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團隊

聚團隊(英文名:FOCUS團隊) 她來自於華中科技大學,是華中科技大學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下屬的示範性創新團隊。 全稱: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FOCUS團隊。

團隊簡介

為了探索製造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學校培養更多卓越人才,在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貢獻力量,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等相關背景下,由尹周平教授在2010 年9 月倡導,以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電子製造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支撐平台成立聚團隊。該團隊是以項目為導向、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卓越人才融入式培養平台。

團隊名稱

取自“Follow Our Course Until Success”首字母,另取focus 中文解釋“聚焦”、“專注”之意。

團隊定位

團隊以育人為宗旨,以培養具有高遠追求、國際視野、紮實本領、執著精神的人才為目標,將專業指導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將學習做人道理與學習做事方法相結合、將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將競賽與創業相結合,以興趣為基礎,以套用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選拔優秀的學生經過培訓後參與團隊工作,努力造就一批製造領域優秀人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

團隊理念

團隊秉承PARI 理念,即基於實際(Practice)、快速反應(Agility)、注重結果(Result)、鼓勵創新(Innovation)。

團隊發展思路

1.定位精英化、視野國際化、選拔層次化、培養全程化。FOCUS團隊以本校(華中科技大學)的優秀學生作為選拔對象,注意培養隊員的國際化理念與宏思維,隊員中既有高年級的保研生,也有低年級的特優生和實習生,人員組成層次化增進了各年級同學的交流,同時。團隊形成了骨幹隊員、正式隊員、預備隊員的梯度模式。骨幹隊員能夠參與到實驗室重大項目的研發,正式隊員參與團隊日常項目研發,預備隊員在團隊中進行適應性學習作為團隊人才儲備;

2.注重興趣、注重套用、注重思路、注重細節。FOCUS團隊依託數字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實際項目培養隊員的實踐能力;

3.倡導主動、倡導交流、倡導批判、倡導創新;FOCUS團隊提倡主動學習,團隊將為各位隊員提供最好的條件,同時團隊提倡交流與批判,往往在思想的碰撞中更容易激發新的靈感。

4.兩個面向,堅持四個結合(即:團隊發展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中小型企業,堅持與創新比賽相結合,堅持與解決中小型企業實際生產技術難題相結合,堅持與在校大學生實踐相結合,堅持與經濟效益相結合):FOCUS團隊努力做到將項目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立足於解決我國中小型企業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團隊人才培養模式

團隊提出並採用通過比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實驗室項目培養學生工程習慣,最後走進中小企業培養學生實際工程思維的系統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隊徽介紹

聚(FOCUS)團隊隊徽 聚(FOCUS)團隊隊徽

1.隊徽呈圓形代表團隊的中文意“聚”,也表達團隊的向心力;

2.未封閉象徵我們要現有基礎上有所突破, 同時也表達了團隊時刻歡迎新隊員加入;

3.內部的“F”是團隊英文的首字母,同時象徵著飛翔的翅膀。

團隊組織構架

聚(FOCUS)團隊由顧問委員會,隊委會,研發部,綜合部,人力資源部和市場部等組成,構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團隊組織。

組織構架 組織構架

1 、顧問委員會

顧問委員會由實驗室導師團隊、優秀的高年級博士生碩士生以及其他關心支持團隊發展的人士組成。團隊由倡導人尹周平教授擔任主任,負責協調顧問委員會相關工作、陶波副教授擔任副主任,負責團隊日常事務的審核和管理。顧問委員會下設技術指導小組目前,技術指導小組常設人員由機械、軟體、視覺、控制、數模等方向五名優秀研究生擔任。

2 、隊委會

團隊委員會(簡稱“隊委會”)是團隊的最高執行機構,由隊長、副隊長、部長、項目組長組成。隊委會由隊長直接領導,隊委會直接對顧問委員會以及全隊隊員負責。

隊委會負責團隊日常事務管理,包括隊員選拔、培訓、考核及激勵,部門人事安排,項目執行,編髮FOCUS團隊月刊,對外聯絡工作、處理突發事件等;在組織團隊重要活動前做好活動預案報顧問委員會審批;隊委會定期舉行工作例會,討論團隊運作及項目進度相關事務。

