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湖南中學

臨川湖南中學

臨川區湖南中學創辦於1958年,學校占地面積91畝,校舍建築面積19500m,現在已是一校兩區(孔橋校區、鵬溪校區)教學管理格局的嶄新的湖南鄉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臨川湖南中學在原臨川縣流坊中心國小基礎上將國中部遷至鵬溪村,成立了只有2個班的臨川縣湖南公社初級中學。1968年開始創辦高中職業技術班(農機班、紅衛班、獸醫班)。1971年增設普通高中部,定名為臨川縣湖南中學。1995年臨川縣與撫州市合併,易名為臨川市湖南中學。1996年7月高中部撤銷,更名為臨川市湖南鄉初級中學,1997年再次更名為臨川區湖南中學。2000年將原湖南鄉加溪中學併入本校,2001年又將湖南鄉洪塘中學合併。三校(湖南中學、加溪中學、洪塘中學)合併後,於2001年9月將校址遷至湖南鄉孔橋村。

辦學規模

臨川湖南中學 臨川湖南中學

二棟教學樓共54個教室,1棟綜合大樓內設辦公室(裝配電腦)、圖書室(藏書2萬餘冊)、閱覽室、生化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各1個、現代化的語音室1個、電腦教室1個、多媒體教室1個、廣播室、微機房、會議室等。3棟教師宿舍、2棟學生公寓、1個現代化師生食堂及其它配套設施,兩個水泥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40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校園內水泥路寬敞整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形成了一個幽靜雅孺的育人環境。學校現有教學班24個,學生1300人,在職教職工124人,其中高級教師15人,中級教師80多人,有120餘人次被評為省級、市級、區級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教育工作者。2002年區教委已決定湖南中學為農村一流重點建設學校。2005年經上級主管部門驗收,成為兩基教育達標先進學校。辦學成果該校以“團結務實,拼搏進取”為校訓。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既教書又育人。建校48年來,有50餘人次被評為省、地市、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發展學生黨員2人,培養老師黨員50餘名。多次被上級部門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燦爛的德育之花,結出了豐滿的“質量”之果。學校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活動。先後有2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全國各級刊物上發表或獲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獎勵。學校大膽創新,努力營造“團結務實,爭先創新”的育人環境,教學質量穩步上升。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博士生10餘人,碩士生60餘人,大中專畢業生1000餘人。高、國中畢業生2萬餘人,他(她)們之中有勤政為民、政績顯赫的國家幹部,有出國深造建樹頗豐的知名學者,有弄潮商海、獨闢蹊徑的知名企業家,有軍功卓著的將才,有培養人才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更有許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默默貢獻著自己才華的普通勞動者……他們已在奮力為中華民族爭光。所以我校多次在上級主管部門評估中,在農村中學名列前茅。並多次被上級教委授予“先進集體”、“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文藝、體育蓬勃發展,在全面普及的基礎上重點提高,經過歷屆師生的共同努力,全校的文藝之花成一枝獨秀,體育健兒獨領風騷。文藝調(匯)演多次在縣裡或地區獲獎。其中1975年由李撫生編劇、嚴小平執導的京韻大鼓《李逵扯招》節目在全縣文藝匯演中被評為特等獎,並代表臨川縣參加撫州地區比賽獲優勝獎。該校的體育健兒多次在全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競賽中獲冠、亞軍。有的項目衝出了地區,跨入了省運動會的行列,並獲得好成績。女子籃球隊自1970年至1973年連續4年獲全縣中學生女子籃球冠軍。男子籃球隊也獲得可喜的成績。學校還成立了芙蓉文學社,鼓勵學生徵文來稿,使學生個個成為編輯、人人都是記者,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文學水平。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文化修養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組織課外科技活動興趣小組,積極開展“學科學、用科學、爭當發明家”的競賽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愛科學的熱情,使之積極參與創造發明活動。其中楊冬林同學發明的“農作物剪桿器”在參加全省“第六屆科技討論會”中獲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