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砍價師]

胡海波[砍價師]

2003年12月,主持。 9.胡海波,哲學的生命與生命的哲學,《吉林師範大學學報》,2004⑸。 17.塗良川、胡海波,論馬克思哲學視閾中的正義,《貴州社會科學》,2007⑵。

基本信息

1.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12月2日

個人情況綜述

自1987年於東北師範大學從教以來,一直從事哲學、社會學專業的本科教學工作。先後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哲學人類學、哲學通論、社會學原理等課程。1998年起被學校聘為核心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講教師,2004年該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1992年師從著名哲學家高清海先生於吉林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哲學觀念變革,市場經濟、人與哲學,中國哲學的特質與價值等問題。 深受高清海先生“哲學的奧秘在於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人的“類生命”與“類哲學”、“為人為學其道一也”、“中華民族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哲學”等重要哲學思想的影響,奠定了博士論文(《當代人類發展的正義追求》)以及為人治學的思想精神與理論基礎。
1995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相繼擔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共約培養碩士生50餘人。十多年來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與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哲學通論、中國哲學專題、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中外哲學思想史專題研究、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當代哲學研究前沿問題、哲學研究方法、人與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社會學原理、社會學研究方法等課程。作為哲學與社會學專業學科帶頭人,相繼組織並成功申報倫理學碩士點(1997年)、社會學碩士點(1999年)、中國哲學碩士點(2003年)以及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05年)。、
2001年起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05年,作為哲學學科帶頭人組織申報馬克思主義哲學二級學科博士點(2006年1月批准)。2006年1月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方向帶頭人參與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2006年批准)。2007年起,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指導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與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自擔任博士生導師以來,相繼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研究”、“馬克思主義核心範疇及其思想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問題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意識形態、精神家園與和諧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課程。
2001年1月—2001年5月,赴香港浸會大學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學術訪問與研究,參與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會董事會、香港浸會大學與大陸高校學術研究合作計畫,並主持完成了“當代人類發展問題的哲學與社會學研究”的學術項目。
2001年5月至2001年6月,被中山大學“和田講座教授計畫”聘為講座教授,主講人的“類生命”與“類哲學”專題系列講座。
2003年10月—2004年1月,教育部派赴俄羅斯莫斯大學哲學系進行學術合作研究,完成了“中俄傳統哲學比較問題”的學術項目。
近年來先後主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生命精神”等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出版《哲學與人性的觀念》等5部學術著作,在CSSCI刊物發表“反思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前提性問題”、“中華民族的思想自我”、“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變革的歷程與觀念”等3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報刊轉載,6項學術成果獲得獎勵。
1996年任東北師範大學政治系副主任,主管科研工作。1998年任政法學院副院長,主管科研與學科建設工作,2000年起任政法學院教授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在任期間先後領導、組織、實施了創辦哲學、社會學、行政學本科專業,以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申報博士點與碩士點,組織申報科研項目,開展學術交流,加強學院軟環境建設等項工作。
現任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東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東北師範大學教務委員會委員。

學習工作簡歷

1979年至1983年就讀於東北師範大學政治系本科,獲哲學學士學位。
1984年至1987年於東北師範大學馬列部攻讀哲學碩士學位,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2年至1996年于吉林大學哲學系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1年1月至2001年5月,赴香港浸會大學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學術訪問與研究。
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教育部派赴俄羅斯莫斯大學哲學系進行學術合作研究。
1975年至1979年,在吉林省洮兒河農場下鄉知青。
1983年至1984年,吉林省渾江市第二中學教師。
1987年東北師範大學政治系教師,助教。
1989年晉升為講師。
1992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5年—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1996年任政治系副主任,主管科研工作。
1997年晉升為教授。
1998年至2004年任政法學院副院長,主管學科建設工作。
1999年— 任東北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2000年— 社會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0年至2003年任政法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
2001年—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生導師。
2001年至2004年兼任政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
2001年5月至2001年6月,被中山大學“和田講座教授計畫”聘為講座教授。
2003年至2006年繼任政法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
2003年— 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4年— 繼任政法學院副院長,主管學科建設工作。
2004年兼任政法學院哲學系主任、哲學研究所所長。
2005.12 — 教育部哲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6年—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2006.4— 東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7.9—,東北師範大學教務委員會委員;
2008.10—,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2008.10—,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委員會委員;

