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良

胡安良

胡安良,男,漢族,193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擔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修辭學會理事、西北修辭學會會長、青海省語言學會會長、青海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主任等職。早年師承王力、岑麟祥、商承祚等語言文字大師。

基本信息

學術成就

1953年在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就讀,後隨王力先生北上。

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1958年來青海民族學院工作。

胡教授在語言教學與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威望。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胡教授是青海省最早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專家之一,曾培養數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其學生均成為省內外語言學界、出版界、文化界的科研骨幹。相繼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詞語漫筆》、《老莊衍論》、《老莊語冰錄》、《言語的內察與外觀》等8部專著。其中《現代漢語》(與黃伯榮、廖序東合著)一書獲國家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二等獎。

1953年胡安良先生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山大學錄取。一年後,中山大學語言學系被調整到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胡先生師承王力、岑麒祥、商承祚等語言文字大師系統學習語言學及其相關知識,加之當時處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北大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向科學進軍,旨在為新中國的建設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科技人才。

195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北大畢業。第二年,適逢青海民族學院在北大招兵買馬,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他毅然應招,在青海高原紮下根來,一乾就是半個世紀,把青春和智慧獻給了青海的民族教育事業,成了地地道道的青海人。

教書育人

秉承師德,傳道樹人。胡安良教授作為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高足,秉承了老師的道德、學識與睿智,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在青海民族學院原中文系的三尺講台上,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法修辭》、《古漢語語法與古書讀校》、《文言虛詞研究》、《老莊語言研究》、《莊子研究》、《先秦哲學文選》、《國學概要》等課程,為不計其數的各民族學子傳道、授業、解惑,把知識的甘霖播撒在學子們的心田,可謂桃李芬芳,碩果纍纍。

談到胡教授的教學方法,大家都會說聽他的課就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他講課能把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善於把枯燥乏味的語言學理論變得那么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而且不管講授那門課,都與現實生活聯繫得非常緊密。《莊子》是胡安良教授的偏愛,他研究《莊子》, 講授《莊子》,課堂上,學生們不但能接受到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而且能夠欣賞到優美的語言藝術,更能夠學到做人的道理。能講《莊子》的人,不自覺會習染道家的風氣,胡教授自然也不例外,他崇尚莊子的幽默,暢談《齊物論》,力推《養生主》,盡情《逍遙遊》,以至於在每堂課中達到《至樂》的境界。誠如他的弟子在報紙上發出的感言那樣,“胡教授講課,從表情到用語,無不充滿生機與樂趣。一會兒,彎彎曲曲到似乎不相干的東西上去,一會兒,又順利地回到話題的主流上來,收放自如。”半個世紀的育人生涯, 胡安良教授培養了一批又批各民族的建設人才。上個世紀 80 年代,作為首席導師,他還培養了一批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典文學三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如今 , 這些學生已經成為相關領域的業務骨幹。

教研相生, 著述頗豐。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涉及到的許多問題亟待深入探討和研究。於是,他以其博古通今、吐古納新的學者風範,在語言學以及美學、倫理學、心理學等跨學科領域裡上下求索,不遺餘力,將50餘篇論文、數部力作奉獻給了社會。

1969年,他的《詞語漫筆》一書問世了。徐州師大廖序東教授稱讚“……開頭兩篇論修辭的文章,以修辭的手法寫修辭的文章,讀後感到很有興味,寫語言學論文要達到這種境界是很難的。”

1978年,他參加全國高校文科教材《現代漢語》的編寫工作,該教材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對他參編的內容,該書主編黃伯榮、徐州師大廖序東教授給予高度評價:安良同志研究修辭學對詞語的錘鍊頗為重視,觀其“詞語的錘鍊”一節,講寓繁於簡,寓靜於動,寓抽象於具體等錘鍊詞語的方法,用例典型,論述精要,當為漢語修辭研究者所重視。中山大學陳必恆教授也表示“修辭部分,寫得很好,特別是詞語的錘鍊這一節……”

1989年,《老莊衍論》面世了。他以語言、哲學、美學、文學方面的深厚功底和長期研究老莊積累的經驗,對老莊的哲學思想、語言觀點、修辭特點、思維方式、審美意識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著名語言學家、山東大學教授殷煥先先生為之所作的序言中認為:“胡君安良於語言文字之學有很深的素養,於哲學、文學、美學有很深的素養。他於老莊是深知其道、深知其用、深知其時、其地、其人,因而是深知其言的。難得的是,他對老莊的所以為如是之辭、所以為如是之達,做了細緻的剖析,昭示於吾人之前。這是值得特別稱道的。可以說,胡君這部《老莊衍論》在語言研究上是作出了卓越貢獻的。”

2005年,他把又一力作《老莊語冰錄》奉獻給了社會,學者們稱該作“從整體、語言構成要素及運用、綜合三個層面探究老莊的語言觀及風格,為老莊的語言觀及風格研究提供了比較充實的基礎。煉語錘詞,別出心裁,咬文嚼字,吟詠把玩。始終貫穿著高揚人的主體性原則,將老莊文化與某些現代科學相通之處進行了細緻的探討,在語言文字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2007年,他推出又一語言學力作《言語的內察與外觀》。含解字、鍊字、文采、語用、疵病、序跋、幽默七個部分,最能代表他如今的語言觀。書中 , 胡教授從我國語言特點出發,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語言現象,提出了新的問題,得出了新的見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逾古稀的胡安良教授 ,依然擔任著文學院語言學碩士點的首席導師,帶著一批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辛勤教導,敦促後學,期待薪火相傳,推動語言學蓬勃發展,他認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這是他晚年的又一樂事。至今,他雖然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但是依然焚膏繼晷,孜孜不倦,立志攀登新的學術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