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青龍河

臨沂青龍河

臨沂青龍河古稱護城河,修建於明朝嘉靖年間。青龍河發源於涑河水田橋,從涑河通達路處引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臨沂城區,在市區東南部流入小埠東灌渠,全長8.46公里,匯水面積11平方公里,是臨沂城區雨水、污水排出的重要河道,同時又是市民休閒娛樂場所。

歷史

青龍河古稱護城河,修建於明朝嘉靖年間。青龍河發源於涑河水田橋,從涑河通達路處引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臨沂城區,在市區東南部流入小埠東灌渠,全長8.46公里,匯水面積11平方公里,是臨沂城區雨水、污水排出的重要河道,同時又是市民休閒娛樂場所。

概述

“上個世紀60年代我剛到臨沂來的時候,青龍河水清澈見底,水草浮動,魚蝦出沒;到了90年代前後,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水又黃又黑,髒臭不堪;進入21世紀,青龍河徹底變成了一潭臭氣熏天的死水。看著讓人痛心啊!”說這話的是原籍浙江的市政協委員張鍾嵊。2002年市“兩會”期間,他提交的關於青龍河整治的提案調查翔實,措施具體,言辭懇切,被評為當年的1號提案。
蘭山區硯池街新莊巷74歲的杜家聚和76歲的王宗義,世代居住在青龍河邊,他們對青龍河水由清變濁的歷史記憶深刻。“解放前青龍河隔在城牆外,過去的話要經過南城門,河兩岸是長長的漫坡,種著莊稼。從解放前一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附近的居民一直到河裡挑水吃——水是從涑河流過來的,比沂河的水要甜;還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摸蝦;夏天的晚上下河洗澡。那時候的河道比現在寬,水面最窄的地方有六七米,東方紅電影院附近則有十五六米寬。1980年以後青龍河就變樣了。河邊沿著原來的老城牆根兒都建起了房子,人口多了,又有了自來水,垃圾隨便往河裡倒,也沒人管理;加上涑河的水被污染,青龍河也變成了臭水溝。住在這兒別的沒有,就是蚊子多,臭味大!”
《青龍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這樣寫道:青龍河在枯水季節95%以上是污水,水體污染嚴重,環境衛生狀況差,影響了城市安全度汛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河槽阻水建築物多,河床淤積嚴重,河堤單薄,兩岸建築物雜亂,河流景觀灰暗凌亂,河岸兩側基礎設施不配套,與整個城市的發展及城市面貌極不協調。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06年前,政府曾對青龍河進行過三四次治理,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河水髒臭、環境雜亂的局面。”市建設局市政管理科科長呂來生介紹說。
全面整治青龍河,對河道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恢復古城自然風貌,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已成十分迫切之勢。

現狀

截污除淤現一河清波

2006年,臨沂市委、市政府將青龍河治理工程納入重點工程項目。經過多次調研,最終確定對青龍河全線按5年一遇排澇標準進行拓寬清淤壘砌改造,沿河敷設截污管道;對河岸周圍進行景觀建設。按照市政府統一規劃、一次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一期為治污,二期為河道景觀、綠化建設等。治理工程概算投資5300萬元。

