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地區人民醫院

4月,改稱臨沂專區中心衛生院。 1952年4月,改稱臨沂專區人民醫院。 1969年4月,改稱現名。

基本信息

臨沂地區人民醫院 位於臨沂市解放路東段。1949年6月,濱海專署醫院進駐臨沂城,院址初在今蘭山路東段路北, 1950年3月遷至南關基督教醫院舊址, 4月,改稱臨沂專區中心衛生院。時設病床100張,有兩台顯微鏡和簡單手術器械,職工20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7人。1952年4月,改稱臨沂專區人民醫院。1969年4月,改稱現名。該院為區內最大的綜合性醫院,擔負著全區及鄰省區的醫療保健和10餘所醫藥院校的臨床教學任務。醫院占地面積10027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7848平方米。編制床位800張,開放床位1000張。設職能科室19個,臨床科室19個,醫技科室13個。有職工110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04人, 有高級技術職稱的71人, 中級職稱的174人。 日門診量1600人次,年收治病人17000餘人次。治癒、好轉率92.8%,病死率3.2%。對急性大面積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危重有機磷中毒、尿毒症、重症格林-巴利氏綜合症、大面積燒傷的搶救,都有較高的成功率。腦外傷開顱手術成功率已達87%,重症流行性出血熱的病死率降至2%以下。先後成功地開展了心內直視手術、自體腎移植、斷肢再植、肝葉切除、人工關節置換、耳生理功能重建、布加氏症等高難手術,已介入放射學治療肝和肺癌、消化道各種內鏡診治、安裝心臟起搏器、體外碎石、特殊造影、血液透析、放免測定等新技術新項目近百項,有40多項科研成果填補了省、區空白。其中耳穿針治療耳源性腦膿腫、流行性出血熱血液酸鹼氣體及電解質變化規律的研究、半枝蓮化淤排石湯、防盲新進展、溶栓研究、華蟾素和B肝疫苗聯用治療慢性B型肝炎研究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並獲省科技進步獎。近年來,先後與德國CBM組織和美國CSI組織進行了眼科、外科、口腔科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美國著名白內障防治專家克雷斯蒂博士夫婦、外科專家史密斯博士夫婦、泌尿外科專家基欽斯博士、口腔專家查爾斯博士,多次來院進行盲人復明和外科、口腔科手術。新增置全身CT、搖籃床、1000毫安X線機組、B型超聲診斷儀、體外震波碎石機、高壓氧艙、光學纖維內窺鏡、人工腎機、人工心肺機、裂隙燈顯微鏡、電測聽儀、血氣分析儀、血球自動計數儀、大液體生產聯動線等萬元以上的大型醫療設備上百台(套),固定資產2400萬元。是全省醫院藥劑工作首家達標單位。該院分別被國家計生委和國家外經貿部授予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和援外醫療先進單位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