3、隊長助理

現役隊長助理:高豪

隊長助理只對隊長一人負責,主要是對副隊長以及研發部、綜合部、人力資源部、市場部的工作進行監督,並將各部門工作情況反饋隊長。

4 、研發部

現役研發部部長:唐晶

研發部下設項目組,主要負責項目研發工作,組織日常學術/技術交流會議,負責項目進程管理以及日報、周報和例會的考核。

5 、宣傳部

現役宣傳部部長:錢泓勃

負責團隊的宣傳策劃與執行,包括網站、視頻、展板、PPT、月刊等;負責團隊檔案管理與文化建設。

6 、人力資源部

現任人力資源部部長:鄧昊優

人力資源部負責實驗室團隊隊員的選拔、建檔、考核、離隊全程式管理;負責團隊成員的培訓工作以及團隊隊員工作證、隊員編號、隊服的管理工作。。

7 、市場部

現任市場部部長:韓佩津

市場部負責項目的立項、結項;負責發掘新產品市場、組織團隊相關成果的參賽或市場轉化、負責團隊科技創新創業基金申請。

歷任隊長副隊長

第一屆隊委會(2010年9月-2011年5月)

隊長:宋俊

副隊長:朱欽淼、馬亮、楊航

第二屆隊委會(2011年5月-2012年5月)

隊長:朱欽淼

副隊長:馬亮、石宏宇

第三屆隊委會(2012年5月-2013年6月)

隊長:朱欽淼

副隊長:石宏宇、吳育家、鄭世嬌

第四屆隊委會(2013年6月-2014年六月)

隊長:朱欽淼

副隊長:朱曉輝、吳昊、羅沖

...

第九屆隊委會

(2018年5月-)

隊長:韓世博

副隊長:程育奇、張倩、文觀芝靜

團隊歷程

聚(FOCUS)團隊以尹周平教授、陶波副教授為指導老師,以機械、視覺、控制、測量、物聯網方向各一名研究生為指導學長,以本科生參加工程項目為主體開展,使本科生能夠深入了解、掌握實際生產需求。團隊現有隊員51人,其中研究生1人,大四學生7人、大三學生24人、大二學生19人,同時團隊隊員分為骨幹隊員、正式隊員、預備隊員的梯度模式。骨幹隊員能夠參與到實驗室國家級工程項目的研發,正式隊員參與團隊日常項目研發,預備隊員在團隊中進行適應性學習作為團隊人才儲備。在成立的2年多時間裡,團隊共承擔、參與各類工程項目25項,其中實驗室項目17項,企業項目8項,申請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論文5篇,累積培養畢業生58人,其中10人被西北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等國外知名大學錄取,37人免試錄取為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985重點高校的碩士和直攻博士研究生,團隊關於大學生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成效已得到學校、學院以及團中央、人民日報、省委、省人大、省科技廳、團省委等單位相關領導及專家的肯定,並成功申請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獲得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一等獎、湖北省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的稱號。湖北省委辦公廳151期信息專報以“華中科技大學創新實習模式--小團隊擎起大支持”為題專版報送省“四大家”領導,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湖北日報、華中科技大學校報頭版頭條、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網站、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搜狐網等媒體、網站對實踐活動長篇報導。

2010年9月,FOCUS團隊正式成立,同時成立第一屆隊委會,任命宋俊為團隊隊長,團隊定位、理念、發展思路、組織構架初步形成

2010年10月,團隊第一期培訓—逆向工程中的數字建模技術

2010年11月,團隊第一批項目,ETC項目組、牙齒測量項目組、橋樑檢測機器人組立項,並成立第一屆指導委員會

2010年12月,《FOCUS團隊工作手冊》完稿並發布

2011年1月,團隊第一篇論文,《A New Image-based Method for Concrete Bridge Bottom Crack Detection,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alysis and Signal Processing》(EI收錄),同月申請第一批發明專利,牙齒測量項目組和橋樑檢測項目組各申報發明專利一項

聚(FOCUS)團隊 聚(FOCUS)團隊

2011年5月,團隊第二屆隊委會成立,任命朱欽淼為團隊隊長

2011年7月,團隊第一期實踐活動啟動——面向中小型企業技術調研,同月成立第二屆指導委員會

2011年8月,向湖北省科技廳領導匯報了團隊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特別是對面向中小型企業技術難題的方向有濃厚的興趣,並提出了寶貴的建設意見