2006年3月8日,青龍河一期工程開工。工程由北向南分為4個標段同時推進,各個路段的施工困難多種多樣。由涑河閘至解放路北是工程的第一標段。由於暗河長期沒有清理,淤泥量大,動物屍體隨處可見,裡面散發著惡臭及沼氣,幾分鐘就能將人熏倒,施工環境特別惡劣,而且沿途無法設定作業面,機械車輛無法進入。在這樣的環境中,莒縣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隊伍硬是一杴一杴、肩挑背扛,把1000多立方的淤泥清除,徹底清理了河道。
解放路北至金雀山路北鄰為第二標段,施工區域很多就在居民小區附近,白天運輸車輛因為交通管制,無法進入工地,為避免噪聲擾民,又不能在夜間施工。同時由於工程跨越整個汛期,既要保證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時排除,又要保證城市安全度過汛期,還不能影響施工進度。
來自江蘇省贛榆市政建築園林總公司的施工隊伍採取了分段圍堵排水施工法。為了敷設管道,他們回填了12000多立方建築垃圾,管道敷設完後,再將其運走,全線清運淤泥達12萬立方。
頂管是整個治理工程順利完成的關鍵。金雀山路北至海關路北為第三標段,是居住、交通等的集中地,為了不影響交通,臨沂市順通市政維護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員採用了頂洞注管技術,靠頂管鋪設一點點前進。地下的各種管網縱橫交叉,當遇到其他管線時,就不能繼續前頂,只能再抬高或下挖,或重新頂管,有些路段改變頂管進程就達五六次之多。
陵園前街至市人民醫院南院對面289米的路面下全部是岩石結構,挖開地下6米,全是堅硬的岩層,污水管道敷設都用頂管來完成,不爆破根本沒法施工。爆破時既不能破壞路面,也不能影響城市的防震,必須在只能容納一個人的空間里,一點一點小範圍進行爆破,然後再把岩石一點一點地背出來,一天只能前進二三十厘米。
市建設局市政管理科科長呂來生介紹說,青龍河治理一期工程自3月8日開工至11月10日完工,敷設直徑1200毫米的截污管道8.46公里,實行雨水和污水分離,將沿河的211個污水口引入截污管道,生活及工業污水通過敷設在河床底部的排污管道流入污水處理廠。雨季的時候,青龍河裡流淌的是清潔的雨水;枯水季節,涑河河水會分流到青龍河,徹底改變了青龍河“晴天臭氣熏天,雨季污水橫流”的局面,“水草隨水漂浮,游魚細石,清晰可見”的景致將重新呈現在市民眼前。
發展

量身定製文化景觀帶

據市建設局市政管理科科長呂來生介紹,即將進行的青龍河治理二期工程是對河道進行景觀、綠化治理。在青龍河兩岸各新建15米的景觀綠化帶,並通過亮化、硬化建設,全面提升青龍河整體區域的環境質量,使之成為“一條風景帶,十里清水河”,達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效果,為居民、遊客提高良好的親水活動空間,營造舒適宜人的綠色環境,創造感悟臨沂城歷史文化和名人氣節的環境氛圍,同時也為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繁衍的理想場所。

青龍河景觀規劃的原則是:實行分區規劃,體現城市功能分區與青龍河景觀分區的和諧統一;通過歷史背景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體現臨沂城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以河為軸,沿岸規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儘量利用兩岸現有閒散空地布置景點,以減少拆遷、節約投資;突出“水城”特點,體現因水成河,以水成景,水、景交融,人文與自然的和諧。

根據臨沂城總體規劃功能分區和景觀分區規劃的原則,結合攔蓄工程規劃選址,擬將青龍河景觀規劃分為8個景區,自上而下分別為:竹林疊翠、書聖遺風、巍巍沂蒙、沂水常流、雙雀河畔、金坦小憩、臨湖擁翠、葦盪荷香。各景區之間以彩磚甬道相連,喬木、花灌木、宿根花卉、綠草相銜接,使青龍河兩岸成為相互貫通的城市景觀帶,體現“曲、靜、幽、深”的景觀意境。

竹林疊翠:該景區位於通達路與硯池街之間。景觀規劃以竹林小區和竹林橋為背景,以翠竹為主題,以翠綠為主基調,竹林與芳草相間布置,竹椅、竹亭、竹欄桿相互銜接。設計將河道拓寬,設湖心島。在河北竹林橋西側和湖心島南岸建親水平台。利用該河段水面較寬、水深較大的有利條件,提供劃游、親水空間。兩岸甬道路面採用鵝卵石或冰紋路面,體現竹林叢叢、芳草青青的景觀特色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設計理念。