社會學術兼職

兼任教育部哲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吉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吉林省社會學學會副會長、吉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吉林省《易經》研究會副會長;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委員會哲學組評審委員、中共吉林省委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重大宣傳課題策劃寫作組成員;吉林大學、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吉林師範大學長春稅務學院哈爾濱學院等院校兼職教授

教學工作

1987年以來,一直從事哲學、社會學專業的本科教學工作。先後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哲學人類學、哲學通論、社會學原理等課程。1998年被學校聘為核心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講教師,2004年該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1995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相繼擔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共約培養碩士生50餘人。十多年來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與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哲學通論、中國哲學專題、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中外哲學思想史專題研究、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當代哲學研究前沿問題、哲學研究方法、人與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社會學原理、社會學研究方法等課程。
2001年起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07年起,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指導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與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自擔任博士生導師以來,相繼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研究”、“馬克思主義核心範疇及其思想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問題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意識形態、精神家園與和諧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課程。

主要科研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
在哲學觀的意義上將哲學視為個性化的學問,認為哲學只有是個性化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哲學只有是有“我”的,才能是人類性的(參見《哲學導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由此對中西馬哲學的思想特質進行比較研究,提出中國哲學的“心性觀點”、西方哲學的“理性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點”在思維方式上各有特色 ,並各具人類性價值(參見“反思‘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前提性問題”,《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3年);在此基礎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革命性變革的精神實質是思維方式與價值理念的變革,認為“人的觀點”、“實踐的觀點”、“社會歷史的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主張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應找回自己失落的個性化傳統與哲學思想之自我,既防止“復古”,亦避免“西化”,應以“類思維”融通“中、西、馬”三大思想資源,在此基礎上探索與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思想路徑,創想當代中國哲學的理論形態(參見《馬克思主義哲學論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文本闡釋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實踐的思想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基礎上,注重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核心範疇與思想邏輯,系統研究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與經濟學思想的內在關係,分析市場經濟對於人的自由個性的生成與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形上意義(參見《哲學與人性的觀念》,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深入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認為正義的本質就是人對人的自身本質的確認,人類生活實踐的衝突與平衡、權利與權力、自由與平等、公平與差別、合作與競爭、交往與獨立、創造與利益的和諧關係是當代正義原則的主要內容(參見《正義的追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分析了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轉型的歷程與觀念,提出中國意識形態的發展經歷從‘革命型’到‘建設型’再到‘和諧型’兩次歷史轉型,認為應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統一起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與大眾化。(參見“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轉型的歷程與觀念”,《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第6期)。
◆社會學基礎理論
提出應立足於人的觀點去理解和把握社會學的學科性質,認為社會學具有科學性與人文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雙重屬性;中國社會學的研究應綜合中西馬三大社會思想資源,特別是要避免西化,重視對中國社會思想傳統和馬克思主義社會思想的研究;並在社會學的意境中研究了當代意識形態、教育理念、生活方式、文化發展等社會問題(參見 從“和合”文化傳統到“和諧”社會理想,《社會科學戰線》,2005、5)。
◆中華文化的思維模式與價值理念
弘揚中華文化傳統,研究中華文化的思維模式與價值理念,提出中華文化以“領悟直覺”為思維模式,以“道”為根本的核心價值理念;指出精神家園的失落與追尋已經成為當代世界性和人類性的精神問題,應以“生命觀點”的思維方式悟覺精神家園的生命意蘊,在人的生命的意義上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傳統,生成融貫中西、通古達今的生命精神,建設當代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以引導中華民族堅定從容地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參見“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生命精神”,《東北師大學報》2008年)。

主要科研項目

1.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生命精神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9.0 萬,2008-2011年,主持。
2.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哲學創新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50.0萬,2008-2011年,主持。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創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1.0萬,2008-2011年,主持。
4.全球化背景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教育文化的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2003-2005 年,主持。
5.當代中國哲學的個性化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7.0萬,2003-2005 年,主持。
6.當代人類發展問題的哲學與社會學研究,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會董事會、香港浸會大學與大陸高校學術研究合作計畫,2001年2月-2001年6月,主持。
7.中國與俄羅斯當代哲學觀轉變的比較研究,教育部與俄羅斯合作學術研究,2002年7月-
2003年12月,主持。
8.社會文化震動對個體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教育部,系與我校教育科學院張向葵教授合作的跨學科研究重大課題,2003- 2005年,參加。
9.中國與俄羅斯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轉變的比較研究,吉林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0.6萬,2003-2005年,主持。
10.當代中國研究生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3-2006年,主持。
11.“馬克思主義哲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東北師範大學校級優秀課程建設基金,2004-2006年,2.5萬,主持。
12.《哲學基礎理論教程》基礎課教材規劃項目,東北師範大學基礎課程教材建設基金,2.0萬,2005-2008年,主持。
13.《哲學概論》網路課程項目,東北師範大學,2.0萬,2002年-2004年,主持。
14.《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1.5萬,東北師範大學創新團隊建設子項目,2007-2011年,主持。

