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犯規

指槳葉在水中划行的軌跡。 划槳頻率(rate 指划槳完整動作的總稱。

轉彎

(turn)

皮划艇5000米比賽的術語。又稱繞標。皮划艇5000米比賽是在航道外繞圈划行。航道總寬81米,轉彎處的半徑為40.5米,半園的弧長127.17米。規則規定5000米的起點在終點線外100米處,從該起點出發劃1859.25米至轉彎處的一個旗幟,繞過半園弧上的6面標誌旗,進入第2個直航程,劃1759.25米至第2個轉彎處127.17米,接著劃一個500米直道再繞標一次,即可劃最後500米直道沖向終點。由此可見,5000米航程中總共有3個轉彎。規則規定長距離是在航道外道時計方向划進,即一律以左母在6個標誌旗的外側通過轉彎處。在通過轉彎處時,處於里航道船艇的艇首正橫線與外航道船艇艙的前緣或划艇運動員的軀幹相平行或已超出,處於外道的皮、划艇必須給里道的皮、划艇留出足夠的水域進行統標,否則出現相撞事故將由外道的皮、划艇負責。在轉彎處如果運動員漏繞標誌旗,可以折回後再統,否則也將作犯規處理。

帶劃和借浪(taking pace and hanging)

在皮划艇比賽中,如果相近的兩條艇一前一後,後面的艇尾恰好在前面那條艇的艇尾浪尖上,後面的艇相當於順著浪峰向下滑動。根據研究.如果這兩條艇的速度保持相同,那么後面的艇由於借浪而可以節省30%--50%的能量。在比賽中,特別是5000米K距離比賽時,沒有各自的航道,出發時各艇相距只有1米左右,在途中只規定一條艇要超越另一條艇,應避開被超越的艇,不得影響被超越者的正常划行;被超越的艇則不能改變航向給超越者製造困難。因此在長距離比賽時,不可避免會出現帶劃和借浪.這時的帶劃和借浪是一種很正當的技術和戰術,運動員不僅要學會帶劃和借浪,還要學會反借浪技術。在1000米以內距離的比賽中,則不允許帶劃和借浪。

 

 搶航(raies start)

皮划艇比賽開始時,各艇在各自航道起航線的後面。取齊員在起航線的一側,以目測或用自動起航器將各艇艇首挑齊在起航線上。發令員站在取齊員身後,當他們認為已排齊時,即可喊預令:"AttentionPfease",然後鳴鈴起航。如果在"Attention please"之後,鳴鈴之前運動員開始划槳,即為搶航。發令員發現有搶航時立即再發一鈴作為召回的信號,重新組織出發。如果同一條艇兩次搶航,發令員將取消該艇該項比賽。200米各項目比賽時,各艇均不得槍航,凡有運動員搶航,裁判員也不召回,而是由發令員直接通知終點裁判長,取消搶航運動員的比賽成績。

船艇檢查(boats control)

在皮划艇運動發展過程中,人們為了提高船速,一度熱衷於艇形的改造和設計。紛紛向船形窄長、船體輕巧發展,妨礙了技術和訓練水平的提高。1923年,一些國家制定了統一的器材標準,限制了最大長度、最小寬度和最輕重量:這一標準一直延用至今,並且在每次比賽前幾天,由裁判委員會中的檢查組進行一次船艇檢查。比賽後,對進入下一輪的和有可能進入下一輪的船艇還要複查。複查中發現不符合規則的船艇,取消其比賽成績。舟艇檢查除以上內容外,還要檢查艇的外殼是否是連續外凸,不得里四形;艇殼表面不得塗抹能改變水的性質的物質和廣告規定等。

聚集犯規(colvison)

在比賽途中,兩隻舟艇靠近或兩艇的槳相碰,稱"聚集"。所有參加比賽的舟艇(或槳)離開自己的航道而發生接觸或碰撞,則稱"聚集犯規"。裁判員兩次警告後仍犯規者,即被取消比賽資格。而對受害者充分

皮划艇運動術語

 劃幅(length of rowing oar)

 指槳葉入水至出水間划行的短離。

 划水路線(wakf)

 指槳葉在水中划行的軌跡。

 划槳頻率(rate of stroke,stroke)

 指一定時間內划槳的次數。一般為每分鐘的30-40槳。各類艇的男子和女子項目,根據訓練水平對有效槳頻均有規定。

 

划槳節奏(rhythm or rowing)

 指槳葉划水和回槳的時間比例。每一划槳周期中,推獎時放鬆,拉槳時用力,形成鮮明節奏。能使有關部位的肌肉得到短暫休息,有利於合理髮揮體力、加快劃速。

 划槳周期(rowing phase)

 指划槳完整動作的總稱。由槳葉入水、划水和回槳3個連貫動作組成。一個完整動作稱為一個划槳周期。

 起航(start)

 指舟艇由靜止狀態轉為運動狀態,稱為"起航"。及時正確掌握起航技術,能使舟艇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快速度,取得預先的優勢。

 倒槳(back water)

 同划槳動作相反.倒槳可使舟艇反方向前進。

 乘浪(ride the wave)

 皮划艇行進時,藉助其他艇產生的波浪力量,使自已舟艇加速向前推進的一種操縱技術。

轉自搜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