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

胡斌[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

胡斌是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現任武漢大學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分析科學學報》編輯部、《分析試驗室》編委等職。

基本信息

簡介

胡斌,是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現任武漢大學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分析科學學報》編輯部、《分析試驗室》編委等職。

基本信息

姓名:胡斌

漢語拼音:Hu Bin

出生年月: 1965年2月

職稱職務: 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科專業: 分析化學

生平簡歷

1986年7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1989年6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

1992年6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

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美國Clemson大學訪問學者/博士後

2001年7月至9月德國Duisburg大學化學系客座教授

2002年7月至11月德國GKSS政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人物簡介

胡斌,男,1972年生人。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專業。博士副教授、副系主任,北京市組織部優秀人才,北京市青年骨幹教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防火與區劃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會員,北京城市規劃學會會員。

現任武漢大學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分析科學學報》編輯部,《分析試驗室》編委等職。主要從事電漿光譜/質譜分析和聯用技術,輝光放電光譜/材料成分及表面分析,樣品預處理技術,生物和環境體系中元素形態分析,納米材料分離分析等研究。

學術貢獻

承擔各類基金2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項目、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武漢市晨光計畫項目等),已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140多篇(其中SCI論文近100篇),合作出版專著兩部。1999年榮獲湖北省第四屆青年科技獎;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2003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研究方向

①電漿光譜/質譜分析及聯用技術

②環境和生物體系中元素形態分析

③樣品預處理技術

④輝光放電及固體材料直接分析技術

在研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地區長城沿線戍邊聚落形態及建築研究》

學術兼職

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環境化學與化工專業委員會委員、《分析科學學報》編輯、《分析試驗室》編委 、烽火獵聘兼職顧問。

教學

儀器分析(化院基地班);現代分析化學(化院本科生);電漿光譜與質譜分析(化院分析化學研究生);分析科學進展(化院分析化學研究生)。

獎項

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8年榮獲武漢大學首屆珞珈青年赤子獎

1999年榮獲湖北省第四屆青年科技獎

2000年被評為第四屆武漢大學十大傑出青年

2003年獲湖北省政府津貼。

代表性論文

1. Linbo Xia, Bin Hu*, Zucheng Jiang, Yuli Wu, Li Li and Rui Chen, 8-Hydroxyquinoline–chloroform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and electrothermal vaporization ICP-MS for the fractionation of aluminium in natural waters and drinks, J. Anal. At. Spectrom., 2005, 20, 441.

2. Zhefeng Fan, Bin Hu*, Zucheng Jiang, Separation/Preconcentration of Vanadium (IV) and Vanadium (V) by Micro-Column Packed with Immobilized Thenoyltrifluoroacetone on Microcrystalline Naphthalene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Electrothermal Vaporiz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2005, 60, 65-71.

3. Xuli Pu, Zucheng Jiang, Bin Hu*, Haibo Wang, g-MPTMS modified nanometer-sized alumina micro-column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mercury and copper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J. Anal. At. Spectrom., 2004, 19, 984-989.

4. Linbo Xia, Bin Hu*, Zucheng Jiang, Yunli Wu, Yu Liang,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low temperature electrothermal vaporization ICP-M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Be(II), Co(II), Pd(II) and Cd(II)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al. Chem., 2004, 76, 2910-2915.

5. Shengqing Li, Bin Hu*, Zucheng Jiang, Pei Liang, Xuan Li, And Linbo Xia, Selective Seperation of La3+ and La Complexes with Nanometer-sized Titanium Dioxide and Detection Using Fluorination Assisted Electrothermal Vaporization ICP-AES with in-situ Matrix Removal, Environ. Sci. & Technol., 2004, 38, 2248-2251.

6. Yingliang Wu, Bin Hu*, Zucheng Jiang, Shizhong Chen, Low temperature vaporization for ICP-AES determination of palladium in geological samples using sample introduction of gaseous palladium oxinate, J. Anal. At. Spectrom., 2002, 17, 121-124.

7. Lei Wang, Bin Hu*, Shengqing Li, Zucheng Jiang, In-situ electrothermal fluorination assisted matrix removal/slurry sampling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or analysis of trace-level chromium, cobalt, vanadium in zirconium dioxide powder, J. Anal. At. Spectrom., 2001, 16, 847-851.

8. Pei Liang, Bin Hu*, Zucheng Jiang, Yongchao Qin, Tianyou Peng, Nanometer-sized titanium dioxide micro-column on-line preconcentration of La, Y, Yb, Eu, Dy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J. Anal. At. Spectrom., 2001, 16, 863-86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