主要科研成果

論 文
1.胡海波,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生命精神,《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⑶。
2.胡海波、趙德江,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轉型的歷程與觀念——由中國私營企業主階層興起
引發的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⑹;《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9.
⑴轉載。
3.胡海波、曲波,中華民族生成“思想自我”的西方哲學向度,《東北師大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2008⑴。
4.胡海波,創造中華民族的“思想自我”——高清海先生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
國立場與方式,《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⑹。
5.胡海波,哲學就是哲學——“價值哲學”的哲學觀批判,《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 2003⑼;《新華文摘》、《光明日報》、《哲學動態》論點摘編,《高校文
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6.胡海波、孫璟濤,反思“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前提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 2002⑷;《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3⑶。
7.胡海波,尊重教育的人性真諦,《光明日報》,2001(1-1)。
8.胡海波、魏書勝,從“和合”文化傳統到“和諧”社會理想,《社會科學戰線》,2005
⑸。
9.胡海波,哲學的生命與生命的哲學,《吉林師範大學學報》,2004⑸。
10.龐立生、胡海波,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的個性化問題的前提反思,《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⑷,《新華文摘》論點摘編。
11.龐立生、胡海波,哲學的個性與當代哲學發展的個性化問題,《社會科學戰線》,
2004⑵;《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2.李樹銘、胡海波,覺解西方“類”哲學理念的中國方式——從費爾巴哈的“類”概念
談起,《理論探討》,2008⑸。
13.趙德江、胡海波,意識形態是人類歷史的一個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
態》中對意識形態的歷史考察,《長白學刊》,2008⑵。
14.趙德江、胡海波,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社會科學戰線》,2006⑷。
15.丁立卿、胡海波,馬克思的哲學思維方式革命——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的一種研究,《新視野》,2007⑶。
16.丁立卿、胡海波,論人的“本質交換”——理解馬克思人性觀的一種視角,《理論探討》,2008⑴。
17.塗良川、胡海波,論馬克思哲學視閾中的正義,《貴州社會科學》,2007⑵。
18.塗良川、胡海波,論馬克思交換正義的人本內涵,《社會科學論壇》,2008⑾。
19.常江、胡海波,從“實在論”走向“價值論”的當代哲學,《理論探討》,
2007⑴。
20.常江、胡海波,論“文化自覺”與當代中國人的社會發展觀,《學習與探索》,
2006⑸。
21.胡海波、魏書勝,反思“非典”疫病的“生命問題”,《長春社會科學》,
2003⑷。
22.胡海波,當代人類的生命問題,《吉林日報》,2003(5-1)。
23.胡海波、魏書勝,人類教育理念的當代轉向,《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 2002⑴。
24.胡海波、魏書勝,破除小農意識的束縛,《吉林日報》,2002(2-1)。
25.胡海波,中國市場經濟與中國人的自由個性,《長白學刊》,2002⑷;《人大
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2⑷。
26.胡海波,《現代社會與人的發展》序,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3-1。
27.胡海波,市場經濟的人性本質與形上價值,《長白學刊》, 2001⑵;《人大報
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2001⑷。
28.胡海波,追求人類本性的“類哲學”,《吉林大學學報》,1998⑵。
29.胡海波,正義、正義觀與正義理論,《求是學刊》,1998⑶。
著 作
1.高清海、胡海波、賀來,《人的“類生命”與“類哲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 1998年,學術專著。
2.胡海波,《正義的追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學術專著。
3.胡海波、鄭弘波、孫璟濤,《哲學與人性的觀念》,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學術專著。
教 材
1.胡海波、龐立生、魏書勝,《馬克思主義哲學論綱》,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年。
2.胡海波、魏書勝、龐立生,《哲學導論》,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鑑定成果

