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池鎮

臨池鎮

臨池鎮位於鄒平市 最南端,處於濱州、淄博、濟南三市交界處,面積51.19平方千米,人口28955人,轄43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309國道與王維路並行橫穿鎮境南北15公里,膠濟鐵路沿鎮而過,轄5個管理區。縣級公路縱貫南北,公路運輸四通八達;白雲山連綿起伏,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業、旅遊、民營企業三大產業獨具特色。 鎮政府駐大臨池村。濟(南)青(島)、濱(州)博(山)高速公路臨境而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是全國率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的鄉鎮之一,距山東沿海城市青島市30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5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白雲山連綿起伏,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因擁有近百家建材企業而獲得了“建材之鄉”的美譽。近年來,臨池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工業強鎮和全民創業戰略,唱響了以“加快發展,構建和諧”為主鏇律的奮進之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得到全面、快速發展,全鎮上下呈現出團結奮進、富裕平安的良好局面。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38年屬淄川縣,1955年劃歸長山縣,1956年併入鄒平縣,1958年建臨池公社,1984年設鄉,1994年改鎮。1997年,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小臨池、西高、東高、上河、柏家、雙青、下河、佛生、鄭家莊、小黃埠、郭家泉、古城、梁家、西兌、東兌、小房、西黃、中黃、東黃、北山、南山澗、高旺、興安、紅廟、小洞、大洞、北園、大房、西永和、東永和、北台、西台、東台、南寺、北寺、小西莊、殷家莊、王家莊、橋子、呂家、郭莊、望京、大臨池43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郵編]256220 [2006年代碼]371626105(43村):~200郭泉村 ~201古城村 ~202高旺村 ~203紅廟村 ~204北台村 ~205東台村 ~206西黃村 ~207呂家村 ~208東黃村 ~209中黃村 ~210西台村 ~211北山村 ~212南山村 ~213小臨池村 ~214王家莊村 ~215郭莊村 ~216北寺村 ~217南寺村 ~218望京村 ~219小西莊村 ~220大臨池村 ~221殷家村 ~222橋子村 ~223梁家村 ~224東永和村 ~225西兌村 ~226大洞村 ~227北園村 ~228小洞村 ~229西永和村 ~230小房村 ~231東兌村 ~232上河村 ~233佛生村 ~234東高村 ~235下河村 ~236西高村 ~237鄭家村 ~238小黃埠村 ~239雙青村 ~240柏家村 ~241大房村 ~242興安村

工業發展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形成新型建材、生物化工、彩印包裝、碳素電極、機械製造五大支柱產業體系,全鎮經濟結構更趨最佳化,骨幹企業的支撐作用,高新企業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產業競爭力和發展後勁不斷增強。2008年底,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30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20家,個體工商業戶3046家,從業人員達到21270人。形成了以民用建材、生物化工、機械製造、電子電器、造紙包裝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建材之鄉”美譽得到提升,經濟結構明顯最佳化。2008年建設百萬工程項目25個,實現工業產值19.4億元,財政總收入2759萬元,其中地方收入127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00元。農業以蔬菜、林果、畜牧為主。現有3000畝旱作蔬菜基地、萬畝名優特林果基地,經國家工商局註冊的“臨池”牌無公害蔬菜、山果、蓄牧產品享譽周邊縣市;旅遊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景觀。白駝山度假村、泰山副岳、白雲岱頂、張貨郎峪、柱似山、紅廟廟會等景點,以特有的文化底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發展建設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

臨池鎮 臨池鎮

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村村通等級路,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程控電話,村村通有線電視。城鎮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工程配套。個體私營經濟現有2973家。主導產業有建材、化工、電子、造紙、生物工程等,擁有建材企業近百家,產品遠銷東北、江浙等地,享有“建材之鄉”的美譽。全鎮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華孟集團以生物工程為媒,誠邀慧眼人士加盟。臨池鎮是遠近聞名的“建材之鄉”,面對建材企業數量較多的嚴峻形勢,積極引導企業適應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加快磚瓦等傳統建材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大力發展環保節能的煤矸石磚、空心磚、高檔牆地磚、塑鋼型材等新型建材,增加了傳統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和長久生命力。同時,規範引導已有耐火材料企業的發展,建設鄒平“冶金耐火材料基地”

規劃園區,搭建招商引資的平台

臨池鎮根據實際地理狀況,確定南起望京村工業區,北到華孟集團工業園,309國道與老王維路環繞的三平公里範圍為鎮個體私營經濟園區,並成立了園區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專門的經濟園區發展優惠政策。為充分發揮園區的聚集帶動作用,臨池鎮將園區建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堅定“以大投入促進大發展”思想意識,積極實施規劃,創新開發建設模式,擴大招商主體,加快運行進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並為企業解決好土地、用電、註冊等問題,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使鎮工業園區初具規模。2003年在鎮第二輪總體規劃中,又結合發展實際,對園區規劃方案重新進行了完善,使鎮園區進一步趨於科學、規範、合理。自2001年至2003年底,臨池鎮共完成投資1300萬元用於完善水、電、路配套設施,共修建道路3條計5公里,打機井45眼,鋪設管道13000米,新建配電室80座,架設線路32000米,園區“四通一平”基本實現。至2003年底,入園企業達到63家。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投入不斷加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各類文化體育活動開展的紮實深入,卓有成效,在全鎮營造起了良好的鎮風、民風。

