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棄

自棄:自甘落後,不求上進。自棄與自強是對立的。 所謂自棄, 是指自己懶惰成性, 得過且過, 不求上進, 不思進取。自棄的人沒有理想和追求, 不願吃苦, 不願奮鬥,最終一事無成。

詞語解釋


zìqì

【self-renunciation】 自甘落後,不求上進

心理學解釋

自棄與自強是對立的。 所謂自棄, 是指自己懶惰成性, 得過且過, 不求上進, 不思進取。自棄的人沒有理想和追求, 不願吃苦, 不願奮鬥,最終一事無成。

表現與原因

孟子說:“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下邊七種自暴自棄的表現,分別代表七種常見的典型。
●第一種典型:為財務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財務危機是二十、二十一世紀想成功的人的頭號殺手。
這個世界的權力和自由,似乎仍屬於那些財務管理良好的人。這類型的人的普遍特徵為“以債養債”、“生產力永遠趕不上借債及欠債能力”、“偏差的金錢觀”、“不知道錢怎么花光的”、“逃避債務”、“人際關係緊張、甚至破裂”、“身心狀況普遍欠佳”。
●第二種典型:為感情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多愁善感,鑽牛角尖,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這類人的普遍特徵。
現代人的感情觀普遍受到媒介的影響:文學作品、平面媒體、電視、電影,加上耳濡目染親朋好友的故事,一般人對感情的評價和衡量,本來就很難找到平衡點。而這類人通常又視感情為生命的惟一或全部,一旦發生嚴重的感情事件,便一發不可收拾,心情跌至谷底,生活中的一切也跟著到谷底、深淵,無法自拔。
●第三種典型:為學業、工作及學習能力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為學業問題考試、升學而自暴自棄,幾乎是台灣特有的現象;為工作問題找不到工作、常常換工作而自暴自棄,則是資訊爆炸競爭激烈時代來臨的衍生性問題。兩者均涉及“學習態度與能力”的問題,這類型的人,長期累積的負面自我評估、自我定罪、自我設限充滿自卑,也欠缺關愛鼓勵,是其共同特徵。
●第四種典型:為健康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為身體痼疾而痛不欲生者亦為二十世紀的大宗。這兩年來,我在各大醫院重大病症樓層間探訪病患者及其家屬,發現“生死大事”確實頗折磨人,垂死者經常經歷的主要情緒包括孤獨、焦慮、恐懼、否認、急怒、挫折、疏離、沮喪等,病人看待死亡的態度,與生理病痛所引發的多種痛苦,求生與求死,也深刻地影響病人家屬的情感起伏。
畢竟,自暴自棄並非最好的死亡方式;如何死得其所,是對生者亦是將逝者的挑戰。
●第五種典型:為家庭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在我的核心價值中,一直將家庭問題看得和財務問題一樣重要,也確信二十一世紀在家庭問題上會有更劇烈的變動。愈來愈多的家庭不論是傳統的大家庭與現代新組成的小家庭將在無法適應“相處之道”及“家庭倫理”上付出極大的代價,也會有愈來愈多人不願去面對複雜的家庭問題,如婚姻暴力、倫理破碎含亂倫等而自暴自棄、不知所措。
●第六種典型:為信仰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宗教信仰中的諸多重大根本問題:如愛、輪迴、永生、地獄、天堂,生死的價值等,到了二十一世紀,一定會有更多找不到“出路”的信仰者,在內心中掙扎困頓的同時,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他們的氣餒之處,這幾個世紀以來“集體自殺”的模式,在我看來,便是為了信仰中終極的核心價值或基本教義找不到出路,而以肉體的自戕來代表靈魂解脫的法門,終究是自暴自棄,不僅於靈魂無益,更讓神秘的信仰問題浮上檯面接受公眾評論。
●第七種典型:為人格問題而自暴自棄者。
人格,代表一個人性情的品質。
許多人基於童年成長挫折或不愉快的經驗,及性格中諸多解不開的煩惱,在追尋自我或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地質疑自己的人格是否出了問題,也不斷地對自己“輸入”“負面的訊息”,如:我不配、我笨、我做不到、我不能、我記性不好、我就是掃把星等。強烈自我控告加上自我定罪的結果——自我否定、自暴自棄。

