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濤齋中古文史論稿

聽濤齋中古文史論稿

《聽濤齋中古文史論稿》所收者,乃余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部分文史研究文章,厘為文史專題考論、作家作品研究、史傳與詩文系年考索、版本文論與風俗、文史專題評述等五編。所論自南朝至南宋中古諸朝代之作家作品與文史諸問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聽濤齋中古文史論稿》所收者,乃余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部分文史研究文章,厘為文史專題考論、作家作品研究、史傳與詩文系年考索、版本文論與風俗、文史專題評述等五編。所論自南朝至南宋中古諸朝代之作家作品與文史諸問題。

編輯推薦

《聽濤齋中古文史論稿》為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叢書之一。

作者簡介

吳在慶,1946年生於廈門市。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於廈門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及台灣大學人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逢甲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出版《杜牧論稿》、《唐代文士與唐詩考論》、《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增補唐五代文史叢考》、《杜牧集系年校注》、《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合著)、《唐才子傳校箋》(合著)、《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合著)等十多部著作,點校《南漢書》、《九國志》等六部史籍;發表學術論文270多篇。科研成果(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福建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唐才子傳校箋》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二等獎;《杜牧集系年校注》獲2008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二等獎、福建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編文史專題考論

[3]駢文與詩、賦相互影響的兩點思考

[11]科舉制度對唐代文學的影響

[15]科舉試賦及對唐賦創作影響的幾個問題

[26]唐代科場弊病略論

——以中晚唐數次科場案為例

[37]略論唐賦的三種作意及其相關問題

[49]略論唐舉子應試時的活動處境及其情感與創作

[61]談唐代隱士的隱逸動機與歸隱之路

[72]唐代文士隱逸生活述略

[8]廠今日不關妃妾事,始知辜負馬嵬人”

——談馬嵬之變申的楊貴妃與後人的題詠

[93]略談唐末政局及士人之遭際

第二編作家作品研究

[111]謝靈運山水詩芻議

[121]陳子昂《感遇詩》成因漫議

[128]試論王維的風度

[137]為“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進一解

[143]杜甫在中晚唐影響的若干思考

[155]為“天生麗質難自棄”進一解

[158]韓愈貶陽山原因考析

[170]韓愈在潮州的思想與心態考論

——以《潮州刺史謝上表》為中心

[181]柳、劉在貶地的起居情感及其變化述略

[193]讀杜牧詩瑣談

[199]樊南四六芻議

[208]鹹通十哲三論

[219]方乾的隱居生活與詩歌

[231]韓僱詩解讀及相關問題辨釋

[243]唐五代閩中四詩人論略

[254]外若蕭閒頹放,內實激昂憤慨

——簡談辛棄疾罷官閒居時的一種心態與詞風

[263]辛棄疾生平三個時期及其詞簡論

[273]再談《楓橋再泊》的作者為孫覿

第三編史傳與詩文系年考索

[279]晚唐詩人鏡湖處士方乾傳略

[290]晚唐苦吟詩人周朴傳略

[296]杜甫晚年詩數首編年考辨

[309]有歧見的杜甫詩作時、句義考釋

[314]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廟碑》等三文系年考補

[322]杜牧鹹通元年卒說辨誤

[333]趙嘏、杜牧卒年與《唐詩類選後序》作年考論

[347]許渾生卒年新說及晚唐兩許渾考辨

[359]許渾卒子“鹹通二年或稍後”說辨誤

——兼答羅時進同志

[374]韓僱若干詩歌解讀系年辨釋

[388]解讀幾首韓偓詩的史料依據

——兼談韓伋詩與《資治通鑑》、兩《唐書》的關係

[395]讀新舊《唐書》札記

[401]《南漢書》失誤考辨三則

第四編版本、文論與風俗

[409]朝鮮刻本《樊川文集》的文獻價值

——從一條稀見的楊貴妃資料談起

[415]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樊川集》版本優劣談

……

第五編文史專題評述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