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宮[湖南]

萬壽宮[湖南]

萬壽宮,或稱旌陽祠,數以千計,遍布全國各地城鄉,乃至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和國家。

基本信息

簡介

萬壽宮萬壽宮

萬壽宮,或稱旌陽祠,數以千計,遍布全國各地城鄉,乃至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和國家。亦是我國古代會館文化的代表,故亦稱江西會館、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

源起

萬壽宮萬壽宮

萬壽宮,為紀念江西的地方保護神——俗稱“福主”的許真君而建。許真君,原名許遜,字敬元。東漢末,其父許蕭從中原避亂來南昌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許遜生於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他天資聰穎,五歲入學,十歲知經書大意,後立志為學,精通百家,尤好道家修煉之術。真君二十九歲出外雲遊,曾拜吳猛為師,得其秘訣。後又與當時的大文人郭璞結交,訪名山福地,覓修真煉丹之所。
晉武帝太康之年,真君四十二歲,被迫去鄉就官,任蜀郡旌陽縣令。他居官清廉,政聲極佳,深受百姓愛戴。晉武帝死後,政局不穩,惠帝昏愚,賈后獨擅朝政,引起八王之亂。任旌陽縣令十年之久的許遜,毅然棄官東歸。
東歸後,又與吳猛同往丹陽(安徽當塗縣),向諶母學道。此後雲遊江南許多地方,為民除害、根治水患。據記載,他在136歲時去世,傳說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
許遜死後,為了紀念他,當地鄉鄰和族孫在其故居立起了“許仙祠”,南北朝時改名“游帷觀”,宋真宗賜名並親筆提“玉隆萬壽宮”。歷經許多朝代,宮中香火不斷,而且江西人在外地建立了許多“萬壽宮”,數量不下幾百座。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萬壽宮。明清時期,江西經濟發達,經營瓷器、茶葉、大米、木材和絲綢的贛籍商人行走全國,並在全國其他地方都修建了萬壽宮,萬壽宮也成為外地江西同鄉的“江西會館”。

民俗風情

萬壽宮萬壽宮

許真君,晉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許名遜,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所以又稱族陽先生。他居官清廉,為民興利除害,後棄官東歸。辭官故里後,便在新建縣酉山修身煉丹。許遜精於醫道,為人治病,藥到病除,妙手回春,蜚聲遠近。晉代南昌地區有一蚊螭,播風弄雨,翻洪作浪、殘害生民,許遜神通廣大,將此妖孽捉住並鑄鐵柱將其鎮於井底。此後南昌地區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相傳許遜活到136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餘日,拔毛飛升",連家禽家獸都帶去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出於此據記載,許遜死於晉孝武帝寧康二年(374年),享年136歲。西山萬壽宮是紀念許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宮殿。坐落於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遙山下。道教認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還有神仙的處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許真君棲身修煉的西山則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稱“飛升福地”。

公元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皇帝題額《妙濟萬壽宮》對宮內建築作了重大修葺。至清代增建關帝閣、萬壽宮門、這時是萬壽宮極盛時期,占地三萬一千平方米。宮門之內,正殿琉璃為瓦,重檐畫棟,金碧輝煌,氣勢宏偉。繡金帷里,真君塑像端坐中央,坐像頭部為黃銅鑄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兩旁,吳猛、郭璞站立壇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參天古柏蒼老遒勁,四季常青,相傳最大一株為許真君親手所植。宮門左側的八角井,相傳當年許真君鑄鐵為柱,鏈鉤地脈,以絕水患。宮外還有大量的輔助建築,如接仙台、雲會常、沖升閣等形成一個以萬壽宮為中心的古建築群。遠眺西山萬壽宮,萬頃綠海中,琉璃瓦黃綠相間,絢麗多彩,飛檐串串銅鈴,金光閃爍,層層斑瀾的宮頂,突兀鶴立,天地氤氳、萬物化淳,疑是天上宮闕。鐵鑄大吊針,重二噸余,入夜鐘聲宏渾悠揚,能傳十里之遙。 農曆正有二十七日是許真君誕上辰,為每年小朝;八月仙逝日為朝顴高潮,各地信民薰沐齋戒紛紛前來進香,成千上萬的進香者比肩接踵、張袂成蔭。他們進入宮後一步一跪拜,到殿前陳敬貢品,晉謁仙顏,祈禱自己的心愿。焚香爐前,鞭炮聲不絕不耳,香火明燭通宵達旦,爐煙縹緲,鐘聲悠揚,一派仙家氣氛。

