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是東北師範大學新接收的吉林省文化部門的一個單位,現在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一個處級單位,在保留吉林省自然博物館牌子的同時,也稱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1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始建於1987年7月20日,原隸屬於吉林省文化廳,為吉林省唯一省級自然博物館。2001年1月1日,吉林省政府為讓自然博物館獲得更好發展並發揮更大功能,決定將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整建制地劃給東北師範大學,並且每年仍由省財政對自然博物館進行全額撥款,而且決定為建設新館投資4000萬元,另由東北師範大學投資5300萬元,總投資達90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自然博物館新館。新館建設是吉林省“十五”計畫重點項目之一,場館占地面積4公頃,建築面積147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庫房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工程於2006年9月10日竣工,展覽於2007年5月1日布置完畢,並隨即向社會開放。

目前展覽共分《林之韻》、《山之魂》、《蝴蝶谷》、《鳥之靈》、《獸之趣》和《化石世界》六個展區進行展示,其中《林之韻》、《山之魂》為主要展區,它突出吉林省地方特色,主要展示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景觀——長白山,其他展區配合介紹了與吉林省生態環境有關的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等相關知識。陳列展覽中還設計了一些有益於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項目,如鼓勵增強勇氣的攀岩,克服恐高心理障礙的高架玻璃橋,滿足探秘心理的林中通幽,提高動手能力的標本製作、擴展知識面的聯網計算機知識問答等,讓觀眾在參觀中得到身心的快樂,知識的薰陶,審美的情趣。

展覽的開放將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對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展覽的目標是達到全國一流展覽的水平,成為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精品。其影響力將覆蓋全省.波及全國。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作為吉林省唯一一所從事自然科學普及教育工作的省級博物館,擁有一支強大的專門從事自然科學知識的科學研究、科普宣傳、展覽設計、製作、展示的專業隊伍,並配有專業的講解人員和管理人員。而且,自然博物館自1987年建立以來,就在積極發揮著“自然標本收藏、自然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教育”三大自然博物館功能,收藏自然展品3萬多號,5萬1千多件,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化石、人體、礦物、岩石、隕石等,其中東北地區絕滅動物化石標本4000多件,大型珍稀動物標本7000多件;出版科普著作和科普資料30餘部;舉辦的大型科普展覽10餘個,臨時科普展覽幾十個。

具體介紹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盈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的機構”。自然博物館的社會職能是:收藏自然遺存即標本,圍繞標本進行科學研究,在收藏和研究的基礎上向觀眾主要提供教育、科研、設施、講解、生活、安全、博物館等服務,以達到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的目的。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是東北師範大學新接收的吉林省文化部門的一個單位,現在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一個處級單位,在保留吉林省自然博物館牌子的同時,也稱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是經吉林省政府批准,於1987年7月20日建立的吉林省唯一自然博物館。為了使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以便更好的發揮自然博物館的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及收藏自然歷史演化自然標本的功能,為廣大中小學生及遊客提供一個科技含量高、娛樂、休閒受教育的場所,於2001年1月1日,吉林省政府決定將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整建制地劃給東北師範大學,今後每年對自然博物館仍然由省財政進行全額撥款,並且為建設新館投資4000萬元,並由東北師範大學另投資5300萬元,建設自然博物館新館。經過學校基建處、博物館專業人員及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2006年9月10日,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新館建築工程峻工,新館的布展工作也即將結束,於2007的5月1日將正式向社會開放。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暨東北師大自然博物館的造型新穎、獨特,是富有時代精神的城市標誌性建築。新館的布展極具吉林省特點,幾乎涵蓋了長白山的全部自然地貌以及物種的多樣性。屆時東北師範大學、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將以嶄新的面貌,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展品迎接廣大師生以及海內外的遊客光顧。東北師大自然博物館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館一直把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中心任務。建館10餘年,曾先後舉辦了20多個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其中主要的有《吉林省自然環境》、《從猿到人》、《地球的歷史》、《保護鳥類》、《吉林省自然資源及開發利用》、《海洋動物》、《人與生物圈》、《性的自然史》、《館藏珍稀動物展覽》、《古動物展覽》、《美麗富饒的長白山》、《鳥——我們的朋友》、《運動中的地球》等,參觀人次達40餘萬,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這些展覽從認識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入手,倡導了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公眾審美情趣,起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藏品是博物館存在的基礎。東北師大自然博物館目前共收藏有動物、植物、古生物化石、岩礦、人體、天體標本等各類自然標本3萬餘件,其中植物標本5854件,動物標本5720件,古生物化石1237件,岩礦標本2201件,土壤標本40餘件。依據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條例》統計,其中國家保護動物標本有1級22種54件,2級78種299件;植物標本2級26件;世界範圍的保護動物標本14件。

