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擴張

胃擴張是指胃和十二指腸在短期內大量氣體、液體積聚,或是食物瀦留,造成胃和十二指腸上段高度擴張,而導致的一組綜合症。主要是某些手術後併發症、暴飲暴食、長期仰臥的病人及身體衰弱的老年人發生此病,臨床以急性胃擴張為主。

概述

胃擴張是指胃和十二指腸在短期內大量氣體、液體積聚,或是食物瀦留,造成胃和十二指腸上段高度擴張,而導致的一組綜合症。主要是某些手術後併發症、暴飲暴食、長期仰臥的病人及身體衰弱的老年人發生此病,臨床以急性胃擴張為主。

症狀

早期症狀可不明顯,僅有上腹飽脹和噁心。隨後出現上腹部或臍周持續性脹痛,陣發性加重,若並發胃穿孔則可出現劇烈的腹痛。由於上腹部膨脹,病人不自主地頻繁嘔吐,為溢出性,非噴射狀。嘔吐物開始為胃液和 食物,以後混有 膽汁,逐漸變為棕黑色、黑褐色或咖啡樣酸性液體,隱血試驗陽性。雖多次嘔吐,腹痛腹脹並不減輕。突出的體徵為上腹膨脹,可見毫無蠕動的胃輪廓,局部有壓痛,叩診過度迴響,有振水聲。臍右偏上出現局限性包塊,外觀隆起,觸之光滑而有彈性、輕壓痛,其右下邊界較清,此為極度擴張的胃竇,稱“巨胃竇症”,乃是急性胃擴張特有的重要體徵,可作為臨床診斷的有力佐證。病程後期因大量嘔吐及腸麻痹,大多數病人肛門停止排便、排氣。在發病後,如未能及時治療,則水電解質紊亂症狀逐漸出現。病人精神萎靡,極度口渴,呼吸淺而短,頭暈,手足麻木,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快而若夜晚睡覺倒汗。 嚴重者出現嗜睡、淺昏迷。病人尿少,可發生休克及全身循環衰竭。

三大病因

1、飲食過量或飲食不當 (尤其是狂飲暴食 )是引起急性胃擴張的最常見病因。短時間內大量進食使胃突然過度充盈、胃壁肌肉受到過度的牽拉而發生反射性麻痹,食物積聚於胃內,胃持續擴大。胃擴大後,胃黏膜的表面積劇增,胃壁受壓,胃的血循環受阻,加之食物的發酵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使胃黏膜有大量液體滲出。
2、外科手術,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尤其是腹腔、盆腔手術及迷走神經切斷術,均可直接刺激軀體或內臟神經,引起胃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緩,進而形成擴張。麻醉時氣管插管,術後給氧和胃管鼻飼,亦可使大量氣體進入胃內,形成擴張。
3、疾病狀態,胃扭轉、嵌頓性食管裂孔疝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腸壅積症、十二指腸腫瘤、異物等均可引起胃瀦留和急性胃擴張;幽門附近的病變,如脊柱畸形、環狀胰腺、胰癌等偶可壓迫胃的輸出道引起急性胃擴張;軀體部上石膏套後1~2天引起的所謂“石膏套綜合徵”(cast syndrome),可能是脊柱伸展過度,十二指腸受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的結果;情緒緊張、精神抑鬱、營養不良均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胃的張力減低和排空延遲;糖尿病神經病變、抗膽鹼能藥物的套用;水、電解質代謝失調、嚴重感染(如敗血症)均可影響胃的張力和胃的排空,導致急性胃擴張。

病理

某些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並發急性胃擴張,常見者歸納為三類:
1、外科手術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尤其是腹腔、盆腔手術及迷走神經切斷術,均可直接刺激軀體或內臟神經,引起胃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緩,進而形成擴張。麻醉時氣管插管,術後給氧和胃管鼻飼,亦可使大量氣體進入胃內,形成擴張。
2、疾病狀態胃扭轉、嵌頓性食管裂孔疝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腸壅積症、十二指腸腫瘤、異物等均可引起胃瀦留和 急性胃擴張;幽門附近的病變,如脊柱畸形、環狀胰腺、胰癌等偶可壓迫胃的輸出道引起急性胃擴張;軀體部上石膏套後1~2天引起的所謂“石膏套綜合徵”(castsyndrome),可能是脊柱伸展過度,十二指腸受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的結果;情緒緊張、精神抑鬱、營養不良均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胃的張力減低和排空延遲;糖尿病神經病變、抗膽鹼能藥物的套用;水、電解質代謝失調、嚴重感染(如敗血症)均可影響胃的張力和胃的排空,導致急性胃擴張。
3、各種外傷產生的應激狀態尤其是上腹部挫傷或嚴重複合傷,其發生與腹腔神經叢受強烈刺激有關。
當胃擴張到一定程度時,胃壁肌肉張力減弱,使食管與責門、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形成銳角,阻礙胃內容物的排出,膨大的胃可壓迫十二指腸,並將系膜及小腸擠向盆腔。因此,牽張系膜上動脈而壓迫十二指腸,造成幽門遠端的梗阻。唾液、胃十二指腸液和胰液、腸液的分泌亢進,均可使大量液體積聚於胃內,加重胃擴張。擴張的胃還可以機械地壓迫門靜脈,使血液郁滯於腹腔內臟,亦可壓迫下腔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最後可導致周圍循環衰竭。由於大量嘔吐、禁食和胃腸減壓引流,可引起水和電解質紊亂。