玉隆萬壽宮(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全稱玉隆萬壽宮,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的西山(又名逍遙山)上,為淨明道之祖庭。淨明道奉晉代的許遜為祖師。相傳許遜飛升後,里人於其故居建許仙祠祀之。
南北朝時,據說空中常有紅錦帷飛來鏇繞,故改名游帷觀 。隋時廢圮,唐代重建。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觀為宮,改稱玉隆宮。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遣內使於玉隆宮建道場七晝夜。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稱他在五月一日辰時,夢見許遜為他降妖治病,於是詔令在“玉隆宮”前加“萬壽”二字,並以當時西京(長安)豪華的崇福宮為藍本,進行擴建,興建了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諶母殿、藍公殿、玄宗殿和玉皇、紫微、三官、敕書、玉冊五閣,以及12小殿、7樓、3廊、7門、36堂,規模之大,“埒於王者之居”,成為中國最大的道教聖地之一。
此後,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重加修葺,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重修大殿。泰定二年(1325年) ,改建十一大曜殿、十二真君殿及祖師祠堂。元末,宮觀毀於兵火。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皇帝題額“妙濟萬壽宮”,對宮內建築又作了重大修葺。明萬曆十年(1582年)重修部分殿堂。清康熙二年(1663年),復大規模重修,又增建了關帝閣、宮門。此後乾、嘉間,續有興建。鹹豐十一年(1861年)又毀於兵火。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
至解放時,仍存五殿和院牆、山門、儀門等。 宮門之內,正殿琉璃為瓦,重檐畫棟,金碧輝煌,氣勢宏偉。繡金帷里,真君塑像坐中央,坐像頭部為黃銅鑄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兩旁,吳猛、郭璞站立壇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參天古柏蒼老遒勁,四季常青,相傳最大一株為許真君親手所植。宮門左側的八角井,相傳當年許真君鑄鐵為柱,鏈鉤地脈,以絕水患。
萬壽宮香火極盛,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伊始,為紀念許真君生日,這裡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前來趕會進香和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南昌萬壽宮

南昌萬壽宮南昌萬壽宮

南昌萬壽宮,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區西南隅的象湖風景區內。象湖風景區,則又是依贛江南昌段水域區岸近些年來開發的新景點,面積約7.81平方公里。這裡兩岸長堤成蔭,湖光小島點綴。水域寬擴,風景優美,南北江域水波連天,東西兩岸高樓對映。
贛江如畫,象湖美景。象湖由南江、北江、東江、西江,以及青山湖的水流匯聚而成,其象湖的平面圖頗似一頭大象,故得名象湖。而萬壽宮域址,正是位於象湖中的一座小島,總面積約60畝,被人們稱為“祈福島”。島上建築面積約4600平方米的建築群,就是道教聖地的正一派道場——南昌萬壽宮,它就象鑲嵌在整個象湖風景區上的一顆明珠而引人注目,又被稱為景中之聖。
萬壽宮,沿象湖的東岸和西北岸均有寬五米的長堤石橋通入進宮。東邊交通方便,為信眾和遊客的主要來去要道。東邊、西北進宮入山門都有高過10米的石砌牌坊。東邊正書“鐵柱仙蹤”,背書“永鎮江城”(王羲之題);西北正書“昌大南疆”(蘇東坡題),背書“西江福地”(黃庭堅題),氣勢雄巍。沿湖畔到宮前廣場,萬壽宮進深150餘米。由南向北,依次為宮門、儀門、上有“萬壽宮”三字。進門為戲台,真君殿、鐵柱井、玉皇殿,兩側為鐘樓、鼓樓,東為諶母殿,西為斗姆殿,後為玉冊閣。布局合理,設計大方,雕畫精美,具有時代特色,且翠林修竹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堪稱人間仙境。真君殿重檐歇山式屋頂,高大宏敞,金碧輝煌,神像莊嚴凝重,令人肅然起敬。玉皇殿氣勢雄偉,門楣上高懸“天德無量”和“宇宙無極”,東西雙壁《群仙朝聖圖》。玉皇大帝神像背面有八仙過海的大型浮雕,華彩的壁畫,細細瞻觀品賞,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老君殿又名“玉冊閣”,殿內正中供奉道家與道教開山祖師太上老君的漢白玉雕像(整石,重5噸),兩側室壁上嵌有《道德》、《陰符》兩經石刻。玉冊閣,既是收藏道教典籍和帝王冊封誥命之所,又是萬壽宮道士講經習經之地,門楣上方高懸“萬法歸宗”的大匾,在這裡進入法門,開啟智慧,洞察中華民族的精魂。老君殿左前方側放著遠道專程由新疆運來的長約二米、直徑約60公分的道觀鎮宮法寶,歷盡人間滄海桑田,世事變遷而非常有靈性的億年〈白堊紀——恐龍時代〉奇觀——矽化木。老君殿後側,為建築師、園藝師巧奪天工,匠心打造的巨石堆成氣勢恢宏的“大靠山”。在大靠山內又精心塑造雕成了“長流水”、天然溶洞景觀、和形象畢真的大像等,形成了另外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供香客、遊人賞玩。象湖景區還將在東南妙濟山上建設一座高60米的萬壽塔與萬壽宮遙相呼應,仙意飄逸。

