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化學院、系之一。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93年(光緒十九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煉鐵廠建立的化學學堂。1896年化學學堂併入湖北自強學堂的格致門,後改為化學門。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成立,設數學理化部。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組建,正式定名為武漢大學理工學院化學系,王星拱教授擔任化學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國進行院校調整,湖南大學化學系和南昌大學化學系併入武漢大學 化學系。

基本信息

學術機構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院教授委員會

主 任:秦金貴

副主任:胡 斌 楊漢西 張先正

委 員:查全性卓仁禧程功臻 彭天右 秦金貴 周 翔 楊楚羅 雷愛文 李 振汪存信 楊漢西

陳勝利 劉 義 張華山 龐代文 馮鈺錡 何治柯 胡 斌 張俐娜 劉立建 張先正 羅運柏

席美雲 胡繼明

秘 書:龔淑玲

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主 任:程功臻

副主任:龔淑玲 何治柯

委 員:蔡 苹 黃 馳 姜中興 劉義

劉志洪 汪存信 楊小鋼 周金平 周平

秘 書:阮 麗

院學位委員會

主 任:秦金貴

副主任:胡 斌 胡繼明

委 員: 程功臻 彭天右 龐代文 馮鈺錡 周 翔 雷愛文 楊漢西

劉 義 劉立建 程巳雪 羅運柏 黃 馳

現任領導

分管工作
書記 盧昌寧 全面工作
院 長 周 翔 全面工作
副書記 秦後國 組織、人事、研究生
副書記 吳 奕 宣傳、本科生
副院長 羅運柏 科研、產業
副院長 程功臻 本科生教學
副院長 胡 斌 研究生教學
副院長 梅超華 行政、財務、後勤
院長助理 龔淑玲 協助院長工作
院長助理 周曉海 協助院長工作

組織結構

系所中心 無機化學研究所 高分子科學系
有機化學研究所 套用化學系
物理化學研究所 武漢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分析科學研究中心 武漢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辦公室設定 黨政辦公室 教學科研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省部級以上 重點實驗室、 工程中心 教育部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生物醫學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有機矽化合物材料工程中心
湖北省化學電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重點實驗室

師資力量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院士

查全性 卓仁禧 張高勇

查全性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張緒穆 任廣禹

教授

張克立 彭正合 鍾家檉 孫聚堂 季振平 程功臻 彭天右 昝菱 何永炳 單自興 陳彰評 傅恩琴 秦金貴 詹才茂 李早英 周翔 雷愛文 楊楚羅 李 振 胡勝水 張華山

曾昭睿 龐代文 馮鈺錡 何治柯 胡斌 曾百肇 王紅 陸君濤 汪存信 左正忠 楊漢西 楊毅夫 陳政 董金風 陳勝利 莊林 劉 義 周曉海 艾新平 陳遠蔭 張俐娜

肖超勃 孟令芝 劉立建 高志農 鍾振林 程巳雪 張先正 蔣序林 彭玲 賀 楓 黃世文 龔淑玲 樓台芳 田秋霖 羅運柏 於萍 段晏文 楊廷賢 席美雲 王寶山 候安新

胡繼明 童 華

副教授

董平安 袁良傑 張友祥 余天祥 姜中興 薛 鵬 陳興國 李俊 王春江 李廣祖 劉良斌 孟凡昌 王長發 秦永超 邢鈞 劉志洪 黃衛華 張志凌 蔡乃才 周元全 李升憲

汪的華 胡曉宏 詹暉 金先波 曹余良 曲凡岐 劉芝蘭 周金平 李峰 許小娟 馮俊 路平 楊小鋼 趙薇 羅立新 王福來 曹瑰華 蔡凌霜 黃馳 侯華 鄧立志

趙發瓊 施治國 李莉 李樺 張勛高 唐宏武 劉英 周平 劉欲文

講師

蔡苹 梁峰 張瑞 何蔓 王志勇 洪昕林 崔競舟 廖立瓊 吳衛兵 吳傳京

馮雪松 趙媛媛 龔曉艷

助教

張恆 李學豐

高級技術人員 :羅其榮 王忠華 余幼祖 楊洗 王聰玲 胡翎 夏春蘭 牛菲 吳曉軍

莫少波 呂斌 秦旅

專業設定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設定的本科專業有:化學基地班(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班)、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其中,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按化學類招生。

本院辦有"中法化學本碩連讀班",該班學生從本學院各專業新生中選拔。

化學基地班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班)

