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社區

臥龍社區

臥龍村社區坐落在嶗山白沙河北岸,被嶗山西麓的中低山脈所懷抱。它東鄰如詩似畫的北九水,西靠新修的濱海大道,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4.9公里處。在這裡,春的氣息被奼紫嫣紅的山花所喚醒,夏日裡房瓦在叢蔭中點紅,秋日裡山梨、蘋果、柿子壓彎了枝頭,冬日裡青松披雪、銀裝素裹。臥龍村集“山的‘豪氣’、水的‘靈氣’、路的‘人氣’、景的‘秀氣’”為一體,是一處依山傍河、人見人羨、居住環境頗佳的“山里人家”。


臥龍村貌臥龍村貌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孫氏從雲南(山西大同以南)窩洛村遷此定居,為念故情,仍用原村名。後來陸氏遷至白沙河南岸定居,稱南窩洛。南北窩洛一河之隔,為區分村名,因“北窩洛”村後的山崗上有一石酷似手搖羽扇仰臥的孔明,故在土改時將“北窩洛”改名為臥龍村。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方4.9公里,北沙河上游北岸。含窯北坡、車溝、西南坡等自然社區。2004年有189戶,602人,社區居民以孫、陸兩姓為主,其中孫姓占全社區總人口的80%。
社區特色

社區南有一勝景——大嶗觀。觀內古木蔥鬱,生機盎然,是嶗山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中保存較好的幾處宮觀之一。臥龍社區集“山的‘豪氣’、水的‘靈氣’、景的‘秀氣’”為一體,是一個依山傍河、居住環境頗佳的“山里人家”。
社區人物

臥龍社區人傑地靈。民國時期,社區子弟孫瑞宗(字福玉),在青島創辦了宏興利冷藏公司,後來成為青島市商會會長。1964年秋,社區里民兵代表青島市參加了在濟南舉行的全省民兵大比武,榮獲集體二等獎,受到了賀龍、羅瑞卿等原中央軍委領導的親切接見,為家鄉人民爭了光。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社區居民利用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作“文章”。有的農戶養殖了山雞,有的辦起了農家宴,有的改良了果樹品種,還成立了天然泉水有限公司,成立了山珍品有限公司,引進了“萬里江”嶗山茶生產基地,社區居民從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方向發展。2004年,社區總收入1705萬元,人均收入4784元。
社會事業

1982年社區投資10萬餘元建成了臥龍橋,修築護社區河壩300多米;1996年又自籌資金3萬餘元,完成了主街河壩護坡二期工程,從而結束了社區居民每逢雨季涉水過河的歷史;1991年將社區內5條主要街道進行了硬化;1994年投資9萬餘元完成了電網改造,投資4萬餘元安裝了有線電視;2001年—2002年社區自籌資金6萬餘元,徹底解決了社區居民吃水問題。社區重視居民的生活,每年為居民補助糧食40公斤,為70歲以上的老人補助生活費300元。僅社區居民福利一項,社區每年要拿出專項資金10萬餘元。社區里建起了文化活動“小廣場”。先後成立過高蹺隊、呂劇團、柳腔劇團、健美操隊、秧歌隊、女子舞龍隊等。據說,臥龍社區的女子舞龍隊,在山東省是成立最早的舞龍隊之一。1996年,臥龍社區被山東省人事廳、建設廳命名為“明星社區”,此後又被青島市授予多個榮譽稱號。
聯繫電話:86-0532-8705215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