撫州萬壽宮

撫州萬壽宮位於臨川區大公東路南側,是清光緒年間由撫州府所屬六縣(臨川、金溪、東鄉、崇仁、宜黃、樂安)商人集資所建。會館為磚木結構,分前、中、後三進,前進戲台和後進閣樓分別為二、三樓建築,中進為大殿。大殿分左、中、右三個部分,從正門進去,左側是火神廟,右側為文興庵,是人們祈求平安和人才昌盛的場所。據有關專家考證,這種類型的古建築在全國現存不到10處,江南更為罕見,是難得的建築活資料。會館座西朝東,長80米,寬54米,占地面積4320平方米,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會館初時用途是為六縣商人來撫州經商的聚會場所,同時,六縣童生來撫考試亦可在此住宿。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館逐漸演變為卦建行幫、社會集會、結社的活動場所。到20世紀初,一些思想激進的青年學生也經常在此聚會演說,1919年5月中旬,他們在會館公演《復避兒戲》等九場“文明戲”,勸募捐款,寄給北京學生會。
解放後,撫州會館先後為撫州農民日報、市工商聯、橋東公社及臨川建築公司等單位使用。現居民已全部遷出,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前進的戲台和中進的大殿部分修復原貌,慰為壯觀。

豐城萬壽宮

萬壽宮,在市東方紅大街西路大井頭。清同治《豐城縣誌·寺觀》載:“萬壽宮,治西大井頭,祀晉真人許遜,雍正十年知縣劉象賢即蔡公講堂改建”而成。又“書院”云:“蔡公講學,在治西大街,為知縣蔡毓華建,今改為萬壽宮”。民國29年(1940),日軍飛機炸毀正殿和後殿一部分。不久重新修復。“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建築遭受損壞。1983年按原貌復修前庭和正殿兩部分。
宮院坐北向南,建築面積780平方米,有一進一殿,內分門庭、正殿、後殿三部分。院庭門前,豎立約高7米的石雕牌坊,上有浮雕蟠龍和宮廷人物故事,每組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牌坊屏大紅宮牆,門兩翼座有雙石獅。庭院內有吊樓、畫欄組成環廊,紅柱黃瓦,古樸雅致。中為正殿,是宮院主體建築,高約8.5米,八架八十四楹,大紅漆柱,彩枋澡井。宮內神龕中置許遜塑像,兩旁列座若干佛像,每年時值節日,人們來此朝拜,祀奉許仙治水功績。神像已在“文革”中毀。宮頂為黃琉璃筒瓦,鰲魚飛檐,金碧輝煌,雄偉莊嚴。後殿龕中原塑有觀音座像,已毀無存。
萬壽宮,是豐城現存完好的較大木質結構殿宇建築之一,布局嚴謹有致,造形綺麗,具有民族宮殿式建築風格。1984年列為縣重點文物古建單位。現豐城市博物館設此,陳列和保存大批珍貴文物,其中以唐代著名“洪州窯”址青瓷為富,元至元“青花釉里紅瓷樓倉”和“元影青雕戲台式瓷枕”等為罕世珍品。

北京萬壽宮(北京江西會館舊址)

江西會館舊址位於宣武門外大街。長城風雨衣公司址。原有四合樓、戲台等。民國年間蔡鍔陳師曾等著名人士的追悼會在這裡舉行。1916年為反對擴大天津法租界,全國公民會在這裡成立。

江蘇南京萬壽宮

萬壽宮為清道光九年(1892)知縣元茂琦在元真觀二郎廟舊址改造,鹹豐八年毀(1858),光緒九年(1883)重建,總面積215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萬壽宮及其附屬建築為“人民教育館”使用,1952年改為“六合文化館”,1955年轉為六合一中使用。1996年縣政府將萬壽宮及其保護範圍 1470平方米劃撥六合文保所保護和使用。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將萬壽宮列為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蘇州萬壽宮

