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喬木談文學藝術

圖書信息

作 者:《胡喬木傳》編寫組編
叢 書 名:喬木文叢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26527
出版時間:1999-09-01
版 次:1
頁 數:373
裝 幀:精裝

內容簡介

《胡喬木談文學藝術》收文七十一篇,自一九三○年四月胡喬木在中學時代寫的文藝論文《近代文藝觀測》始,至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他逝世前三天閱定的《<人比月光更美麗>再版後記》終。其中二十三篇選自胡喬木親自編定的《胡喬木文集》;四十八篇從胡喬木的有關文學藝術的文章、講話、談話以及書信中選收,包括文章信篇(有一篇沒有公開發表過),講話、談話十四篇(有十二篇沒有公開發表過),書信二十六篇三十七封(有十五篇二十二封沒有公開發表過)。編者對全書每篇文稿作了校訂,做了題解和注釋;對沒有標題的講話、談話以及書信加了標題;對部分講話、談話作了文字整理。
《胡喬木談文學藝術》這部專題文集,相當充分地記錄了胡喬木一生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對文藝工作者的關心和愛護,對中國左翼文藝運動和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關注和貢獻。這部書的主要篇幅,展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胡喬木既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屈不撓地高舉社會主義文藝的旗幟,為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為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進行的堅持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努力。胡喬木所作的這一切,也是中國共產黨重視文藝,關注文藝事業,信任和愛護文藝家的生動體現,從一個側面勾畫出了從三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國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戰線鬥爭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歷程。
這部專題文集包含了胡喬木六十年間對古今中外文藝發展歷史的批評,對眾多古今中外文藝家、文藝作品(特別是當代中國文藝家和他們的作品)、風格流派的評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他對中國詩歌內容與形式的論述(包括對毛澤東詩詞的解釋),對中國左翼文藝運動歷史的總結和對三十年代作家作品的評論,具有精闢獨到的見解。胡喬木的美學理想、文藝觀點,以及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對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對文藝理論、文藝批評和文學史研究,都會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
本書部分文稿選自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華社提供的檔案、資料。

作者簡介

胡喬木(1912-1992)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長期擔任文化思想和理論宣傳工作的領導職務,在許多方面作出了貢獻和建樹,其中最為卓著、最具開創性的領域是中共黨史、新聞出版、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喬木文叢》即由《胡喬木談中共黨史》、《胡喬木談新聞出版》、《胡喬木談文學藝術》、《胡喬木談語言文字》四卷專題文集構成,相當全面地記錄和展示了胡喬木在這些領域的指導作用和學術成就,說明他不愧為中共黨史研究和編纂工作的開拓者,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中國文字改革和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的推進者。這部文叢是對已經出版的《胡喬木文集》的補充。文叢收錄了胡喬木幾十年來對上述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章、講話,還選收了許多沒有公開發表的文稿、講話、談話以及書信。它是胡喬木畢生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組成部分,不僅為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思想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對中共黨史、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和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實際工作和學術研究也有長遠的借鑑和指導作用。

目錄

《喬木文叢》出版說明
近代文藝觀測(一九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評周文的創作集《父子之間》(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新的題材,新的人物——讀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作家間需要一種新運動 — —一個讀者給作家們的一封信(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
歡迎科學藝術人才(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
文藝工作中的民眾觀點(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
祝賀與希望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日)
悼望舒(一九五○年三月一日)
談詩(一九五一年九月四日)
偉大的作家,偉大的戰士(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
詩歌的形式問題(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
關於袁枚的《黃生借書說》(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詩史上的創舉 ——介紹郭小川的《廈門風姿》(一九六二年九月六日)
辛棄疾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之我見(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對美術工作的一些意見(一九六三年七月至八月)
“芙蓉國”的意義(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三日)
談民間文學工作(一九六四年四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