書聖遺風:該景區位於螞蚱廟街與沂蒙路之間,鄰近王羲之故居,景觀規劃定位為王羲之故居的輻射和邊際區。綠化以垂柳、地被蘭草為主,高低搭配、相間布置;沿河設防腐木書亭、畫廊、棋桌、景石,形成感悟書聖之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環境氛圍。

巍巍沂蒙:該景區位於沂州路與解放路之間,西面為東方紅遊園和臨沂老城門、城牆原址。在解放臨沂的戰鬥中,無數先烈犧牲於此。景觀設計以紀念性、教育性廣場為主,與西面東方紅遊園相對應。廣場設門型雕塑,以紀念性浮雕裝飾;植物以松柏為背景,以古樹玉蘭點綴,象徵沂蒙久遠、英烈留芳之意。

沂水常流:該景區位於銀雀山路與陵園前街之間,東面為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西面為紅嫂和林蔭廣場。景觀規劃以烈士陵園和紅嫂雕塑為背景,體現沂蒙人民不屈不撓、勤勞勇敢、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和沂蒙大地山青水秀、沂水常流的秀麗風光。將陵園西門河道北側進行改造,創造曲折迂迴的水景景觀;南面市民政局前以林蔭加休閒遊步道的自然式休憩廣場,與北側呼應。中部設溢流橡膠壩。沿河綠化喬木以松柏、垂柳為主,林蔭休閒區以銀杏、大柿樹、大國槐為主,點綴春花植物,形成濃蔭覆地、繁花似錦的植物景觀。路面、緣石、欄桿石材採用花崗岩;建築柱、門碹採用紫砂岩。陵園西門前設象征和平意義的花崗岩雕塑。

雙雀河畔:該景區位於沂州路與金雀山路之間,該區城市總體規劃為文化、娛樂用地。景觀規劃定位為漢墓竹簡博物館的輻射和邊際區,以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竹簡為歷史背景。景區內結合地形適當布置“武祖遺書”、“竹簡拾趣”等具有文化內涵的景點,體現臨沂城的悠久歷史和地域文化。沿河綠化喬木以廣玉蘭、水杉為主,配植大規格柿樹,大面積綠地設微地形起伏,路面為嵌草鋪裝,形成綠蔭護夏的植物景觀。

金坦小憩:該景區位於金雀山路和金源路之間,穿越金坦住宅小區,兩岸雖然空地較多,但較為零碎。故景觀規劃強調功能性,以小區文化、娛樂、休閒、健身為主。綠化以大樹為主,點綴花灌木。路面用彩色磚及嵌草鋪設,欄桿、護欄、分割等採用不鏽鋼管。設定休閒座椅、兒童遊樂設施、成人健身器材;路口、邊旁適當設定當地廣為流傳的“殺樹留鄰”、“臥冰求魚”、“鑿壁偷光”等民間典故雕塑,提倡睦鄰友好的居住關係,弘揚勤奮好學、忠孝至上的民族傳統。

臨湖擁翠:該景區毗鄰濱河大道及小埠東橡膠壩景點,城市總體規劃為居住用地,現狀為城市規劃區。景觀規劃定位為濱河大道及小埠東橡膠壩景觀輻射區,景觀定位於以郊野自然景觀為主的景觀區,設風箏廣場、人造漫水沙灘、臨水木棧道、小型野營地等景點,便於遊人開展郊遊活動。植物主要以楓楊、臭椿為主,間植紅楓、黃櫨、紅瑞木等秋色葉樹種,形成鬱鬱蔥蔥、色彩分明的植物景觀。

葦盪荷香:該區毗鄰臨湖擁翠區,適當擴大局部水面,利用工程手段使水面形成深度不同的區域,便於水生植物及沼生植物的生長,形成城市濕地景觀。區內設親水平台、兒童摸魚池、蛙鳴池、釣魚台等。植物主要有烏桕、唐棣、水生鳶尾、二月蘭、睡蓮、菖蒲、萱草、千屈菜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