2011年9月,確定了兩個面向、四個結合的發展思路,並確定了通過比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實驗室項目培養學生工程習慣,最後走進中小企業培養學生實際工程思維的系統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同月在機械學院教學研討會上向學院領導做了團隊匯報,學院領導一致認為要將團隊打造成為學院獨樹一幟的品牌

2011年10月,《FOCUS團隊隊員考核管理辦法》正式出台並執行

2011年11月,牙齒測量項目參加湖北高校學生創新創業作品展,並獲得省人大副主任蔣大國、團省委書記朱厚倫等領導的肯定

2012年1月,團隊2011年度年終總結會召開,會上評選出團隊第一批十佳隊員(吳育家、石宏宇、鄭世嬌、康恆、楊傑、徐仁驍、吳昊、田濤、羅沖、朱曉輝)

2012年4月,團隊被選為學院申請教學成果獎的內容之一,主要體現在“組建依託國家科研平台的學生科創團隊,營造學術發展的空間。”

2012年6月,團隊大四隊員離隊典禮召開

2012年7月至9月,為回響國家“大力促進中小型企業發展”的號召,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聚(FOCUS)團隊15名本科生在湖北省科技廳的支持下,以小分隊的形式分批深入荊門市三家中小型企業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社會實踐,幫助企業解決了一系列實際問題,獲得了企業和當地科技部門的高度認可。這種依託實驗室成立學生團隊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深入中小型企業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檢驗並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模式,也在全國高校中開創了先河,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的有益探索 ,9月4日,湖北省委辦公廳151期信息專報以“華中科技大學創新實習模式--小團隊擎起大支持”為題專版報送省“四大家”領導

2012年10月,學院舉辦60年院慶並組建院史館,團隊進駐院史館參展,同月團隊的“通過科研實踐引導與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項目成功申請2012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並獲得湖北省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稱號 ,同時正式成立團隊第三屆指導委員會

2012年11月,團隊在參加的“青春使命”2012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選活動中從1000多支實踐團隊中脫穎而出,成為5支獲得一等獎的團隊之一 ,暑期實踐地荊門市高新區楊希林副主任一行專程到學校表達感謝,並探討進一步合作機制 ,活動得到荊門市市委書記批示

2013年1月,機械學院領導攜聚(FOCUS)團隊隊長赴荊門回訪,進一步探討政產學研模式,商討共建社會實踐基地 ,團隊社會實踐獲得“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十大印象”稱號,團隊召開2012年終會,並獎勵2012年度最佳項目組(橋樑檢測項目組)、2012年度十佳隊員(朱曉輝、王曉利、江海霞、馬東、段培虎、胡越、潘衛進、羅沖、薛睿智、蔣文喆)、2012年度突出貢獻獎(張丹)

2013年4月,團隊被選為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內容之一,主要體現在學生培養

2013年5月,團隊被選為華中科技大學招生內容之一

2013年6月,機械學院領導攜聚(FOCUS)團隊隊長赴荊門高新區共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

2013年7月-9月,在2012年的基礎上團隊繼續探索長效機制,提煉出“小團隊服務小企業”模式,選拔13名隊員另有1名重慶大學慕名參與的學生總計14人赴荊門2家中小企業開展實踐,共完成項目8項。

2013年10月,團隊實踐活動被選為荊門市2012年全市科技工作總結內容之一。

團隊特色

以項目為導向

團隊堅持周報制度,每周所有組集中匯報,由團隊指導委員會現場指導。同時,項目嚴格按照項目立項、市場調查、方案設計、加工製造、項目驗收的規範進行,相比較以比賽為導向,隊員更能夠了解一個項目的具體流程,養成良好的項目習慣。

面向實際需求

團隊所有項目均來源於實際需求與重大項目(如,牙齒測量項目是針對目前國內醫療行業設備國產化率低、設備價格高昂這一現狀提出的,橋樑檢測項目是團隊在尹周平教授的帶領下到湖南交通廳調研獲得等)。

團隊積極組織面小中小型企業的調研團隊,收集我國中小型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並將從中間挑取一些項目周期短且在團隊能力範圍內的項目進行立項合作,做到真正面向實際需求。

同時團隊希望能夠培育出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項目技術入股成立公司,真正做到為經濟建設做貢獻。

產學研平台

團隊依託於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電子製造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廣闊的平台供隊員學習成長。同時,團隊隊員還有機會參與一些實驗室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發,使其得到充分的鍛鍊,為其今後的深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