1.胡海波,學術專著《正義的追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作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於2000年12月通過教育部規劃辦公室鑑定。
2.高清海,胡海波,賀來,學術專著《人的“類生命”與“類哲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作為與吉林大學高清海教授合作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九五”博士點重點項目,於2000年12月通過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鑑定。
3.胡海波,學術論文“從人的‘類生命’看生命倫理學的人性根據”作為“訪問學人計畫”研究成果,於2001年5月通過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會董事會、香港浸會大學聯合鑑定。

獲獎信息

1.胡海波,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吉林省人民政府,2006年。
2.胡海波、趙德江,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轉型的歷程與觀念——由中國私營企業主階層興起
引發的思考,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8年。
3.胡海波、龐立生、魏書勝,《馬克思主義哲學論綱》,東北師範大學第四屆社會科學優
秀著作,一等獎,2005年。
4.胡海波,魏書勝,龐立生《哲學導論》,東北師範大學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
獎,2005年。
5.胡海波、孫璟濤,反思“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前提性問題(論文),第六次吉林
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2004年。
6.胡海波、龐立生、魏書勝、塗良川,哲學概論(網路課程),吉林省高校教育技術成果
評比二等獎(網路資源類),2004年。

2.安徽省審計廳黨組成員

胡海波,男,漢族,1954年10月出生,安徽含山縣人,197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8月參加工作,安徽省委黨校黨政專業畢業,大專學歷。
1976.08——1976.10,宣城縣醫院教育宣傳隊隊長;
1976.10——1978.12,中共宣城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1978.12——1980.03,共青團宣城縣委書記;
1980.03——1984.03,中共宣城縣嶧山公社黨委書記;
1984.03——1986.03,中共宣城縣委政研室副主任(其間:1983.08—1985.06 省委黨校培訓班學習獲大專學歷);
1986.03——1987.02,宣城縣體改辦主任;
1987.02——1989.03,中共宣州市孫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1989.03——1989.05,中共宣州市孫埠鎮黨委書記、鎮長;
1989.05——1990.04,中共宣州市孫埠鎮黨委書記;
1990.04——1990.06,宣州市政府副市長、孫埠鎮黨委書記;
1990.06——1993.03,宣州市政府副市長;
1993.03——1994.07,中共宣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
1994.07——1996.10,宣城行署商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商業總公司總經理;
1996.10——2000.07,宣城行署商務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0.07——2001.01,中共廣德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2001.01——2001.03,中共廣德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1.03——2001.12,中共廣德縣委書記、縣長;
2001.12——2002.01,中共廣德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2002.01——2004.11,中共廣德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11——2008.11,中共中共淮北市委常委、濉溪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8.11——2011.07,中共淮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2011.7.11——,胡海波同志任安徽省審計廳黨組成員,免去其淮北市委常委、委員職務。