位於民治路15號,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前蘇州有“三宮九觀二十四坊”之說,萬壽宮即“三宮”之一。萬壽宮原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江蘇巡撫吳存禮創建,原有玉帶河環繞。宮內供奉皇帝萬歲牌(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即所謂萬壽節,全城官員聚集在此舉行朝賀大典;若遇帝王駕崩,則在此設靈致祭,服喪誌哀。平時則作為恭迎詔書的處所。鹹豐十年(1860年)毀於戰火,同治九年(1870年)江蘇巡撫丁日昌重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俗稱舊皇宮,一度為民眾社會團體駐地。後因年久失修而日漸頹廢,至1949年蘇州解放時,宮內建築僅存殘破不堪的正殿及宮門、儀門,東西配殿及兩廡等附屬建築均已傾圮,滿目殘垣斷壁,荒煙蔓草,昔日宮殿聖地已淪為流浪漢、乞丐聊避風雨的棲身之所。1951年,蘇州市人民政府著手整修,並將其列為當時三大市政建設工程之一。宮門、儀門、正殿及照壁按原貌修復,並於宮門前移建四柱三間三樓石柱木構琉璃瓦牌坊一座。中路兩側附屬建築則為新建,外觀與中路殿宇協調,布局對稱合理,大體上仍保存了原有規模。正殿南向,重檐歇山造,面闊五間21.6米,進深14.4米,前有石露台與台基相連。殿宇宏偉,庭院深廣,牌樓聳峙,石獅雄踞,仍不失為蘇州城中較為完整的一組宮殿式建築群。
萬壽宮自1951年起闢為民眾文化活動場所,一度改稱人民文化宮,牌樓上刻有郭沫若先生當年題寫的“人民文化宮”五字。1966年起,萬壽宮長年失修。1986年修繕後闢為青年宮。1991年全面修葺,改由老幹部活動中心和老年大學使用。

湖北漢口萬壽宮(太平天國東王府)

漢口萬壽宮建於清康熙末年,俗稱江西會館。《夏口縣誌》說:“萬壽宮,清康熙年間,由江面西南昌、臨川、吉安、瑞、撫州、建昌六師各商號集資建成。”正大殿祀奉許真君(許遜,晉代道士),是當時武漢首屈一指的宮殿式建築。
清同治二年(一八二五年)太平軍進入漢口,東王楊秀清在這裡指揮攻打武昌城達半個多月。在占領武昌以後,天王洪秀全及諸王齊集東王府決策順江東進。郭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說:“各王官詣天王辭行,退至東王府會齊……陸兵兩岸夾江日行;船萬餘只 ,資糧、軍火、財帛、婦稚盡置舟中,帆牆如雲,蔽江而下 , 號五十萬 。” 大軍直取南京的決策形成在這裡,萬壽宮在太平太國史上留下了轍跡。
一九二 O 年江西會館利用宮內的廂房 , 辦過豫章商務學。 一九三四年漢口警備司令部葉蓬手下的特務大隊駐紮在宮內時 , 大殿被焚毀 。 一九三八年八月日本侵略軍空襲漢口 ,炸毀後花廳 。一九四六年才利用殘存部分房屋 ,辦起豫章中學 。解放初 ,破敗的萬壽宮讀由民政部門接管 原東王府遺留下來的金絲披墊 、圍幔、八仙桌椅等文物,由湖北省博物館收藏。一九五三年豫章中學改為武漢市第七中學 ,昔日萬壽宮已無陳跡可尋。

湖南鳳凰萬壽宮

湖南鳳凰萬壽宮湖南鳳凰萬壽宮

萬壽宮又叫江西會館,是在鳳凰湖南鳳凰萬壽宮做生意的江西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所建。鹹豐四年(1854年)楊泗在西側建遐昌閣;民國十七年(1928)又在大門北側建陽樓。形成了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築群落。4000多平方米內矗立殿宇、房舍20餘間,或飛檐翹角或迴廊游轉,或臥龍嘯空,或奇獸馳地,可以說是殿宇樓台薈萃的建築藝術大觀。

湖南桂東萬壽宮

萬壽宮位於桂東縣沙田圩北端,建於清代。宮為懸山式磚木結構,三進廳,牌坊門面。殿宇中軸線上依次為戲台、中殿、石殿。戲台系木架結構,座鎮門內,面向中庭,兩巽遊廊一層。中殿依次遞高。圓柱支持大廳,寶蓋懸空,兩側為廂房。宮記憶體有前人楹聯兩副,其一曰“門空宜入座,院靜好念經。”其二曰:“且把塵凡拋碧漢,還將苦海入香花”。1928年,毛澤東率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至沙田,師部、團部駐萬壽宮,毛居後殿左廂房,桂東蘇維埃政府設於此地,同年八月,紅四軍主力進駐沙田,軍委書記陳毅曾寓於此,抗日期間,新四軍留守處,亦設於此地。

