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仆離F

我們離別快居一年,常常思念你。 我在南方楚水邊,你在淮山北。 各仗長劍歸來,相逢洛陽的城郊。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
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興任所適。仆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
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迷津覺路失,托勢隨風翻。
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故園恣閒逸,求古散縹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人生信多故,世事豈惟一。
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聞君臥石門,宿昔契彌敦。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
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

作品譯文

春華掩映滄江明月,秋色如同碧海層雲一樣悠遠。
我們離別快居一年,常常思念你。
我在南方楚水邊,你在淮山北。
夢魂雖然會飛來,可不能會面。
以前我們在嵩山東坡,同床共被,愜意如羲皇上人。
賞玩綠蘿而嘲笑仕宦,居住丹壑而鄙視朝廷。
晚年我們各自分離,高興去那就去那裡。
我在在雁門關的時候,你卻在峨眉山作客。
思年高懸在萬里之外,滯留的身影卻被山水相隔。
各仗長劍歸來,相逢洛陽的城郊。
洛陽阡陌噪音喧喧,令人心煩意亂。
世路如迷津,那裡有出路?依仗權勢的人隨風翻騰。
跟朝廷說句再見,長嘯著回歸故鄉。
故園多閒逸,可以恣行無忌,打開書卷看看古籍。
早就想去名山隱居,然而婚娶大事還沒有辦妥。
人生變化太多,世事那有那么單純?
每每想起此事就憂心如焚,悵然不安。
聽說你現在雲臥石門,以前我們多么融洽。
剛剛來到桂樹茂盛的幽壑隱居,用不著羨慕桃花源。
你抱負遠大,胸懷寬闊,此地還有古代幽人的遺蹟。
松風清朗,瑤瑟幽鳴,觀賞溪月,頻酌芳樽。
真是個值得欣賞的安居之處,丹心有待到此一論。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