3.南京林業大學教授

胡海波,男,1964年10月出生,江蘇寶應人,中共黨員,生態學博士,生態學和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教授、博導,南京市玄武區人大代表。
從事水土保持、林業生態工程和城市生態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現為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CFERN)長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長,江蘇省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林業局營造林諮詢專家和江蘇防空林建設諮詢專家,以及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和“十佳青年教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梁希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和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兼任南京綠海經濟技術開發公司負責人,主持《蚌埠市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中長期規劃》、《浙江錢江源森林生態博覽園總體規劃》、《北京四季青鎮生態環境總體規劃》、《南京市雨花台區花境建設規劃》和《常州宋劍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等項目的編制。
工作經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南京林業大學林學專業,學習;
1986年9月-1989年7月,南京林業大學森林生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1989年9月-1992年1月,南京林業大學助教;
1992年1月-1997年4月,南京林業大學講師;
1996年9月-1999年7月,南京林業大學森林生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1997年4月-2003年4月,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1998年任碩士生導師;2003年4月-至今,南京林業大學教授,2004年任博士生導師。
教學工作:
曾獲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南京林業大學“十佳青年教師”,多次被評為南京林業大學優秀教師。
授課:本科生課程有《水土保持及防護林學》、《林業生態工程》、《流域管理學》、《森林學》、《林學概論》等;碩、博士生課程有《流域管理學》、《防護林學》、《森林生態系統經營》、《森林評價》等。
指導研究生:現有博士、碩士研究生16名,已畢業32名
科研工作:
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有:
1.長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國家林業局重點項目;
2.長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態站及其所在省區森林生態質量狀況評估技術,“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
3.用於沿海防護林和城市綠化的木犀屬樹種經營管理技術的引進,國家948引進項目;
4.寧淮高速公路植物多樣性和適應性的研究,江蘇省交通廳重點項目。
另外,還參與國家973計畫課題《西部典型區域森林植被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調控機理》和江蘇省重點基礎研究計畫《森林綠地系統對城市化過程中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系統與設計模型的研究》等科學研究項目。
科研獲獎:
1.《長江中下游山丘區森林植被恢復與重建技術》,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下蜀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2006年獲梁希科技進步二等獎;
3.《基於生態邊界層理論的黃淮海平原林業生態系統工程技術》,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蘇北沿海平原沙土區土壤侵蝕規律與綜合防治技術》,2003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5.《沿海岩質海岸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研究》,2002年獲浙江林業局科技興林一等獎,2003年獲
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生態邊界層理論與農林複合實踐》,1999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沿海防護林體系氣候、土壤及護堤效應》,1997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8.《徐淮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效益及配套技術研究》,1996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9.2006年,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先進個人”;
10.2000年,獲“南京林業大學院士基金學術進步獎二等獎”;
11.1998年,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青年科技獎”;
12.1998年,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13.1998年,在“農業科技推廣年”中,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先進個人;
14.2002年,獲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政府“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
15.2005年,獲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政府“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
學術著作:
⒈《長江中下游山地丘陵區森林植被恢復與重建》,合著,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2.《水土保持及防護林學》,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3.《林學概論》,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4.《岩質海岸防護林?理論與實踐》,合著,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5.《天山北坡山地森林水土保持功能效益研究》,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⒍《森林生態學》,參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⒎《林業生態環境評價》,參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學術論文: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近年來發表的有:
1.許岳香,黃丹,胡海波(通訊作者).美國桂花種子休眠原因的分析.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⑹:65~68
⒉梁淑英,胡海波(通訊作者)等.楓楊、懸鈴木和女貞光合特性的比較.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⑵:135~138
3.朱曉勇,胡海波(通訊作者)等.太湖西區公路兩側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⑶:85~88
4.丁菡,胡海波(通訊作者).城市大氣污染與植物修復.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⑵:84~88
5. 邱志軍,胡海波(通訊作者).徐淮平原楊樹農田防護林的成熟齡與更新齡.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9⑴:46~50
6.胡海波,薛建輝.冰雪災害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與減災對策.林業科學,2008,44⑷:1~2
7.胡海波,張金池.平原粉沙淤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滲透特性的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1,15⑴:39~42
8.胡海波,康立新等.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酶活性特徵研究.土壤學報,1998,35⑴:112~118
9.胡海波,陳金林等.蘇北淤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水分的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2,10⑷:24~27
10.胡海波,張金池等.徐淮平原農田防護林帶(網)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21⑷:1~5
11.胡海波,張金池等.岩質海岸防護林土壤微生物數量及其與酶活性和理化性質的關係. 林業科學研究,2002,15⑴:88~95
12.胡海波,魏勇等.蘇北沿海防護林土壤可蝕性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⑴:150~154
13.胡海波,梁珍海.淤泥質海岸防護林的降鹽改土功能.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1,29⑸;34~37 14.胡海波,張金池等.亞熱帶基岩海岸防護林土壤的酶活性.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1,25⑷:21~25
15.胡海波,王漢傑等.中國乾旱半乾旱地區防護林氣候效應的分析.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1,25⑶:77~82
16.胡海波,張金池等.中國沿海防護林體系環境效應的分析.世界林業研究,2001,14⑸:37~43
17.胡海波,項衛東.長江中下游環境特徵與洪災的關係.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23⑵:37~41
18.胡海波,張金池等.98長江洪災的成因及對策分析.福建林學院學報,1999,19⑷:303~306
19.胡海波,康立新.國外沿海防護林生態及其效益研究進展.世界林業研究,1998,11⑵:18~25
20.胡海波,姜志林等.農田防護林採伐年齡的探討.江蘇林業科技,1999,26⑴:57~61
21.沈波, 胡海波等.通南高沙土區農田土壤侵蝕規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2,16⑶:129~131
22.魯小珍,胡海波等.寧夏沙湖風景區的旅遊市場分析.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⑷:61~63
對外交流:
現為江蘇省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林業局營造林諮詢專家和江蘇防空林建設諮詢專家。2000年,到美國(Baltimore,Coweeta,Baton Rouge,San Diego etc.)進修、學習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2007年9月,到日本考察?樹的栽培、管理經驗;2008年4月再次到美國,在Austin State University 就城市生態、森林水文和園林植物栽培與美方進行交流、討論。另外,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4.園林師 胡海波

