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高血壓

早期高血壓往往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血壓波動較大,易於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和勞累後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後,血壓能降至正常,稱為脆性高血壓或者波動性高血壓階段。

早期高血壓往往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血壓波動較大,易於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和勞累後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後,血壓能降至正常,稱為脆性高血壓或者波動性高血壓階段

脆性高血壓的發病原因

1、人體生理活動:一般在安靜、休息、心平氣和和狀態下血壓較低;在勞動、情緒變化(如高興、悲傷、緊張)、進食、排便時均可使血壓升高。劇烈運動能使收縮壓上升2.7kPa(20mmHg)左右。
 2、季節變化:據實踐調查可知,正常血壓者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是冬季高夏季低。
3、晝夜變化:血壓在晝夜24小時內出現一種生物鐘節律波動。用24小時自動測壓儀記錄血壓的波動可知,正常人在上午9時、10時血壓較高,下午3-5點血壓亦較高,晚間睡眠後血壓較低。24小時內血壓的波動範圍平均為4±2~2.7kPa(30±15~20mmHg)。一般認為,只有固定性高血壓的頑固患者波動小,且其最低值不能達正常值範圍。引起血壓在24小時內波動的原因主要與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及壓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程度有關。生理情況下的血壓波動是機體的自我調節與適應過程,反映正常人體的應激反應性,這種波動是正常的(太高或太低的波動例外),大可不必擔憂。
4、年齡因素:從年齡講,老年人血壓更易波動,精神上的微小刺激也可使血壓升高。原因是動脈硬化使血管彈性降低,不能很好適應心臟排血量的變化。因此對老年人的血壓值應多測幾次,排除其波動性所致血壓值的高低變化,方能得到一個較為可靠的血壓數值。 
5、體位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體位不同而有所變化,立位時高,坐位次之,臥位時低。因為立位時血壓必須調節得略高一些,才能保證頭部血液供應。老年人由於壓力感受器和血液循環調節功能減退,在突然起坐或突然站立時,血壓下降較明顯,可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
6、其他因素:吸菸、進餐、飲酒、喝咖啡、飲食量多、進食的類別與鹹淡、服藥的品種都可引起血壓波動。
認識到血壓的波動性和影響血壓波動的因素,對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至少不能憑一次隨測血壓讀數來確定人體的血壓水平,重複檢測血壓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壓患者的養生保健常識

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養生保健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在嚴格的飲食控制中,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第一、適當的運動
步行、慢跑、打拳、坐式氣功等,也可按摩頭面部,先兩手搓熱,反覆按摩20—30次,促使血管平滑肌放鬆。
第二、飲食方面
飲食方面以低鹽、低動物脂肪飲食為宜,並避免進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適當控制食量和總熱量,適當減輕體重高血壓患者食鹽每天不超過5-10克,即一兩的1/5-1/10,不吸菸,不喝酒。
第三、培養穩定而樂觀的情緒、心平氣和,避免激動。
其他:保持大便通暢、降壓藥、降血脂藥物應遵醫囑服用、定期檢查血脂。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鬆愉快的業餘活動,將精神傾注於音樂或寄情於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

飲食注意事項

1、三餐。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
2、低鹽。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鹹(醬)菜、腐乳、鹹肉(蛋)、醃製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通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3、高鉀。富含鉀的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
4、飲茶。日常生活中以茶為飲品除預防和改善高血壓外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清熱解毒,消炎抗菌,這類中草藥茶主要有羅布麻、決明子、蕃楸草、箐橡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