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多肽

胰多肽是36個胺基酸組成的直鏈多肽激素,由胰腺的PP細胞分泌。PP細胞受餐後食物中蛋白質的作用,蛋白質是刺激PP分泌的最強因素,其次是脂肪、糖類。

胰多肽介紹:
胰多肽(panoreatio polypeptide,PP)是36個胺基酸組成的直鏈多肽激素,由胰腺的PP細胞分泌。PP細胞受餐後食物中蛋白質的作用,蛋白質是刺激PP分泌的最強因素,其次是脂肪、糖類。PP的釋放均為迷走-膽鹼能依賴性的,受迷走神經調節並可被迷走神經乾切除術和抗膽鹼能藥物所抑制。十二指腸酸化、內源性CCK釋放,可以作為刺激PP釋放的主要激素,使PP值顯著升高。胰島素使PP升高是通過低血糖興奮迷走神經所致。生長激素可抑制PP釋放和餐後PP水平。PP具如下生理效應:①抑制膽囊收縮素和胰酶的排放,使膽囊平滑肌鬆弛,可降低膽囊內的壓力,膽總管括約肌緊張加強,抑制膽汁向十二指腸的排放。②各種食物進人小腸對PP釋放有刺激作用,PP的生理作用是抑制餐後胰液和膽汁分泌,對胰泌素和膽囊收縮素等外源性促胰腺分泌的作用,PP均為較強的抑制劑。③PP對胃腸道有廣泛作用,對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④PP抑制血漿胃動素的分泌,增加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抑制胃體部肌電活動。
胰多肽正常值:
青年男性:(146±38)ng/L;女性:(140±35)ng/L。
胰多肽臨床意義:
(1)十二指腸潰瘍:血漿PP水平明顯高於正常對照組,由於其基礎迷走神經緊張性和胃酸分泌水平較高而引起,結合阿托品抑制反應,PP可作為腹腔臟器基礎迷走神經緊張性的一個獨立的定量指標。若迷走神經受損或術中切斷,特別胰頭部(PP細胞集中部)迷走神經受損,PP水平和反應能力降低。
(2)胃潰瘍:基礎PP值和蛋白餐後反應值降低可能反映迷走神經張力降低。
(3)胃癌:某些病患者血中PP水平顯著升高,作胃切除後,PP水平即降低。
(4)慢性胰腺炎:PP基礎水平和餐後刺激水平均低於正常,胰腺對胰泌素和胰島素刺激反應能力降低,餐後PP水平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慢性胰腺炎早期PP細胞無明顯減少,上述反應仍正常,中度至重度慢性胰腺炎PP反應異常。血漿PP水平可作為檢測胰腺外分泌功能的一種方法。
(5)胰腺腫瘤:特別是胰頭部各型含有PP細胞較多的內分泌瘤50%~70%循環血中PP值明顯增高,而胰腺癌和其他腺癌(胃、乳腺、結腸)的PP水平均正常,故血中PP值測定對篩選胰腺內分泌細胞瘤(即APUD瘤)和惡性腫瘤的早期發現有一定參考意義。
(6)肝硬化:肝硬化病人進食引起血漿PP水平升高,平均峰值達(605±105)ng/L,而且血漿PP高水平維持的時間也較長,這與PP在肝臟內破壞或降解過程障礙有關。
(7)糖尿病:胰島素的缺乏和相對缺乏使PP基礎值均增高,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PP值下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