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苔草

腳苔草

腳苔草是莎草科最大的1屬,多年生草本,世界廣布,約1500~2000種,中國約400種,大多是水邊濕地或山地森林草本層的常見植物,它生長在森林草原和山地草原植物群落中,在乾旱草原中很少見到。植株高30~40厘米,三棱形。具短根莖,能形成緊密的生草土塊。基部葉鞘銹褐色,常細裂成纖維狀。葉片通常短於莖或等長,寬2~3毫米。小穗通常3~4個,頂生者為雄小穗,具少數至多數花,其餘者為雌小穗,長圓形,長1~2厘米。雌花鱗片卵形,淡銹色或銹色頂端近圓形至急尖,具小尖或芒狀。果囊倒卵形,具白色短毛,基部漸狹為長柄,頂端近圓形,急收縮為短喙。小堅果緊密地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棒形,長約2~2.5毫米。柱頭3裂。

基本信息

牧草科名 莎草科
牧草科拉丁名 Cyper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sedge Family
牧草屬名 苔草屬
牧草屬拉丁名 Carex L.
牧草屬英文名 Sedge
天然牧草 腳苔草
牧草學名 C.Pediformis
牧草英文名 -
地理分布 腳苔草(別名白蔭菅)分布於我國東北和西北。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40厘米,三棱形。具短根莖,能形成緊密的生草土塊。基部葉鞘銹褐色,常細裂成纖維狀。葉片通常短於莖或等長,寬2~3毫米。小穗通常3~4個,頂生者為雄小穗,具少數至多數花,其餘者為雌小穗,長圓形,長1~2厘米。雌花鱗片卵形,淡銹色或銹色頂端近圓形至急尖,具小尖或芒狀。果囊倒卵形,具白色短毛,基部漸狹為長柄,頂端近圓形,急收縮為短喙。小堅果緊密地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棒形,長約2~2.5毫米。柱頭3裂。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多年生草本,它生長在森林草原和山地草原植物群落中,在乾旱草原中很少見到。
飼用價值 腳苔草是一種優良牧草,耐牧性強,適口性好;放牧時,馬,牛、羊均喜食。冬季枯株亦樂採食。其化學成分(占絕對乾物質的%):灰分4.95、粗蛋白質8.74,粗脂肪2.62,粗纖維素35.52,無氮浸出物48.17。除作飼料外,乾草可做鞋墊和編織各種墊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