風景園林師教育背景:
1987年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園林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9年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系研究生進修班
工作經驗:
1987-1991年 北京市西城區園林局
1991-2000年 北京市園林設計院
2000-2001年 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所總工程師
2001年-2003年 EDSA Orient 第四工作室主任及總工程師
2004年至今 源樹景觀 總工程師
中山市岐江公園 一個在舊船廠上改造的城市主題公園,在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規劃設計,創造出充滿人性化的空間。胡海波先生為此項目的主持人。(獲2002年全美ASLA景觀大獎)
成都博瑞都市花園 以多層和小高層為主要居住形態的綜合社區,占地約13公頃,委託方博瑞集團是成都最具影響力的報業集團。此項目的環境景觀設計在2002年獲得"全國優秀社區環境精品展示活動"的金獎。
北京植物園溫室熱帶雨林景區景觀設計(北京市特等獎)
北京湖景水上樂園(與加拿大"白水"公司)合作設計(北京市二等獎)
長安街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環境設計(北京市二等獎)
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03J012-1-環境景觀室外工程細部構造(技術審定人)
中關村紅樓小區 占地5公頃的一個住宅小區,擁有大面積的層頂花園,景觀設計手法細膩,構思獨特,深得甲方好評。
橫崗中心花園 位於深圳市橫崗區中心區,社區分為內外兩個景觀部分,內部為居住區景觀環境,外部為商業步行街景觀環境。
成都博瑞都市花園 以多層和小高層為主要居住形態的綜合社區,占地約13公頃,委託方博瑞集團是成都最具影響力的報業集團。此項目的環境景觀設計在2002年獲得"全國優秀社區環境精品展示活動"的金獎。
逸成家園 是一個占地面積為13.675公頃的高檔住宅小區。主要設計思想是在社區範圍內通過公園綠地及自然景觀,創造在都市中的生活公園。
中山市岐江公園 一個在舊船廠上改造的城市主題公園,在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規劃設計,創造出充滿人性化的空間。胡海波先生為此項目的主持人。(獲2002年全美ASLA景觀大獎)
都江堰城市廣場景觀設計(項目主持人)
北京植物園溫室熱帶雨林景區景觀設計(北京市特等獎)
北京湖景水上樂園(與加拿大"白水"公司)合作設計(北京市二等獎)
長安街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環境設計(北京市二等獎)
長安街中糧廣場環境設計
天安門廣場環境改造工程設計
北京大興城市中心廣場設計
北京通縣齊天樂園規劃
北京動物園海洋館環境設計
首都迎賓路景觀設計
舟山丹桂園小區
台州海灣浪琴園
上海儀電
日月天地
中軟e泉
北京航天大學沙河校區
赤峰民俗園
華南植物園溫室及外部環境規劃
天津萬科西青項目
杭州育華學校景觀設計
延秋園別墅景觀設計
東京都高爾夫別墅
四川頤和家園
萬年花城三期
龍湖"灩瀾山"
西山創意產業基地
天津濱海湖生態旅遊度假區景觀設計
富力灣
威海華瀚遊艇俱樂部
天津團泊湖

5.雙鴨山市政協秘書長

胡海波,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山東龍口人。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文學學士。學習和工作經歷:
1984.09—1988.07 哈爾濱師範大學英語專業學生
1988.07—1992.05 雙鴨山市國家安全局科員
1992.05—1994.06 雙鴨山市政協政教辦司法文教科科員
1994.06—1997.10 雙鴨山市政協政教辦司法文教科副科長、辦公室秘書科副科長
1997.10—2000.07 雙鴨山市政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
2000.07—2003.12 雙鴨山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
2003.12—2009.01 雙鴨山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
2009.01—2010.12 雙鴨山市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2010.12—至今 雙鴨山市政協秘書長、黨組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