化學是在原子和分子這一層次上探索物質運動,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套用的基礎學科。武漢大學化學基地班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學科13個專業點之一,培養具有堅實廣博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化學實驗技能,具備化學科學研究能力,獲得交叉學科科學研究、高新技術開發研究、計算機套用基礎的基本訓練,富有創新精神,綜合素質高的精英人才。

化學基地班在人才培養模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有其獨特之處,如國內外聯合培養、校內外聯合培養、雙語教學、多次分流、二次選拔等。

主要專業基礎課程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基礎實驗、合成實驗及表徵實驗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配位化學、高等有機化學、中級物理化學、生物無機化學、結構分析、分離科學、合成化學、生物有機化學、統計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界面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綜合化學實驗、當代化學等。

畢業生可通過推薦免試或考試形式攻讀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也可以在科研部門、高等學校、高科技部門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在化工、環保、食品、醫藥、冶金等部門從事套用研究、科技開發等工作,在國家機關、海關、商檢、公檢法、金融、稅務等部門從事管理和技術工作。

化學類專業

(含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

化學類各專業方向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打通培養。學生進校後通過對材料化學的了解,可以申請攻讀材料化學。學生學習一年後,根據自己對套用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兩個專業方向的了解和興趣,結合自己的專長、發展方向和社會需求,自主選擇,擇優選拔,分別進入化學類不同的專業方向繼續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也可以參加基地班的多次分流和選拔,轉入化學基地班繼續學習。

套用化學

重在將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套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相關領域,包括材料、能源、石油、化工、環境、資源、人口、醫藥、農藥等。培養具有堅實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計算機套用能力,獲得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學科方向基礎課程有:精細化學品化學、精細合成化學、套用電化學、電極過程動力學、材料化學、分離科學與技術導論、能源化學、化學信息學、綜合化學實驗、化工過程開發與工藝設計,套用催化化學、當代化學、化工原理等。

畢業生可通過推薦免試或考試形式攻讀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也可以在高等學校、科研部門、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環保、醫藥、商檢等部門從事化學及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學、科研、研製開發、設備製造以及管理等工作。

套用化學

(化學生物學方向)

是一門交叉性的前沿學科,是運用化學的理論、方法、手段乃至思路或研究策略,去了解、研究和解決生物學中的問題,並由此推進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利用生物科學的原理、方法、技術以及新發現、新成果來解決化學中的一些難題,促進化學科學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推動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前進。該方向培養具備堅實的化學基礎、生物學基礎知識與科學研究基本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主要學科方向基礎課程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無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現代化學生物學講座等。

畢業生可通過推薦免試或考試形式攻讀化學、生物等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在化學與生物學交叉領域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藥、食品、化工等技術開發企業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化學或生物學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套用與研究、技術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

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複合型交叉人才,要求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與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研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學科方向基礎課程有: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理論物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科學與工藝、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等。

畢業生可通過推薦免試或考試形式攻讀材料、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也可以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與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開發及管理工作。

中法化學本碩連讀班

該班計畫從當年被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錄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中選拔30人左右。

該班旨在充分利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適應國際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學生需要掌握除了化學基礎知識及較強的實驗技能外,還需精通法語及英語,並且了解相關學科的國際發展動向。

該班為5年學制(4+1模式),本碩連讀。前3年本科學習階段同時進行法語培訓。在學生通過法方組織的考試後,第4年在武漢開始碩士課程的學習,包括繼續開設的法語課和南巴黎大學(巴黎十一大)教師用法語開設的化學碩士學位課程。本科課業合格者,獲得武漢大學本科畢業文憑和理學學士學位,第5年赴巴黎繼續完成南巴黎大學為碩士二年級開設的所有課程和學位論文,成績優異者可申請巴黎十一大碩士階段獎學金。碩士階段學習期滿成績合格並通過碩士論文答辯者,獲得南巴黎大學碩士文憑,並可申請在巴黎十一大或其它歐美國家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學院校友會

伴隨著化學學院百年的發展,校友在各個歷史階段都為母校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收到校友對我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很多中肯可行的建設性意見和實實在在地支持;收到教育發展基金捐款數百萬元。校友捐款在教學條件建設,獎勵優秀學生,資助貧困生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為了在校友與學院之間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橋樑,凝聚校友,傳遞友誼,為校友服務,加深化院情結,發揮校友的作用,動員校友及社會各界為學院的發展出謀劃策,出資獻力,提高學院的辦學水平,為祖國建設服務,學院於2012年6月成立校友會。化學學院校友會是校友工作的常設機構。

辦公地點:化學大樓西209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