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佛

臧佛

臧佛,是專屬佛臧佛教的一種,臧佛是對藏傳佛教的簡稱。 因其是從印度向北傳播的佛教,又稱北傳佛教。 因其是由印度向南傳播的佛教,亦稱南傳佛教。

名片

臧佛,是專屬佛

臧佛臧佛
教的一種,臧佛是對藏傳佛教的簡稱。藏傳佛教是在公元7世紀中葉傳入,藏傳佛教傳入的是密乘。

佛教起源

佛教誕生於公元6世紀以前的古印度,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創始人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全稱“佛陀”,意思是覺悟者。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人們的一切煩惱(苦)都是有因有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輪迴。惟有斷滅貪、嗔、痴的聖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羅漢)才能脫離生死輪迴,達到涅盤(清涼寂靜之意,即無有煩惱),釋迦牟尼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從佛陀的教育(正法)里,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緣起法),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成佛,或者成阿羅漢。佛教並非宗教,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從十二因緣中也可以看出“佛教”並沒有承認造物主的存在,當屬於無神論範疇,所以“佛教”並不是宗教,稱為佛學更為恰當。

佛教的派別

佛教 信仰佛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數較少,只有2.5億多人,分布在東亞與東南亞地區。該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中的主要派別有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大乘與小乘的區別不僅在教義理論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實踐方面。 對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把釋迦牟尼當作教主,而大乘則把他當作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結果上,小乘追求個人的解脫,大乘則認為應以普度眾生,成佛度世為最高目標。從哲學的宇宙觀來看,小乘主張"我空法有",而大乘則認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流行於中國、蒙古、朝鮮、日本、越南。因其是從印度向北傳播的佛教,又稱北傳佛教。小乘佛教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國家。因其是由印度向南傳播的佛教,亦稱南傳佛教。

臧佛在我國的形式

在我國西藏、青海、內蒙古等地區成為喇嘛教的形式,屬於中國佛教的一支,稱藏傳佛教。它於7世紀吐蕃占普松贊乾布開始信奉佛教,至13世紀初,經宗喀巴改革而逐漸強大。藏傳佛教有其獨具的許多教派,嚴密的寺院組織和學習制度。 佛教的節日有佛誕節(夏曆四月初八)、涅盤節(夏曆二月十五日,指佛祖逝世日),佛成道日(夏曆十二月初八成道日亦稱臘八,這天已成我國民間的節日,屆時吃臘八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