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外科手冊

《肝膽外科手冊》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青光 。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按肝臟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脾臟疾病、門靜脈高壓症、肝膽疾病的微創治療等內容分為六章,共五十一節。介紹了肝膽外科常見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方法等。在肝膽疾病的微創治療中介紹了腹腔鏡、膽道鏡、胰十二指腸鏡、射頻消融技術的使用技巧、適應證、併發症及其處理方法等。

全書內容全面、文字精練、實用性強,可供各級普外科、肝膽外科醫師及研究生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章 肝臟疾病

第一節 原發性肝癌

第二節 繼發性肝癌

第三節 肝血管瘤

第四節 細菌性肝膿腫

第五節 肝包蟲病

第六節先天性肝囊腫

第七節肝外傷

第二章 膽道疾病

第一節 先天性膽道閉鎖

第二節先天性膽管擴張症

第三節 胰膽管匯合異常

第四節 膽囊結石

第五節 Mirizzi綜合徵

第六節 膽總管結石

第七節 肝膽管結石

第八節 膽管殘留結石

第九節 急性膽囊炎

第十節 慢性膽囊炎

第十一節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第十二節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第十三節 膽道蛔蟲病

第十四節 反流性膽管炎

第十五節膽囊息肉樣病變

第十六節 膽囊癌

第十七節 膽管癌

第十八節 膽道出血

第十九節 膽道損傷及良性膽道狹窄

第二十節 十二指腸乳頭旁憩室綜合徵

第三章 胰腺疾病

第一節 急性胰腺炎

第二節 慢性胰腺炎

第三節 胰腺假性囊腫

第四節胰腺囊性腫瘤

第五節 胰瘺

第六節 胰腺癌

第七節 胰島素瘤

第八節 促胃泌素瘤

第九節 胰腺損傷

第四章 脾臟疾病

第一節外傷性脾破裂

第二節 自發性脾破裂

第三節 遲發性脾破裂

第四節 脾功能亢進症

第五節 脾囊腫

第六節 脾臟腫瘤

第七節 脾膿腫

第五章 門靜脈高壓症

第六章 肝膽疾病的微創治療

第一節 腹腔鏡在肝膽外科的套用

第二節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第三節 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

第四節 內鏡鼻膽管引流術

第五節 膽瘺的內鏡治療

第六節 急性胰腺炎的內鏡治療

第七節 膽道鏡

第八節 射頻消融治療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肝臟疾病

第一節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pfimary liver cancer,PLC)是由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中位年齡為40—50歲,男女發病比例為(2~5):1。我國肝癌年死亡率占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屬於上皮性惡性腫瘤的一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組織學分類,肝臟上皮性惡性腫瘤分為以下幾類:最多見的為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膽管腺癌(cholangiocarcinoma)、膽管囊腺癌(bile duct cystadenocarcinoma)、肝細胞及膽管混合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肝胚細胞癌(hepatoblastoma)、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其中肝細胞癌約占90%以上;膽管細胞癌不足5%,多見於泰國以及我國香港特區、廣東等肝吸蟲較多的地區。在世界範圍內,肝癌在惡性腫瘤中的發病位次,男性為第七位,女性為第九位。在我國肝癌是第三位常見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26萬人死於肝癌。我國每年死於肝癌的人數約為11萬,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0%左右。

現代醫學對肝癌進行科學的、系統的病理分類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但由於其病因、診斷及治療等一系列的難題,在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中,對肝癌的研究進展始終比較緩慢。20世紀60年代末,肝癌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之後,幾乎每10年都有可喜的研究成果問世。20世紀50年代,肝外科解剖學基礎的奠定打破了大半個世紀的停滯局面,使大肝癌可以進行規則性切除,從而使5%-10%的肝癌病人的受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