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慕蘭

彭慕蘭

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1958年-),美國人,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加州學派”代表人物。1988年獲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主任、歷史和東亞語言文學教授,加州大學系統世界史研究組主任。

人物簡介

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1958年-),美國人,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加州學派”代表人物。1988年獲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主任、歷史和東亞語言文學教授,加州大學系統世界史研究組主任。其大部分著作圍繞著中國和比較經濟發展、農村社會變革、環境變革及政府的形成等展開研究,但也著有民間宗教史和家庭結構及性別角色史方面的著作,曾獲費正清獎。

學術成就

迄今為止,其學術興趣主要集中在三個獨 立而又彼此相關的領域:
一是關於帝國晚期及20世紀中國國家、社會與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研究,他的第一部著作《從中心到邊緣:華北內地的國家、社會與經 濟》,1993年由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獲費正清獎。在這部著作中,彭慕蘭以華北的一個地區為個案,並通過這個個案來考察幾個相關的主題:中國 國家的重新定位,處於世界範圍內的國家之間的競爭壓力下的社會轉型,國家政府、區域利益和法制社會之間正在改變的關係,經濟上(特別是農業)和生態上的改 變,農民的反抗和集體暴動以及中國社會內部的區域差異等。
二是在更大的層面上開展相似的研究,試圖證明這樣一個核心觀點,即現代世界經濟並非比較先進的歐 洲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單向影響的結果,而是世界範圍內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這個領域的成果就是《大分流》。
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 步比較和探究19、20世紀全球環境改變的背景下歐洲和東亞所發生的變革及其重要意義。他和Steven Topik合著的《貿易創造世界》,重構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圖景,以及這種增長對所謂“普通人”的生活所造成的衝擊。

《大分流》簡介

美國學者彭慕蘭教授的《大分流》一書,近來在國內讀書界引發了相當不小的熱潮……


這本“加州學派”的力作,儘管在國外學界頻頻獲獎,但之所以在國內引起這樣的轟動,是因為這《大分流(海外)》以中國與歐洲雙向互動比較的方法,再次觸動了國人最敏感的老話題——我們這個長期以來在全球範圍內一直保持領先的古老文明,到了近代究竟為什麼突然“樣樣落後”地衰落了?
長期以來,西歐中心論和衝擊——回應模式在中西比較史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反對這種觀點的思潮興起,提出了許多中西比較的新課題。
《大分流(海外)》討論了各家的論點,詳細考察了18世紀歐洲和東亞的社會經濟狀況,對歐洲的英格蘭和中國的江南地區作了具體的比較,以新的論證方法提出了具體的比較,以新的論證方法提出了許多創新性見解。《大分流(海外)》的基本觀點是:1800年以前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沒有一個經濟中心,西方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完全為西方自己獨有在內生優勢;只是19世紀歐洲工業化充分發展以後,一個占支配地位的西歐中心才具有了實際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