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雪吞氈

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 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解釋

臥雪吞氈 (wò xuě tūn zhān):原指漢代蘇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氈,卻堅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艱難生活。後用以比喻民族氣節

出處

《漢書·蘇武傳》:“乃幽武置大窯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

原文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注釋

飲:喝的;雨:下;羝:公羊;廩:運

譯文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至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