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號弓箭

二、京城聚元號的來歷 七、聚元號最困難的歲月 十六、聚元號今天的價值

出版信息

作 者:韓春鳴
出 版 社: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01182770
出版時間:2008-01-01
版 次:1
頁 數:17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聚元號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家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弓箭製作老字號;而楊福喜是聚元號的第十代傳人。
前不久,保存完整的清代宮廷弓箭製作的北京“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正式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們一致認為,“類似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這種融技術和藝術為一體的文化品種幾乎成為絕唱”。中國弓箭製作技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射藝”是傳統文化社會中品位的象徵,是對君子“六藝”、的具體要求。
聚元號曾經輝煌過,新中國成立初期,其製作的弓還出口到海外很多國家和地區。1957年,楊福喜的父親還用罕見的白牛角為毛澤東做過一張弓。但在“文革”的“橫掃”中,聚元號的牌匾被砸了,弓箭作坊成為“歷史的垃圾”被清除,中國傳統弓箭製作技藝已經瀕臨失傳的危險……
不能讓民族傳統技藝流失.楊福喜萌生了重振民族弓箭的念頭。做一張弓要經過二百多道工序,而楊福喜年過四十才剛剛邁出學藝的第一步,這其中的故事,酸甜苦辣,讓人聞之扼腕。

目錄

一、引子
二、京城聚元號的來歷
三、聚元號弓箭與民間弓箭的區別
四、聚元號掌柜的什麼時候姓了楊?
五、聚元號老掌柜的經營之道
六、軒轅黃帝怎么成了弓箭行的祖師爺?
七、聚元號最困難的歲月
八、讓人懷念的輝煌往事
九、“文化大革命”革了聚元號的命
十、割捨不得的傳統手藝
十一、“老玩意”還有希望嗎?
十二、父子又成師徒
十三、不能讓聚元號在咱手裡斷了根
十四、讓外界突然關注的小屋
十五、與專家學者共同研究課題
十六、聚元號今天的價值
十七、怎么還沒有帶徒弟
十八、還沒有解開的一道道難題
十九、“禮射”觀念的深遠影響
二十、古代射藝與奧林匹克精神
二十一、尾聲
附錄
聚元號弓箭鋪大事記
中國傳統弓箭小辭典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