臨床診斷

手術或飽餐後出現上述臨床症狀和體徵,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腹部平片可加以證實,必要時可行碘水造影檢查。如插入胃腸減壓管吸出大量液體(約3~4L),則不難做出診斷。
此外,應和腸梗阻、腸麻痹鑑別,腸梗阻和腸麻痹主要累及小腸,腹脹以腹中部明顯,胃內不會有大量積液和積氣,抽空胃內容物後患者也不會有多大好處,X線平片可見多個階梯狀液平。

治療

暫時禁食,放置胃管持續胃腸減壓,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代謝平衡失調。低血鉀常因血濃縮而被掩蓋,應予注意。病情好轉24小時後,可於胃管內注入少量液體,如無瀦留,即可開始少量進食。如無好轉則應手術。過度飽餐所致者,胃管難以吸出胃內容物殘渣或有十二指腸梗阻及已產生併發症者亦應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一般以簡單有效為原則,如單純胃切開減壓、胃修補及胃造瘺術等。胃壁壞死常發生於賁門下及胃底近責門處,由於壞死區周圍炎症水腫及組織菲薄,局部組織移動性較差,對較大片壞死的病例,修補或造瘺是徒勞無益的,宜採用近側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術為妥。 近代外科在腹部大手術後多放置胃管,術後多變換體位,注意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急性胃擴張發生率及病死率已大為降低。

預防

胃擴張一般都是飲食不規律導致的,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加注意。千萬不要惹上胃擴張,即使惹上了,也請儘早接受正規治療。
少食多餐、軟食為主。避免進食過於堅硬、粗糙以及過冷、過熱、過辛辣、香氣過濃、過鹹、過甜以及有腐蝕性的食品,戒菸戒酒,少飲或不飲濃茶、咖啡。不能吃得過快食物進入胃後,需要經過貯納、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後,才到達腸道。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於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吃要守時,早餐不吃,無意間的飢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不能邊玩邊吃有些嬰幼兒喜歡邊玩邊吃。這樣,由於玩時大量血液供腦,供胃腸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對減少,影響消化吸收,長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俗話說的好“惹不起躲不起”,想要避免胃擴張的侵害,就必須要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

預後

急性胃擴張是內科急症,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60%。近代外科在腹部大手術後多放置胃管行胃腸減壓,術後多變換體位,注意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急性胃擴張發生率及病死率已大為降低。

飲食注意

食過量或飲食不當(尤其是暴飲暴食)是引起急性胃擴張的最主要病因。短時間內大量進食使胃突然過度充盈、胃壁肌肉受到過度的牽拉而發生反射性麻痹,食物積聚於胃內,胃持續擴大。胃擴大後,胃黏膜的表面積劇增,胃壁受壓,胃的血循環受阻,加之食物的發酵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使胃黏膜有大量液體滲出;胃竇的擴張和胃內容物的刺激使胃竇分泌的胃泌素增多,刺激了胃液的分泌;小腸受擴大的胃的推移而使腸系膜受到牽拉,一方面影響腹腔神經從而加重胃的麻痹,另一方面十二指腸橫部受到腸系膜上動脈的壓迫及空腸上部受到牽拉而出現梗阻,加上幽門鬆弛等因素,使十二指腸液的返流增多;另外由於擴大後胃與食管角度的改變,使胃內容物包括氣體難於經食道排出,這些因素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終使胃呈急劇的、進行性的擴大,形成急性胃擴張。如病情繼續發展,胃壁的血循環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可出現血性滲出,最後可出現胃壁的壞死甚至穿孔。
病人常於大量進食後不久出現上腹部脹痛並伴呃逆,但呃出的氣體不多;頻繁嘔吐而每次的嘔吐量不大,嘔吐呈溢出性,嚴重者嘔出咖啡樣液體;口渴思飲,但飲之即嘔。病情進一步發展後可出現休克,病人精神不振,甚至神志不清。腹部可呈不對稱隆起。

同名犬類疾病

病因

第一,由於採食了過量、乾燥和難以消化或容易發酵的飼料,立即劇烈運動或飲用大量冷水而引起。
第二,繼發於胃扭轉、腸便秘等病。

診斷要點

病犬有明顯腹痛表現,嚎叫不安,迅速發生腹部膨大、噯氣、流涎和嘔吐,呼吸淺表,脈搏增數,結膜潮紅或發紺。後期多因脫水、自體中毒而導致心力衰竭,使病情惡化。
根據病史和突然發生腹痛等上述症狀,容易確診。為了與胃扭轉相鑑別,可用插入胃管的辦法區別之。如插入困難,多為胃扭轉;如插入容易,且能排出大量氣體的,則為急性胃擴張。

治療方法

應根據不同的病情,給以適當的治療。對繼發性胃擴張應著重治療原發病。
對急性胃擴張病犬,首先應設法排除胃內氣體,可用插入胃管的方法排氣,或用粗針頭經腹壁刺入胃內進行放氣。
對過食的犬,可皮下注射阿朴嗎啡,促其嘔吐。
腹痛嚴重的犬,可皮下或肌肉注射度冷丁,用量為2.5~ 6.5毫克/千克體重·次。
因胃扭轉或幽門狹窄引起的胃擴張,則於放氣後症狀不能立即獲得顯著改善。應剖腹探查,並做整復或做腸吻合術。
有脫水症狀的病犬,應及時補液,可在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時,加入氫化可的松,劑量為5~10毫克/千克體重。
急性期應禁食24小時,3天內給予流質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