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血液循環

胎兒血液循環

胎兒血液循環是胎兒出生前的心血管系統分布及其血液流通途徑,胎兒營養物質、氧的攝取以及代謝廢物排出等都要經臍帶到胎盤進行物質交換,因而其血液循環途徑與成體有很大差異,待出生後要發生相應改變。

基本信息

簡介

胎兒血液循環胎兒血液循環
胎盤與胎兒體內相連的血管分3支:兩條動脈、一條靜脈。兩條臍動脈分別從胎兒左右兩側髂骨動脈出來,通過臍帶連線胎盤,血液在胎盤內完成血氣交換後,由臍靜回到胎兒體內,之後分支成兩條,一條由肝門靜脈入肝,另一條入下腔靜脈。下腔靜脈是混合血有來自臍靜脈含氧量較高的血液,也有來自胎兒身體下半身含氧量較低的血液。卵圓孔位於左右心房之間,其開口處正對下腔靜脈入口,下腔靜脈入右心房的血液,絕大部分經卵圓孔進入左心房。上腔靜脈進入右心房的血液,流向右心室,隨後進入肺動脈。肺循環阻力較大,肺動脈血液絕大部分經動脈導管流入主動脈,僅約10%血液經肺靜脈入左心房。左心房血液進入左心室,繼而進入主動脈直至進入全身後,經腹下動脈再經臍動脈進入胎盤,與母血進行交換。可見胎兒體內無純動脈血,而是動靜脈混合血。進入肝,心,頭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較高及營養較豐富以適應需要。注入身體下半部的血液含氧量及營養較少。

循環途徑

胎兒血液循環胎兒血液循環
來自胎盤的營養物質豐富和氧含量較高的血液,經臍靜脈進入胎兒體內,從肝門入肝,然後再分為兩條途徑,一部分與肝門靜脈血液相混,經肝靜脈匯入下腔靜脈,另一部分經靜脈導管入下腔靜脈。來自臍靜脈的血液與來自胎兒身體下部回流的血液在下腔靜脈中混合後入右心房,絕大部分的混合血經卵圓孔入左心房,再經左心室進入主動脈,主要供應胎兒的腦部及心臟營養。右心房內來自下腔靜脈的小股血與來自頭部及上肢的上腔靜脈的血液相混流入右心室,再進入肺動脈。由於胎兒的肺尚無呼吸功能,所以僅有少量血液入肺,大部分血液則經動脈導管進入降主動脈。降主動脈中的大部分血液經臍動脈返回胎盤,小部分血液供應身體下部。胎兒體內循環的血液,都是動脈血與靜脈血的混合,只是混合成分的比例不同。流入上肢、頭部、心臟及肝臟的血液含氧及養分較多,而流入胎兒肺部及身體下部的血液含氧及養分較少。

循環特點

(1)具有2條臍動脈和1條臍靜脈。待胎兒產出時,胎盤循環中斷,肺循環開始。臍動靜脈的大部分隨胎盤與臍帶一起脫落,在體內的一段也逐漸萎縮,形成韌帶。(2)左、右心房間隔上有卵圓孔,使兩心房相溝通,血液可自右心房經卵圓孔流入左心房。胎兒出生後,由於肺循環的回流急劇增加,左心房的壓力大大超過右心房,致使卵圓孔封閉,於出生後1年左右完全閉合。(3)在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動脈導管連線,來自上腔靜脈的含代謝廢物較多的靜脈血,進入肺動脈後,大部分經由動脈導管注入降主動脈,以保證重要器官得到較新鮮血液。在胎兒降生後,動脈導管退變成韌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