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泥馬

臥槽泥馬

《解放日報》在2009年2月23日高調報導了“臥槽泥馬”,將後人杜撰的“臥槽泥馬”典故當真。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⑴形容識人不明。表示明明其能力不足。但上位者因為種種原因或糊塗。任其肆意妄為。

⑵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表示即使給某人相應的地位。但其能力不足是無法改變的。(等同於爛泥扶不上牆沐猴而冠

⑶形容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自《戰國策·楚策四》

伯樂多良馬。其有鄰亞犁。曾與人言。“我亦善識馬。有一駿馬。伯樂不及。”人皆疑。欲觀之。亞犁恐。乃以草泥置一臥馬於槽中。眾人視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駒。臥槽泥馬爾。” 

下面給出三個詞義的例句:

1、紅鳥這廝也能當上十二騎士,臥槽泥馬啊;

2、阿斗爛泥扶不上牆,即使上將潘鳳在身邊也不能穩坐江山,臥槽泥馬呀;

3、不會做就別做,PS個老虎照片也敢拿出來,真是臥槽泥馬。

此外,象棋中有一類殘局叫做“泥馬殘局”,其中也有以“臥槽泥馬”為名的殺法。此類殘局來源於“泥馬渡康王”的傳奇故事,摘錄如下。

夾江臥槽泥馬渡康王

( 前略……金兀朮追擊康王到了夾江邊)

且說那康王的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兀朮為何看他不見?因有神聖護住,遮了兀朮的眼,故此不能看見。康王騎在馬上,好比霧裡一般,那裡敢開眼睛,耳朵內但聽得呼呼水響。不一個時辰,那馬早已過了夾江,跳上岸來。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處,那馬將康王聳下地來,望林中跑進去了。康王道:“馬啊!你有心,再馱我幾步便好,怎么拋我在這裡就去了?”

康王一面想,一面抬起頭來,見日色墜下,天色已晚,只得慢慢的步入林中。原來有一座古廟在此。抬頭一看,那廟門上有箇舊匾額,雖然剝落,上面的字仍看得出,卻是五個金字,寫著“崔府君神廟”。康王走入廟門,卻發現一馬槽,槽內臥著一匹泥馬,顏色卻與騎來的一樣。又見那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暗自想道:“難道渡我過江的,就是此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聲道:“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么不壞?”言未畢,只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舉手言道:“我趙構深荷神力保佑!若果然復得宋室江山,那時與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說了,就走下來,將廟門關上,旁邊尋塊石頭頂住了。然後走進來,向神廚里睡了。此回叫做“泥馬渡康王的故事”。正是:天樞拱北辰,地軸趨南曜。神靈隨默佑,泥馬渡江潮。

解放日報

(圖)臥槽泥馬臥槽泥馬
主持人:百科小子

提問者:丁瑩(上海南京西路)

解答者:段凡(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

問:日前有一項調查顯示,26.3%的人表示因為金融危機推遲了跳槽計畫;近七成白領決定做好手頭工作,老老實實地“臥槽”。請問,臥槽具體是什麼意思?如何做一個不虛有其表的“臥槽者”?

答:良禽擇木而棲、“良馬擇槽而臥”,是社會流動的必然趨勢,也是職場人士依據市場規律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方式。不過,如何“跳”,怎么“臥”,能否“一馬當先”抑或“馬失前蹄”,值得細細思量。

跳槽,本是舊上海的一句俗話,曾頻繁出現在清末小說《海上花列傳》中。現在,它的引申義是指職員自願主動地請求辭職。臥槽一詞,本為中國象棋里的一殺招,指的是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抽車,極其兇狠。但在職場語境中,它顯然與“跳槽”相對應,指的是把握市場走向,司職分內工作,拒絕輕率跳槽,精於韜光養晦的行為。

不過,臥槽與跳槽並非完全對立,否則就可能變成一匹“臥槽泥馬”。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即使有相應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勝任,等同於爛泥扶不上牆。所以說,臥槽者不應成為“臥槽泥馬”,臥槽也並非“臥以待斃”。職場人士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而要變被動為主動,視臥槽為蓄勢待發、開創工作新局面的機會。

要不虛有其表地臥槽,有必要牢記以下兩點準則:一是遵守職場規則,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應在本職崗位上更加勤奮努力,以此來避免被動失業;二是找準定位,釐清自身職業目標和規劃,在沉下心來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補充和更新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經濟復甦和職場回暖後成為一匹“駿馬”。

相關對聯

頂葉紙虎嘯山林,臥槽泥馬勒戈壁——佚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