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的構建:華北內地的國家社會和經濟

區域性的貨幣市場…………………………………………16 中央政府的退出……………………………………………162 黃運的黃河治理……………………………………………212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8月1日)
叢書名: 閱讀中國系列,喜瑪拉雅學術文庫
平裝: 369頁
開本: 32開
ISBN: 7801906861
條形碼: 9787801906861
尺寸: 21.5 x 14.5 x 1.7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 1980年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獲學士學位,1984、1988年於耶魯大學分別獲得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年7月至今,供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IRVINE);1992年起任該校歷史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2004年被授予榮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社會史。主要著作有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State,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 China,1853-1937.(UC Press,1993)該書於1994年獲費正清東亞研究最佳著作獎和美國史學會獎;The Great Divergence:China,Europe and the Making ofthe Modern Worm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中文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該書獲2001年度費正清東亞研究最佳著作獎和美國史學會獎,分享2000年度世界史學會最佳著作獎,並獲2000年度傑出學術著作提名。另與Steven Topik合著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Society, Politics and an Emerging World Economy.(M

內容簡介

這部對中國現代史上某些重大問題進行全新評價的著作,探索了清末民初華北內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變遷。彭慕蘭採用了大量的新資料,認為一些地區的發展造成了其他地區系統的不發展。他闡述了當地的金融、農作、交通、稅收情況和農民的反抗鬥爭,並分析了不同階級、地區和性別的因果關係。
彭慕蘭認為,腹地是被創造的,而不是被發現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當地群體與外部力量的方略所造成的。

目錄

導 言…………………………………………………………l
區域…………………………………………………………5
時限…………………………………………………………13
國家、市場及其在黃運的融合……………………………14
政治經濟與中國的發展……………………………………19
治水與國家的構建:理論透析……………………………22
第一章 地方利益闡述:信貸和貨幣市場中的政治勢力和
地方模式……………………………………………………1
山東的地區性信貸市場……………………………………6
根深蒂固的地方經濟差異…………………………………12
信用市場及其他地方經濟界線……………………………13
區域性的貨幣市場…………………………………………16
經濟地理的政治:當地的公共財政………………………22
經濟地理的政治:超地方的權威和政治自衛……………25
經濟地理的政治:私人利益………………………………28
割裂的市場及其分布:強大的勢力………………………30
割裂的市場及其分布:普通百姓…………………………36
割裂的市場和區域經濟形態………………………………39
結語:割裂的市場與國家構建……………………………48
第二章 社區、強制和棉花:農業改良和社會分層………52
新的農作物品種……………………………………………56
拾荒與生存…………………………………………………68
看青活動與“棉業公會”…………………………………76
區域變化與地方領袖………………………………………92
滲透性、開放性和社會經濟的變遷………………………109
第三章 生態危機和“自強”邏輯…………………………116
市場、國家和生態…………………………………………116
封閉、燃料短缺和森林砍伐………………………………120
燃料短缺與“自強”邏輯…………………………………138
當地的努力:植樹造林及其不滿…………………………143
生態、交通和邊緣化………………………………………149
第四章 任其自便?…………………………………………161
中央政府的退出……………………………………………162
中央政府的退出:新的側重、新的緊縮與
錯失的機會…………………………………………………175
輕視的加劇:地方癱瘓的社會和政治基礎………………180
草秸與石頭:落後技術的循環……………………………193
黃運的黃河治理……………………………………………212
水患的重新分布……………………………………………221
第五章 災害的應對…………………………………………233
水利衰敗的經濟成本………………………………………234
士紳與外國人………………………………………………244
國家的分裂與水利治理:軍閥時代………………………261
官府、鄉村頭面人物與地方反抗…………………………265
工程師與士兵………………………………………………284
結論黃運、中國與世界……………………………………299
附一魯西北和魯西南各縣名稱………………………………320
附二水利衰退造成的農業損失………………………………322
附三黃運水利失修所導致的額外交通成本…………………330
徵引文獻………………………………………………………334
譯名對照表……………………………………………………365
譯後記…………………………………………………………36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