務經濟學”給了我們提供了看待此問題的全新視角。
2004年,印度洋中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了東非、馬來西亞等多個地區,10多米的巨浪排山倒海,向陸地奔騰數公里,一時人員死傷、財產損毀,據說,李連杰也是因為在馬來西亞海嘯當場逃過了一劫,感觸頗深,萌發了創辦1基金的念頭,但是做的還不夠徹底,認識不到:只有我們保護環境,自然母親才能保護我們,保護環境才是最大的慈善。
事後,印度發現,那些岸邊長有紅樹林和珊瑚礁的地區,受到的損失要小得多。在孟加拉、泰國、斯里蘭卡也是如此。以斯里蘭卡為例,在其西南角的一個叫Hikkaduwa的地方,因為珊瑚礁豐富,海嘯的巨浪只有2-3米高,而且只向陸地推進了50米。而在其北面僅僅3公里的地方,因為珊瑚礁被開採破壞,浪高有10米,向陸地推進了1500米。同樣是因為珊瑚礁的保護作用,位置更低的馬爾地夫的幾十個小島居然沒受到什麼破壞,儘管它們恰恰就在海嘯前進的線路上。
大自然中很多動植物,看似默默無聞,其實在為我們提供著無價的保護。只是,我們還沒足夠認識到這一點。例如珊瑚礁,可以降低80%的海嘯破壞。紅樹林不僅能淨化海水,而且植物根系發達,對海浪河潮汐的衝擊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還能降低鹽害侵襲,對保護海岸起著重要作用,是內陸的天然屏障。每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其“自然服務”的經濟價值在20-90萬美元。
可是,在厄瓜多、馬達加斯加、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人們把岸邊的紅樹林清除掉,圈出一塊塊小池塘來養基圍蝦。在雲南、緬甸、寮國等地區,百姓燒毀原始森林,然後種上玉米、菸葉···
當然,其經濟收益是顯而易見的。在泰國,養蝦人的收入是泰國人均收入的10倍,整個行業的收入高達150億美元。不過,如果考慮到失去的紅樹林的自然服務價值,整個泰國的養蝦業忙活一年,不僅不賺錢,而且淨虧損2.62億美元。
現在,印度、馬拉西亞、等國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投入巨資,重新種植紅樹林,以應對越來越多的極端破壞天氣。
在英國一些地區,由於極端天氣的增多,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巨大的損失讓保險公司吃不消。賠付幾次後,就發現,這些損失最重的地區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普遍缺乏濕地、林地、泥塘、沼澤。而這些泥塘、沼澤具有蓄水功能,即使遇到洪水,也能對所在地區起到緩衝作用,大大降低損失。對於缺乏濕地、林地、沼澤的高風險地區,保險公司紛紛提高保費,甚至直接拒絕做這些地方的業務。
也許,“綠色基礎設施”會成為將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熱點。

情商、智商、自然商

我們2500年前的智者“老子”就以他的智慧意識到了自然的偉大、無私的奉獻,叫我們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為人處世要“上善若水”。他的“自然商”就印在《道德經》的字裡行間······
自然服務的內容廣泛、精妙,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就在我們為降低碳排放而絞盡腦汁的時候,一項研究估計,如果我們把森林消失的速度降低一半,那么在2030年之前,其提供的“碳捕捉”的服務價值為37000億美元。土壤中的昆蟲疏鬆著土壤,森林為我們淨水並鎖定二氧化碳,基因編碼為我們提供食物和藥品···大自然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提供著免費的“自然服務”。保守估計,生態系統每年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是100萬億美元——差不多是全球GDP的2倍。對此,我們習以為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且認為這種服務會永遠免費且用之不盡。
遺憾的是,由於人類對於生態系統的破壞,這些自然服務也大受影響。例如,在四川茂縣,由於農藥導致蜜蜂數量下降,為了彌補自然授粉的不足,幾千名果農不得不舉著用雞毛和香菸過濾嘴製成的打刷子,在一棵棵蘋果樹、李樹上爬上爬下,人工授粉。保守估計,如果用人工代替蜜蜂等動物的授粉服務,那么,我們每年至少付出1900億美元的代價。大自然是高深莫測的“天書”,充滿著無盡的智慧和法寶,平衡著萬事萬物,誰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地,打破這個平衡,誰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可是人類一直以為憑自己的智慧可以取代上帝來改造自然,獲得利益,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正是大自然承載著人類的一切活動——包括經濟活動,因此,有學者提出一個嶄新的概念:未來企業成功的程度,就在於領導者對自然的理解程度、以及與自然的關係融洽程度。
如果說人和企業以前有情商、智商、那么,我們不妨稱之為“自然商”。擁有高“自然商”的企業和人,不僅懂得大自然為我們做了什麼,這些“自然服務”為什麼重要,更懂得怎樣做才能讓大自然更好滴為我們服務,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起妨礙作用,更不會越俎代庖,用雞毛刷子代替蜜蜂的工作。

教育領域的自然服務

音樂啟迪智慧,科技助力學習
原來我們一直認為學習應該緊張、嚴肅,但是現代腦科學的研究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在輕鬆狀態下的學習效果要遠遠高於緊張狀態下的學習效果。對人類腦波的研究也證實了學習應該在輕鬆快樂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力教育專家余建祥在保加利亞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喬治·羅扎諾夫的研究成果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建立了國內首個全面的音樂輔助學習系統,利用特殊的音樂作為環境背景音樂來有效調節腦波狀態,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並把健康理念融入進去,把學習、人體健康融為一體,使其開發的余氏高效音樂輔助學習機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有效科技輔助設備,在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緩解學習壓力,恢復元氣,提高睡眠質量。通過音樂啟迪智慧,促進學習,引發了一場教育的革命,原來學習可以這樣輕鬆和愉悅!

自然服務在全球的發展

高自然商的企業,正在各個行業中湧現出來
美國一家叫INTERFACE的地毯製造企業,啟動了一個叫“使命0”的計畫,即要把本公司對自然的傷害降到0.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司CEO帶著他的管理團隊從頭到尾審視、檢查每一個經營環節,並徹底改變了原來的商業模式。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公司不再銷售地毯,而是出租地毯,因為這樣可以實現地毯材料的循環使用,大大降低成本和貴自然的影響。現在,公司從海灘上收集人們丟棄的尼龍漁網,以此作為公司產品的原材料。公司的理念受到消費者認同,企業成長速度出乎意料。
很多企業家都認識到,自然已經對企業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而且不容迴避。JochenZeitz是德國體育品牌彪馬(PUMA)的CEO,他在公司建立了一個“環境利潤與虧損賬戶(environmentalprofitandlossaccount)”,來計算經營對於自然的影響。他認為,“既然自然服務對於公司的經營是非常重要的,理所當然也要把自然服務的成本考慮進來。”
不少學者正在呼籲,企業以後應該建立兩套財務報表:一套是有關經濟資源的報表,另外一套是關於自然資源的報表。
是的,“自然服務”。你應該記住這個詞,它可以帶給你對世界和商業的全新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