雲南會澤萬壽宮

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毀於戰火,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經東川、南昌、臨江、瑞川、建昌等五府公議,並由參加公議的五府及九江、南安等共14府捐銀重建。清道光、鹹豐及民國年間均作過多次修葺。
萬壽宮是會澤縣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築之一,總占地面積7545.92平方米,建築面積2594.74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作縱深布局,為三進兩跨院。建有門樓兼戲台、正殿、後殿。門樓戲台為穿斗抬梁混合式歇山頂建築,前檐開山門,樓層作戲台,前檐三重,後檐五重,檐下有裝飾性的密集型斗拱挑檐,屋頂前後共32支翼角,如仙鶴展翅凌空,傲遊藍天,十分别致。戲台面闊16米,高13.6米,戲台除舞台外,含化裝、候場、樂室等,可供較大型的傳統戲曲演出。戲台前有廣大平整場地,可容近2000人觀看演出。戲台頂部藻井天花、梁枋上繪有人物、山水圖畫,柱上雕龍,均工藝精湛,色彩艷麗,裝飾華貴。第二進為中殿,氣勢巍峨。中供許遜神像。許遜,江西南昌人,生於晉朝,相傳為江西道教創始人,亦稱許真君,故中殿亦有真君殿之稱。中殿東西兩側各建偏殿,南側後檐於明代延伸出一亭,亭中置一一龕,供奉韋陀神像。在第二進中殿至第三院後殿間,另闢有東西跨院,東跨院為花園,西跨院建有小戲台,對稱布局。後殿較中殿稍高,兩旁有宅。萬壽宮建築布局嚴謹,氣勢宏大,特別是古戲台,造型別致,外觀秀美,是研究清代會館建築的寶貴資料。

萬壽宮商城

萬壽宮商城位於南昌市繁華的路段——中山路,商城對面就是勝利路步行街,這是一個有著很多年歷史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商品涉及非常廣泛,品種五花八門,是一個為南昌人所熟知的地方。
內設日用小百貨、化妝品、各類服裝、面料、布匹、窗簾、針紡織、床上用品、新款服裝、童裝、鞋類、五金工具、電器、燈飾、不鏽鋼炊具、文具、玩具、花卉、掛曆等營業專櫃,批零兼營,所經營的各類商品達萬餘種,經營業戶有貳仟余戶。
如同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萬壽宮商城是南昌繁華市井中的景觀,歷來以旺盛的香火和周圍翠花街的玉翠、金銀等經營品種聞名遐邇。

甘肅萬壽宮

萬壽宮坐落在秦州區建設路北側,又稱慶祝宮,原設在會福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舊時每月初一、十五地方官員要到萬壽宮朝賀慶祝。因寺院內進行朝拜慶祝及接旨儀典活動不合清代規範,就在東關興建萬壽宮,創建於清康熙初年。
萬壽宮坐北朝南,原建築排列在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宮門、午門、朝房、大殿,總計5座24間。宮門外磚呈寶頂,內建木卷棚。午門面闊9間(中間3間,左右各配3間),入午門,後院建東、西朝房12間。其北建一長19米、高1米的磚砌露台。台後坐一單檐歇山頂金黃色琉璃鴛鴦瓦覆面的朝賀慶祝大殿。大殿面闊3間,通長13米,進深6間,寬12米,土木結構七檁抬梁造。雙龍團蓮爆花正脊,脊套琉璃回頭龍吻,中置寶剎玉珠,垂脊端施蹲獸,戧脊上置守猴將軍等。前、後檐為大欄額式,檐下五踩雙昴頭拱,多為雲頭昴。身內金箱頭底槽。整個建築結構嚴謹,絢麗宏偉。
新世紀之初,萬壽宮又進行了一次全面改建擴建,改擴建後的萬壽宮,除形制基本保持原有風格外,在許多構造上引用了新材料、新工藝。新建的萬壽宮,更加宏偉壯觀,面目一新,常常引得過往行人駐足,流連讚嘆,為天水古城平添一份古韻。
現在萬壽宮為天水書畫院址所,雖沒有了接旨、朝賀慶祝儀式,但書畫愛好者於其間切磋技藝、展示佳作、吸引人們參觀欣賞更提升了天水歷史文化名城品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