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辟

聶辟

聶辟 ,同“摺襞”。指肌膚皺褶。《素問·調經論》:“虛者聶辟氣不足。”

聶辟 ,同“摺襞”。指肌膚皺褶。《素問·調經論》:“虛者聶辟氣不足。”
“聶辟”即“攝辟”。《甲乙經》卷六《五藏六府虛實大論》正作“攝辟”。“攝辟”為同義復用詞語。《禮記•士昏禮》:“執皮攝之。”鄭玄註:“攝,猶‘辟’也。”可證。“攝”與“辟”都有“屈曲”義。《楚辭•哀時命》:“衣攝葉以儲與兮。”王逸註:“攝葉儲與,不舒展貌。”《莊子。田子方》:“口辟焉而不能言。”司馬彪註:“辟,卷不開也。”“不舒展”、“卷不開”,皆為“屈曲”之義。凡物伸則長,屈則短,所以屈叫做“攝辟”,短亦稱為“攝辟”。《素問》中的這一“聶辟”正是“短”的意思。“聶辟氣不足”猶雲短氣不足。清代著名訓詁學家王念孫在《廣雅疏證》卷四《釋詁》中訓“聶辟”為“短”,正引《調經論》本句作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