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拜

肅拜

肅拜,中國古代漢族的一種禮俗。“肅拜專行於婦女,雅拜,獨行於夷狄,兩者為禮,各具特性,解者多誤。例如鄭玄注《周禮》云:‘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鄭注《少儀》曰:‘肅拜,拜不低頭也。’《說文》撎下曰:‘舉首下手也。’“《左傳·成公十六年》正義所引亦同,潘安仁《西征賦》李善注引拜:‘舉手下也。’(蕭統編《文選》卷十)統謂婦女拜,見舉首下手,而不跪拜。

解讀初探

至其原因,《朱熹》注云:‘古者,婦女首飾盛多,如副笄六珈之類伏於地上。’其實不然,肅拜與肅不同,肅如揖,立而行禮,不跪拜,肅拜如稽首頓首,跪坐而行禮。前注蓋誤,以肅為肅拜也。段玉裁釋拜云:‘肅與肅拜,當為二,《左傳》之肅,不言拜,則肅而不拜,未嘗跪也。’《禮記·曲禮》曰:‘為其夔拜。”陸德明《經典釋文》曰:“夔,子臥反又例嫁反,詐也,挫也……盧本作蹲。’按渭甲冑在身,不能折腰,欲拜則如則如 蹲踞然,故不拜。段玉裁按《公羊傳》註:作為其如蹲,此皆言不便於跪,故肅以為禮,肅,蓋如後世長揖……肅拜者,跪而舉首下手也。揖者,立而舉頭推手也,肅者,立而低頭下手,如今人之揖也。 跪而舉頭下手為肅拜,下手如拱,並未分散。《禮記·內則》凡女拜尚右手,疏:‘右,陰。’漢時行肅拜,手不至地。然所謂及地拜,則無不至地矣。段氏釋拜又云:‘婦人以肅拜,拜男子之空手,以手拜當男子之稽首。’鄭注《少儀》曰:‘ 手拜至地,手至地如男子稽首,然則婦人 敬之至,而手拜,正猶男子必敬之至,乃稽首也,其拜如舅姑,亦寸肅拜而已。’注云:‘婦人以肅拜為正, 凶拜乃 手拜。’鄭意謂婦人 為夫與長子稽顙,為他喪則雖不頭叩地,而亦手至地。非也。手至地為婦人之 吉拜。猶稽首為男子之 吉拜,皆不用於喪。”(引自 黃現璠撰《我國禮節之形態與變遷》,載《掃蕩報》文史地周刊版第三期,1941年2月26日;又載 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第10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肅拜(肅拜)古解

古九拜之一。 惲敬 《釋拜》:“ 鄭司農 曰:‘如今之撎。’ 鄭 說非也。撎不跪,肅亦不跪,肅拜則跪……是故不跪而舉手下手曰撎,曰肅;跪而舉下手曰肅拜。謂肅如撎可也,謂肅拜如撎不可也。”《禮記·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鄭玄 註:“肅拜,拜低頭也。”一本作“拜不低頭也”。《朱子語類》卷九一:“問:古者婦人以肅拜為正,何謂肅拜?曰:兩膝齊跪,手至地而頭不下為肅拜。”按,撎,古“揖”字。

行禮過程

行禮前的預備姿勢,注意女子右手壓左手

同時注意站立的姿勢

側面,即將行禮時候,身子微屈

開始行禮,舉手加額,女子右手壓左手

舉手加額,女子右手壓左手

手以及上身的姿勢保持不變,先屈左膝,再屈右膝,手以及上身的姿勢保持不變,先屈左膝,再屈右膝

上身下移,臀部緊貼腳後跟(此古人席地而坐之姿勢)

身體前傾,其他姿勢不變,此為拜興

平身,注意手的姿勢仍然保持不變

將手緩緩放置胸前,肅拜完成

將手緩緩放置身前,肅拜完成 ,注意手的姿勢此時仍為右手附在左手之上。

(以上行禮過程為現在韓國式的肅拜)

《禮記·內則》凡女拜尚右手,疏:‘右,陰。’漢時行肅拜,手不至地。

段氏釋拜云:‘婦人以肅拜,拜男子之空手,以手拜當男子之稽首。’鄭注《少儀》曰:‘手拜至地,手至地如男子稽首,然則婦人敬之至,而手拜,正猶男子必敬之至,乃稽首也,其拜如舅姑,亦寸肅拜而已。’注云:‘婦人以肅拜為正,凶拜乃手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