東北師大自然博物館的標本收藏以反映長白山的自然狀況為主,收藏有比較完整的長白山蝶類標本、鳥類標本、獸類標本、藥用動植物標本和土壤標本。同時也收藏有國內外其他地域的自然標本,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長臂猿、紫貂、雲豹、豹、東北虎、白唇鹿、梅花鹿、白鶴、金雕、褐馬雞、綠孔雀、丹頂鶴、大鴇、巨晰、蟒、揚子鱷、中華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黑熊,棕熊、小熊貓、水獺、猞猁、馬鹿、駝鹿、黃羊、雪兔、斑嘴鵑鵬、天鵝、鴛鴦、紅腳隼、黃爪隼、游隼、紅隼、灰背隼、燕隼、花尾榛雞、藍馬雞、白冠長尾雉、灰鶴、蓑羽鶴、草鴉、縱紋角、紅角、普通雕、長尾林、長耳、犀鳥、蚋龜、大鯢、文昌魚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溫泉瓶爾小草、刺參;國家三級保護植物草蓯蓉、水曲柳、平貝母、天麻、核桃楸、黃檗、樟子松、長白松、長白柳等。收藏的國外動物標本有企鵝、駝鳥、長頸鹿、斑馬、北美海獅、非洲獅、黑猩猩、還有一件德國巴伐利亞州博物館贈予我館的始祖鳥模型。而且,東北師大自然博物館對古生物標本也有豐富的收藏,主要有凌源中國水生蜥化石、龜化石、多種昆蟲化石、植物化石、鸚鵡嘴龍骨架化石、亞洲最完整的原始牛骨架化石、猛獁象骨架化石、披毛犀骨架化石、被鬣狗啃咬過的披毛犀前肢骨化石(其鬣狗的齒痕清晰可見)、象的肋骨(其中間癒合部分表明它曾受過傷)以及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齒化石等等,這些珍貴化石都再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

榮譽

鑒於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在科學普及工作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1999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長春市教育委員會指定為“長春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基地”;2007年被吉林省科學技術廳指定為“吉林省科普基地”;2007年被共青團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吉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吉林省教育學會、吉林省學生聯合會等共同認定為“吉林省青少年新聞小記者培訓基地”。

基本陳列

化石世界
林之韻
山之魂
蝴蝶谷
鳥之靈
獸之趣

珍稀藏品

館藏標本7萬餘件,其主要以全面反映吉林省資源狀況的動、植物和岩石、礦物標本為主要特色,並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標本。其中植物標本13353件,鳥類標本2152件,哺乳動物標本321件,魚類標本237件,昆蟲標本49000件,古生物化石標本1309件,岩石、礦物標本2201件。館藏重要標本有1989年吉林省扶餘縣出土的披毛犀完整骨架化石,1996年吉林省乾安縣出土的原始牛完整骨架化石,中華龍鳥化石、東北虎、丹頂鶴、中華秋沙鴨、金斑喙鳳蝶等。

新館

東北師大自然博物館新館基地位於東北師大淨月校區對過,地處長春市區到著名旅遊勝地淨月風景區的必經之路,屬於淨月旅遊區的一部分。該館基地面積35966平方米,總體建築面積14730平方米。自然博物館總體建築造型取自發散的旋轉橢圓形狀,主樓的橢圓形平面與長白山天池的平面形狀暗合,主、附樓之間錯落有致而漸離動態弧線點出有機的自然主題。主、附樓不同角度傾斜,以及主樓部分上卷出的弧型牆面,附樓兩端向上收分的斜牆均加強了建築的動態。主入口上方出挑一個寬19米高15米的巨大玻璃體,展出恐龍骨架化石,向外傳遞著自然博物館內的展出信息。自然博物館室內設長白山滅絕動物展廳,機械恐龍展廳、長白林海展廳、長白山獸類展廳、長白山鳥類展廳及世界名蝶展廳,並且設立了兒童感興趣的各種遊樂區。

這其中有四個亮點:

一是從樓頂到地下環繞主樓周邊的遊客步行路線,觀眾可在在遊覽中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室內外景觀;

二是在共享大廳內青少年能夠親身參與的攀岩峭壁,寓教於樂,青少年觀眾可在親身參與的攀岩峭壁過程中體驗、發現“鳥穴”、“獸穴”等多種展出的樂趣、鍛鍊健康的體魄和敢於冒險的拼搏精神;

三是從三樓展廳到遊客的步行路線起始點是玻璃製作的“透明天橋”,可以培養青少年戰勝困難的精神;

四是在三樓大廳半空中設定一個圓形透明的大玻璃板,沿玻璃板邊轉梯步入半地下層,照在樓頂透明玻璃上的陽光洽好直射在三樓玻璃板上,而透過玻璃板上的光線可以動態光線憂暗曲折的光線射入二樓長白林海展廳中。若在長白林海展廳中徜徉,可以使人感到仿佛真的置身於長白山林海之中。同時,在自然博物館外部建立了植物迷宮、長廊、水池、卵石地裂、疊山堆石等各種景觀,用以突出吉林省的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