藉助外力謀求大發展

臨池鎮 臨池鎮

自2000年下半年全縣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後,臨池鎮堅持“以大招商促大發展”的原則,以引進獨資項目為重點,充分發揮臨池鎮三大優勢(一是臨池鎮地處濱州、淄博、濟南三市交界地,309國道和王維路縱穿鎮境南北,膠濟鐵路沿鎮而過,交通便利,信息豐富,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信息優勢;二是多年穩步發展所形成的“建材之鄉”的產業優勢和沉澱積累所創造的品牌優勢;三是山多水多、人文景觀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近盯淄博和濟南,遠及江蘇、浙江、廣東,採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資源招商(閒置資產、山多水多)等方式進行招商引資。同時,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調動各方面的招商積極性,形成全民招商的熱潮,不斷實現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項目、技術、人才,加快發展了生物保健品、化工、造紙、碳素電極、新型耐火材料等高科技、高效益、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與產品,建成了一批規模大、科技型、富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型骨幹民營企業,努力培植起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有增長潛力的新稅源。2000--2003年,全鎮共實現招商引資11668萬元,建設項目55個。

科教事業

臨池鎮 臨池鎮

教育事業穩步提高。目前,臨池鎮在內部體制改革、國小幼稚園布局調整、辦學條件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至2003年底全鎮完全國小3處,布局調整基本到位。同時,多方籌資加大投入,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籌資50餘萬元,購客車7輛,用於學生接送。加強學校現代化教學設施的配備。先後在中學投資90萬元,新上校園網,聯通教室、辦公室、住宅樓,新建多媒體教室6個,微機室1個,中學教師人手一機,實現無紙化辦公。改建辦公室,完善校園文化配套設施。投資60萬元在國小、幼稚園新上微機室3個,舞蹈室3個,多媒體教室2個,實現四機一幕全部進課堂。更新教育觀念,帶動了全鎮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教委《學生主體性培養和發展策略研究實驗》被省教育學會確定為“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國中數學《嘗試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課題被批准為全國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的實驗基地;縣主體性教育現場會在臨池鎮隆重召開;教師的50餘篇論文在全國、省、市、縣獲競賽獎,物理教師由俊劍參加省優質課評選獲一等獎,中心國中1999年1月通過省教委驗收,成為濱州市第一所農村“省級規範化學校”,目前,鎮南北寺國小、鎮中心幼稚園也已達到“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規範化幼稚園”。

旅遊發展

旅遊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景觀。白駝山度假村、泰山副岳、白雲岱頂、張貨郎峪、柱似山、紅廟廟會等景點,以特有的文化底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極具開發價值和挖掘潛力的旅遊資源目前正向全社會發出投資邀請。目前,臨池鎮已形成以“游白雲勝景,嘗山雞野味,飲山泉美酒,品休閒生活”為主題的特色餐飲旅遊業。

臨池鎮 臨池鎮

一是度假旅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駝山旅遊度假村,該景區依託上河水庫與周圍臥牛山群而建,依山傍水,風景優美;

臨池鎮

二是特色餐飲。按照以特色餐飲帶動特色旅遊的思路,採用政府出政策、個人投資的方式,先後在張貨郎峪、柱似山、鳳凰山等景區建造起了10餘個各具特色的山莊飯店。

三是休閒娛樂。其中以馨園度假村最具特色,該度假村以“標準化、綜合化、高檔化、產業化”為標準,以跑馬場、蒙古包為主要特色,由於緊靠309國道繁華地段,且依託古城水庫和周村人造湖,地理位置優越,2003年7月開放後,已成為向遊客提供較高休閒、餐飲服務的良好場所。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村村通等級路,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程控電話,村村通有線電視。城鎮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工程配套。個體私營經濟現有2973家。主導產業有建材、化工、電子、造紙、生物工程等,擁有建材企業近百家,產品遠銷東北、江浙等地,享有“建材之鄉”的美譽。全鎮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華孟集團以生物工程為媒,誠邀慧眼人士加盟。臨池鎮是遠近聞名的“建材之鄉”,面對建材企業數量較多的嚴峻形勢,積極引導企業適應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加快磚瓦等傳統建材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大力發展環保節能的煤矸石磚、空心磚、高檔牆地磚、塑鋼型材等新型建材,增加了傳統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和長久生命力。同時,規範引導已有耐火材料企業的發展,建設鄒平“冶金耐火材料基地”

主要領導

姓 名 趙子峰 職 務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分 工 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主抓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幹部作風、人大工作。

姓 名 商獻文 職 務 黨委副書記、鎮長

分 工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任安委會主任。主抓財稅、公益事業、計畫生育、“三農”工作、“一村一品”、債權清收。

姓 名 王兆波 職 務 黨委副書記

分 工 主管基層組織建設。

姓 名 蔡玉君 職 務 紀委書記

分 工 主管紀檢監察、政務督察、平安穩定工作。

姓 名 魏立章 職 務 組織委員

分 工 主管基層組織建設、黨員管理與發展、人才、農村幹部管理、現代遠程教育、黨校工作。協助王兆波同志抓機關管理、幹部考核、農村“兩委”班子建設。

姓 名 劉雪梅 職 務 宣傳委員

分 工 主管宣傳、科技、文化、體育、旅遊、民族宗教、外事統戰、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

姓 名 賈向軍 職 務 黨委委員、副鎮長

分 工 主管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稅收征管、審計、安全生產。

姓 名 宋軍委 職 務 武裝部長

分 工 主管武裝部、農業、防汛抗旱、護林防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農業產業化、一村一品。

姓 名 朱斌 職 務 黨委委員

分 工 主管節能與環保工作。

姓 名 李迎鑫 職 務 副鎮長

分 工 主管計畫生育、衛生、食品與藥品安全工作

姓 名 李汝友 職 務 人大副主席

分 工 主持人大日常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