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理論研究:新制度經濟學視角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叢書名: 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
平裝: 2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5877399
條形碼: 9787505877399
尺寸: 20.6 x 14.2 x 1.2 cm
重量: 259 g

作者簡介

和軍,山西天鎮人,1972年生於內蒙占自治區。瀋陽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旅遊管理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規制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在《經濟學動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等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省級科研項目4項,獲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獎2項。

內容簡介

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理論研究: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主要內容: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的目的,在於提高產業效率。儘管產權、競爭和規制對效率的作用是重要的,但規制改革的成敗更受到制度條件的制約。以新古典經濟學方法為基礎的傳統規制改革理論,由於未能充分考慮作為規制改革重要約束條件的政治、經濟、歷史等制度因素,既難以對紛繁複雜的規制事實提供系統性、一致性的解釋框架,也難以為規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提供現實性、可行性的決策參考。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逐步表明,引入新制度經濟學方法對傳統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嘗試從新制度經濟學視角,對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理論研究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對國內相關研究有所推進的一些方面可能包括:一是在新古典經濟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入所有權分析、交易成本方法探討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問題,試圖在介紹國外相關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礎上,大致勾勒出新制度經濟學分析規制改革的一般框架、關鍵問題與重點內容。二是對西方典型國家自然壟斷產業所有權變革的實踐、成因及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闡明了自然壟斷產業發展與所有權變革的理論關係。三是對自然壟斷產業的產權、競爭與規制這三個重要變數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綜合分析,為清晰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的思路,辨別相關爭論的實質奠定了理論基礎。四是引入信息條件,沿著激勵性規制理論的發展脈絡,重點介紹、分析和評價規制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模型的發展演變關係及主要內容,為國內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推進提供必要的參考。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框架、創新點及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一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產權與效率關係的考察
第二節 交易成本的考察
第三節 自然壟斷與規制理論的演進
第二章 自然壟斷產業的所有制變革
第一節 西方典型國家自然壟斷產業的國有化
第二節 自然壟斷產業國有化的原因
第三節 西方典型國家自然壟斷產業的民營化
第四節 自然壟斷產業民營化的原因
第五節 自然壟斷產業民營化的經濟成效與問題
小結
第三章 自然壟斷產業的產權、競爭與規制
第一節 自然壟斷產業的產權與競爭
第二節 自然壟斷產業的競爭與規制
第三節 自然壟斷產業的規制與產權
小結
第四章 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的交易成本分析
第一節 制度約束與規制改革
第二節 治理結構、交易成本與規制改革
第三節 契約制度、交易成本與轉軌期規制改革
小結
第五章 完全信息下的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機制
第一節 完全信息下的規制價格分析
第二節 邊際成本定價、平均成本定價與社會福利:一個套用
小結
第六章 非對稱信息下的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機制
第一節 非對稱信息與機制設計
第二節 非對稱信息下的規制機制設計理論評介
小結
第七章 中國若干特徵事實分析與規制改革路徑
第一節 部門利益論的中國實證分析與理論修正
第二節 中國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的制度分析
第三節 中國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改革路徑簡要描述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