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是指該神經在途經之處因某種致壓因素卡壓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股外側皮神經自腰大肌外緣走出後,在髂肌表現、肌筋膜之下走向外 下方,在髂前上棘內側越過鏇髂深動、靜脈,於腹股溝韌帶外端附著點下後方通過,進入大腿,穿過縫匠肌和闊筋膜,布於大腿外側麵皮膚,其下端可達膝關節附近。有時,神經穿過腹股溝韌帶外端附著點兩部分纖維之間的狹窄裂隙中向下進入股外側部。該神經在髂前上棘下穿過腹股溝韌帶時,幾乎由水平位驟然轉變成垂直位下降。穿過縫匠肌處時可有變異,走行於該肌的上面、淺層或深層。大約在髂前上棘下10cm處,分成前、後兩支,前支分布於股前外側皮膚,向下達膝部;後支分布於臀外側面和股上2/3外側皮膚。股外側皮神經在骨盆內行程長,出骨盆入股部形成角度,入肌途徑有變異,因此,多種因素可導致神經卡壓症。

基本信息

簡介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別名: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症)(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entrapment syndrome)是指該神經在途經之處因某種致壓因素卡壓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

病因

常見致壓原因有:
1.股外側皮神經在出骨盆入股部有成角,加之解剖變異,當肢體活動、體位不當時,神經受到持續性牽拉、摩擦、擠壓等,造成局部組織水腫、瘢痕形成、肌肉筋膜鞘管增厚,引起神經卡壓。
2.骨盆骨折腫瘤、異物、石膏壓迫股外側皮神經,引起卡壓。
3.手術切取髂骨時刺激神經,或局部瘢痕粘連壓迫神經。
4.因外傷或血友病患者發生的髂腰肌筋膜內血腫可引起本徵。

發病機制

股外側皮神經自腰大肌外緣走出後,在髂肌表現、肌筋膜之下走向外 下方,在髂前上棘內側越過鏇髂深動、靜脈,於腹股溝韌帶外端附著點下後方通過,進入大腿,穿過縫匠肌和闊筋膜,布於大腿外側麵皮膚,其下端可達膝關節附近。有時,神經穿過腹股溝韌帶外端附著點兩部分纖維之間的狹窄裂隙中向下進入股外側部。該神經在髂前上棘下穿過腹股溝韌帶時,幾乎由水平位驟然轉變成垂直位下降。穿過縫匠肌處時可有變異,走行於該肌的上面、淺層或深層。大約在髂前上棘下10cm處,分成前、後兩支,前支分布於股前外側皮膚,向下達膝部;後支分布於臀外側面和股上2/3外側皮膚。股外側皮神經在骨盆內行程長,出骨盆入股部形成角度,入肌途徑有變異,因此,多種因素可導致神經卡壓症。

症狀體徵

患者主訴股前外側麻木,有針刺或灼樣疼痛,行走時症狀加重,臥床休息時症狀可緩解。髂前上棘內下方有壓痛,該處Tinels征陽性,股前外側感覺減退或過敏。後伸髖關節牽拉股外側皮神經時,症狀加重。
為了明確診斷,了解致壓原因,應進一步用X線檢查腰椎、骨盆及髖部有無骨性病變,或採用其他診斷技術除外腫瘤結核炎症血友病等。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局部壓痛、Tinels征陽性,髖後伸時症狀加重,即能成立診斷。

檢查化驗

X線檢查,可排除腰椎骨盆及髖部骨性病變。CTMRI可排除腫瘤、結核及炎症。

治療用藥

(一)治療
明確診斷後,按照不同病因進行治療。如為局部瘢痕增生肌筋膜鞘管狹窄所致,宜行保守治療(休息、理療)。無效時,可進行手術探查,去除致壓因素,切開肌筋膜鞘管,切除神經周圍的瘢痕。如患者神經受壓變形或觸之有硬感,或疼痛症狀劇烈,應行神經手術松解。
(二)預後
預後尚可。

診斷要點

1.多數患者有腰臀部閃傷、扭傷史,女性多見。
2.患側臀部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樣痛,急性期疼痛較劇烈,且有大腿串痛,但都超過膝部,有下肢麻木痛症狀,疼痛的部位深,區域模糊,沒有明顯的分布界線。
3.患者常起坐困難,由坐位改直立位或由直立位下坐時,感覺腰腿部使不上勁,疼痛加重,都不能直接起坐,需雙手扶物或他人扶持方能起坐。
4.彎腰活動受限,患側下會腿抬高受限,但無神經根刺激體徵。在髂嵴中點直下可觸及一滾動,高起的條索狀物,即肥厚的股外側皮神經,壓痛明顯,疼痛難忍,其周圍軟組織腫脹、鈍厚。

治療方法

離子能量療法

“骨康聚能離子治療貼”貼敷於患處局部,可消除軟組織的應力刺激,改善微循環,阻斷炎症—疼痛—肌痙攣惡性循環,消除或減輕股外側皮神經所受的卡壓,解除周圍組織對神經根的機械壓迫,松解神經根鞘周圍的粘連,改善神經根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根感覺和運動功能的恢復。離子能量療法具有鎮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松解軟組織粘連的作用,患者在自主後伸運動中產生肌肉舒縮的累積效應,使痙攣肌肉血液循環加強,離子能量療法通過離子能量衝擊,激活細胞活性,消除炎症,改善組織供氧及營養代謝,可使神經根與損傷變性肌肉的粘連松解,因而能迅速消除痛源----肌痙攣,修復受損組織,保護靶器官功能。“骨康聚能離子治療貼”每次1~2貼,每貼貼敷48小時,30天為一個療程。

小針刀療法

患者健側臥位,在髂嵴中點直下3~4cm處壓痛或觸及一滾動或高起的索狀結節處,即為進針刀點,常規消毒後,刀口線與肌纖維方向平行,針體與髂嵴平面垂直,深度達髂嵴骨面,將滾動索狀結節部分切斷出針刀,壓迫片刻,創可貼包紮刀口,術後腰臀部疼痛即可緩解或消失 。

封閉療法

用2%普魯卡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封閉,每周1次,3次為一個療程。激素類藥有一定療效,但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用,控制疼痛後逐漸減量和停藥。

按摩療法

根據股外側皮神經的表面投影或壓痛點,行手法復位,患者端坐,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扶膝上,術者正坐患者之後,用拇指觸診法找到流動或高起的索狀結節後,再觸清原位的溝痕,一拇指將股肌側皮神經向上牽拉,另一拇指將其按壓回原位,然後再順向按壓鎮痛,多數患者當即見效。經上述方法無效者,可行小針刀或手術治療,將股外側皮神經經髂嵴切斷,疼痛即可消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