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禁令

日本古代朝廷於八世紀首次發下“肉食禁令”,之後天皇又持續發下數次詔書,貴族階級才完全改掉肉食習慣。而當時的庶民都是在寺院學習文字,生病時也仰賴僧侶醫治,在庶民眼裡看來,僧侶是無所不能的“知識分子”,集眾望於一身。因此,受僧侶教育影響的庶民階級,也逐漸遠離肉食。往後一千二、三百年左右,日本人一直沒有吃肉食習慣。

真實情況

然而,實際上真是所有日本人都不吃獸肉嗎?並且持續了一千多年?當然不可能。只是,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庶民們絕對不吃獸肉一事,倒是事實。例如生病時,或天生身體虛弱的人,人們會默許他們吃獸肉,甚至鼓勵病人吃食這些“補品”。病人以外,則有一部份所謂的“美食家”,是支撐獵戶生計的主顧。

歷史

在戰國時代,由於戰爭的頻繁,飲食也變得以服務武士為先。原先在公卿貴族中是不食用肉類的,肉類食品是沒有身份的農民獵人才吃的。漸漸的公卿們變得營養不良,而什麼都捕食的農夫或獵人就顯得健康多了。打仗的武士們用自己的性命和身份相比,可能覺得是性命和肚子比較重要。而且鹿肉更是美味中的美味,因此就出現了名菜胡椒鹽燒鹿肉。不過胡椒鹽燒鹿肉不適合作為乾糧,而且要做好這道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戰場上就有些不合適了。一到打仗時,戰士們就會把打仗所需的食物帶到戰場上去。因為握壽司在短時間內就能吃,而且也很容易能填飽空腹,所以被當成非常重要的糧食。握壽司是一種用米飯包著餡,外面再包一層海帶一類東西的糰子。雖然很容易能填飽肚子,可是也很容易使武士們口渴,武士們就攜帶著烤過 後的味噌塊,上戰場時只要把它溶於湯後便能飲用。於是在日本料理裡面絕對不可或缺的味噌湯就誕生了。就一份味噌湯也能喝的津津有味的武士們來看,掛麵就是份奢侈品了。掛麵是室町時代以前從中國傳入的,在當時除了醬油、酒之外,像柴魚、昆布等的調味料也有發明,更增添了湯汁的美味。提到了麵條,不能不說說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甲州軍隊所喜愛的食品就是把像是烏龍麵一般的麵條和蔬菜一起煮,然後用味噌來調味,這對於要用體力決勝負的軍隊士兵們是極有營養的。我們不能不考慮一下,當初在川中島時,武田軍撐了那么長的時間會不會就是因為麵條的威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