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橡皮期

“職場橡皮期”是很多職員都會遇到的困境,這部分人被稱為“橡皮人”,他們工作倦怠,做事沒有效率,對上司的批評和表揚都顯得“無所謂”,對工作和所在的單位沒有榮譽感,也沒有恥辱感。

簡介

“職場橡皮期”源自於王朔的小說《橡皮人》 ,反映了當代都市中那一群迷失自我的年輕人的狀態。如今,這個詞變成了“橡皮白領”,指的是“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職場人們。

現象分析

由於職業壓力增大,不少職場人士表示工作壓力已導致自己漸漸忽略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沒時間戀愛,沒時間回家看父母,對工作投入精力越來越多,卻難以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在門診心理病人中,反映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有職業發展困惑、升職加薪不順、工作量大指標高、同業或同事之間競爭加劇等。特別是從事技術和行政的人員,前者屬高腦力勞動,後者則是簡單重複,很容易產生職業枯竭和輕度焦慮抑鬱。
一個公司老總抱怨,下屬經常遲到,所找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堵車、出門了回家看門鎖好沒有,總之就是不願準時或早點到公司。專家提醒,“遲到”也許是進入“職業橡皮期”的早期信號,對工作不滿的無聲表達。

專家支招

專家建議,一是尋求醫生科學改變;二是提高知識面,從人格上完善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三是換位思考,80後、90後要提高自己耐挫折的能力,而單位公司的管理層則要儘量人性化管理。
有些人夢境中都在工作、開會,短時間的“工作狂”對公司是有益的,但時間長了會嚴重影響效率。“橡皮人”人格上往兩極波動,缺乏彈性,人格改變很難,但是可以改。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要學會調整,修正目標是一種情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