自棄精神

中華百年滄桑,在被列強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國人高呼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和口號,一時間洋務運動興起,但這場不完全的師夷長技,在政治體制和思想沒有變革的前提下,僅靠軍事裝備的更新,只能是草草收場。這是中國第一次軍事上全盤西化的嘗試。
新文化運動,胡適等精英提出了“全盤西化”的精神,希望在政治體制,思想文化上與中國歷史一刀兩斷,隨後的三民主義等均為西方精神影響下的產物,親英、親美、親蘇,不同的主義成了當時的中國政治主鏇律,向西方學習,向先進已開發國家學習,逐漸在中國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被自棄。
自棄精神的根源還在於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中國文化最燦爛的時光莫過於“諸子百家”時期,隨著獨尊儒術的推行,忠君和尊孔,兩大思想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不可否認忠君和尊孔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升華了國人的道德標準,有過凝聚國人,以德治國的積極作用(以德治國的確比依法治國要高一個檔次)。再分裂,再內亂,統一中國的概念不變,這也使得中國成為從古迄今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泱泱大國。然而,持續千年的忠君和尊孔,嚴重培養了國人的自棄精神。“聖曰”,“子曰”成為幾千年來中國人判斷是非標準的準繩,自己的思想但凡與上述“曰”相背,必須放棄,否則很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這一點恐怕孔老人家本意非此,也沒有想到會如此。
時至今日,我們在很多方面依然走著自棄路線,以教學和科研來說,仍然是跟著英美蘇跑,別人做過的,我們可以拿來就用,別人沒做過的,就戰戰兢兢,沒有底氣。我們不能對“師夷”精神一棒打死,但真正遵循的應該是真理和客觀規律。經常聽“我們在某某研究方面落後別人幾十年”,但落後是相對的,環境是相對的,等我們達到別人現在的成果時,依然落後別人幾十年。
要自強於世界之林,必須依據真理和國情,有所創新。要知道,商鞅變法時,並沒有成功的案例可以遵循,卻在短短几十年內使弱秦成為強秦。從小處講,作為教學和科研工作者結合國情,提出真正適合中國發展的教學與科研道理,才是真正自強的第一步。

危害

“自暴自棄是一條永遠腐蝕和啃齧著心靈的毒蛇”這是馬克思在青年時代的一句名言。此一名言,蘊藏著深邃的思想內容,它給人以告誡、啟迪:人生多坎坷,歲月倍崢嶸。當你遇到不順心難如意,領償著失望之痛苦時,其背後便會隱藏著一條“毒蛇”——它就是“自暴自棄”的思想,它會使人產生一種怯懦被壓抑的心理,不斷愉愉地要“腐蝕”和“啃齧”著人們的心靈。倘若你經不起磨難,產生自卑感而不能自撥,那么在這"毒蛇"面前你就會消沉和墮落的,如此,人應產生一種"自衛"的心理,以防這條"毒蛇"入侵。

克服辦法

海倫·凱勒,一個耳朵不能聽、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說的女子,卻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業,在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後天失去雙手、雙腳的人士,卻成為激勵人心的演說家(像ZigZiglar機構的JohnFoppy)或成為一代典範的政治家(像美國前總統羅斯福)。
他們是如何培養出克服障礙、脫離自我放棄的能力?
我發現他們第一個共同點是:“終於”接受“失去一些什麼”的事實,並且,往前走。他們從前也會“怨天尤人”,但如今,“不再”花一分一秒的時間在責怪別人,埋怨上帝、父母或自我控告上,所以他們第二個共同點就是讓自己身上僅存的優點變成優勢,並且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些人為了修正缺點、改變壞習慣,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時間、金錢,仍徒勞無功;有些人明知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後天的缺點,卻寧願在優點上全心全力以赴,直至優點變成優勢,並且幫助更多的人。海倫·凱勒以觸覺聽音,也聆聽別人喉結中的音樂,真令人拍案叫絕,讚嘆造物主的奇妙。
第三個共同點,也是最重要的特點,他們在“改變”以後,都極虔誠地熱愛生命、了解生命的本質,換言之,是生命的光熱和上帝的恩典幫助他們走出自暴自棄的陰影,克服障礙,跨越世俗的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