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皮亞傑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皮亞傑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主要表現

我們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存在著過於濃厚的自我中心觀念,凡事都只希望滿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為己,卻置別人的需求於度外,不願為別人做半點犧牲,不關心他人痛癢,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恨不得讓地球都圍繞他的意願轉,服從於他。他們只要集體照顧,不講集體紀律,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卻不願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服從他人及集體。這種人強烈希望別人尊重他,卻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別人。總之,這些人心目中充滿了自我,卻唯獨沒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問題出在自我意識過濃,走向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或者說個人主義思想嚴重。
自我中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係疏遠:由於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顧別人,有事則登三寶殿,而不求於人時,則對人沒有絲毫熱情,似乎人人都是為他服務。實際上,人類的交往是互惠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對於這種自我中心的人,任何人都不願以大的代價去獲得小的收益。

2)固執己見唯我獨尊:這種人在人群中總是以自己的態度作為別人態度的“嚮導”,別人都應該與自己一樣的態度,而且這種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態度,因而難以從態度、價值觀的層次上與別人進行交往,整個交往的水平很低。

3)自尊心過強、過度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事無巨細、不願損傷自己的自尊、強烈地維護著自己,因此他們不希望或不願意別人在自己之上,對別人的成績、成功非常地妒忌,對別人的失敗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自私與自我

自我中心所涵蓋的構念較大,而“自私”的構念通常包含於“自我中心”里。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自私是指個體面臨自己利益與對方衝突時,會不計對方損失,以滿足自己利益為主;然而,自我中心並不一定涉及與“利益”相關的命題,例如有時候自我中心者傷及的並非對方的利益,而是對方的心理感覺或兩人長期的關係。此外,自私者在進行自私行為的同時,通常能察覺自己的行為可能損及別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擇手段;而自我中心者的意識則不那么明顯,換言之,他們有時候知道自己如此行為會傷害別人,有時候卻不那么清楚自己行為的後果。但兩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決定了之後便一意孤行,並且很可能在遭受批評時名正言順的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沒辦法。”

成因

作為一個人個性特徵的自我中心,顯然它的產生是在身心發展過程中隨著個性的發展而形成的,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畸形產物。人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以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為其前提的,從知道我與外界的區別,到自我評價,再到自我理想。這其中,個體進入青春期而引起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是自我意識發展突變的里程碑。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一些人死守自己的一切自尊,將自己困在狹窄的自我圈子裡,竭力為自己建立一個完美的形象卻又無力“獨立作戰”,而強烈的自尊使得他們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援助之手,自以為是,將自己當作成熟的大人,由此而在人際交往中處處表現為自我中心[2]。

克服

人際交往都講求互惠的原則,希望別人對自己好,那么自己也應
自我中心
該有相應的付出。如果在交往中為了滿足自己的,處處維護自己的自尊,與其他人造成對立,最終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將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處於自我封閉和自我隔絕的狀態。 對有自我中心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的人來說,應該正視社會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加強自我修養,學會控制自我的欲望與言行。自我中心是一種人格缺陷,在社會交往中碰壁後回陷入懊惱和痛苦之中,從而誘發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

其他

皮亞傑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3-6歲)只會從自
自我中心
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如當自己的湯是熱的時,就認為別人的湯也是熱的。這種認識上的自我中心與利己主義不同。

遊戲

日本任天堂公司開發的《口袋妖怪》系列遊戲中的一種精靈特性。
中文名:自我中心
日文名:マイペース
英文名:OwnTempo
說明:擁有自我中心特性的口袋妖怪不會處於混亂狀態。

例如

如當自己是熱的時,就認為別人的湯也是熱的。

認識誤區

這種認識上的自我中心與利己主義不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