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堂森林公園

聖水堂森林公園經營總面積4060.1公頃,由聖水堂景區和珠珞鷺鳥王國景區組成。園內動植資源十分豐富,有種子植物96科362屬610餘種,其中珍藏有南方紅豆杉、水杉、伯樂樹、銀杏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有凹葉厚朴、香樟、鵝掌楸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種。在茂盛的森林植被下,繁衍生息的陸生脊椎動物27目66科214種,其中有白頸長尾雉、雲豹、豹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虎紋蛙、穿山甲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種。

基本信息

概況

聖水堂位於安義縣新民鄉橙子樹村境內,國家級森林公園,距安義縣城17公里,與靖安三爪侖寶峰寺、九江雲居山真如寺等相毗鄰,是一個集宗教、生態、觀光旅遊於一體的風景區。聖水堂森林公園山巒重疊、林木蔥蘢,森林覆蓋率達96%,總面積達1500公頃,最高海拔410米,宜人的氣候被譽為“小廬山”。公園內動植物品種繁多,1999年被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9年12月15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江西省安義縣聖水堂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聖水堂森林公園也成為南昌市第二家國家級森林公園。
聖水堂森林公園經營總面積4060.1公頃,由聖水堂景區和珠珞鷺鳥王國景區組成。園內動植資源十分豐富,有種子植物96科362屬610餘種,其中珍藏有南方紅豆杉、水杉、伯樂樹、銀杏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有凹葉厚朴、香樟、鵝掌楸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種。在茂盛的森林植被下,繁衍生息的陸生脊椎動物27目66科214種,其中有白頸長尾雉、雲豹、豹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虎紋蛙、穿山甲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種。
聖水堂森林公園重點森林風景資源主要有聖水堂天然香樟林、珠珞鷺鳥王國。其中面積達10公頃的天然香樟林保持著原始狀態,大部分樹齡在60年以上,集中生長,大的胸徑達60-70餘厘米,高度18-20餘米,冠幅16-20餘米,綿延數十里,鬱鬱蔥蔥。珠珞鷺鳥王國是江西省重要的天然鷺鳥栖息地之一,是十分優越的夏候鳥、鷺鳥類生息地。據新民鄉人民政府統計,每年的三月底至十月初,相繼有10萬餘羽鷺鳥在林間棲息、產卵、育雛、繁衍。
高山頂端四周孤峭一山突起,山頂有一大雄寶殿,殿旁有聖水塘,池水四時不溢不竭,池中有奇魚,四

腳紅腹,昔有龍魚布雨的傳說。池水經江西水文測繪大隊鑑定為“低鈉水”,是國際公認的珍貴水源。 景區人文底蘊厚重,山頂聖水堂天池寺是佛、道教勝地,清同治年,被御敕重修,定為國廟。清同治五年五六月間,江南大旱,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劉坤一率文武百官,上獅山龍神寺求雨。返回途中,大雨如注。曾國藩和劉坤一遂將此事上報朝廷,請求為寺敕名、頒匾。同治十年七月廿五,當時垂簾聽政的皇太后慈禧得知此事後,以清穆宗載淳的名義敕“聖水堂”封號,另外還下發了“龍安昭佑”的緞卷詔書。後人將這幅珍貴的詔書手跡拓印在石匾上。至今池前還珍存當年的石刻奏章和皇帝批“御碑林”。在半山腰上的“駐節亭”,其選址與廬山的含鄱口相似,可將雲山水庫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聖水堂傳說

龍魚布雨
有一年,安義地區久旱不雨,河水斷流,禾苗枯黃,知縣大人為此坐立不安,束手無策。一日,差役來報,衙門外有許多百姓下跪求見說:“離縣城東北三十里的皎源山區,有一座聖水名山,山上有神龍洞,祠前有一池,水深莫測,春夏不溢,秋冬不涸。相傳與鄱陽湖相通,池內有一尾四腳魚是龍的化身,祈求知縣大人上山求龍魚布雨。”
知縣聽後思考片刻,應聲許諾,吩咐差役帶好祭品,擇吉日上山求雨。縣太爺帶著一班人馬,浩浩蕩蕩來到山上,齋戒沐浴,入神龍祠誠心叩拜。拜畢,池水猛漲三尺,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躍然水上。頃刻,荷花開放,鮮艷奪目,一條四足小龍魚從荷花下面浮游上來,濺起朵朵浪花。小龍魚在荷花邊蹦了三下,便游到池邊,知縣甚喜,親自將龍魚撈起,裝入精製的玻璃瓶中,即刻打道回府。路上,大風驟起,烏雲壓頂,大雨傾盆而下。龍魚在縣衙供奉了三天,就下了三天雨,禾苗獲救,災難消除,轉歉為豐,百姓喜笑顏開。
時隔三年,波陽一帶又遇乾旱,民不聊生,農戶只得外出乞討度日。原任縣官貪財害命,欺壓百姓,被皇上削職為民。新任縣官善為民分憂,得到百姓擁戴。他著令尋找名山聖地,求神庇佑,仍大旱無雨。縣官為此食不香,睡不安。
一日夜晚,縣官坐在太師椅上冥思苦想。突然,一陣涼風吹來,使得縣官朦朦入睡。夢中,只見一位美貌女子飄然從天而降,對縣官說:“要救災,必至安義聖水名山,山上有聖水塘,塘中有小龍魚能興風布雨,大人前往祭祀,定能消災化難。”說罷,化作一縷輕煙飄然而去。知縣驚醒,知是神仙託夢。黎明,殺豬宰羊,知縣親率三十名差役,按仙女指點,啟程前往安義。到得聖水名山,設壇祭神。儀畢回程,走出兩里左右,只見山頂烏雲密布,狂風驟起。剎時,天昏地暗,一聲炸雷,大雨從天而降,知縣等人行到哪裡,雨就下到哪裡,他們在雨中穿行,但身上並未淋著一點雨水。波陽百姓喜迎甘霖,家家戶戶一片歡騰,許多在外乞討的災民紛紛返回故里,重操犁耙,精心耕作。
此後,每逢乾旱,前往聖水堂求雨的人群絡繹不絕,真可謂:龍魚布雨,有求必應。

氣候條件

聖水堂位於九嶺山脈的東麓,雨量豐沛,年均降水量多達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為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

旅遊路線

可通過南昌至安義縣的直達班車(每十五分鐘一班,旺季每十分鐘一班),走昌安高速抵達安義縣城,再乘坐由安義至新民嶠嶺的班車,到橙子樹站下,就到了聖水堂的登山口了,這個時候遊客可以選擇步行登山,也可以選擇乘車上山。步行需2個小時可抵達山頂,乘車只需15分鐘。

飲食住宿

聖水堂森林公園目前尚處於開發階段,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對聖水堂申請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進行可行性研究,它的各處風景還未遭受任何人為的破壞,尚處於原生態環境,因此景區沒有商業場所。不過景區的寺廟道觀是免費為參觀者提供食宿的,因此在景區住上一宿,可以攜友漫步山間,欣賞聖水堂的幽幽夜色。遊客也可以晚上在山腳下的民居家過夜,白天再上山遊玩,十分方便。

附近景區

從聖水堂俯瞰,下面是廣闊的贛中北平原,其中有一個似蝴蝶形狀的大湖,那就是安義縣和永修縣的交界水庫------雲山水庫。雲山水庫位於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陳家自然村和永修縣灘溪鎮沙隴村的交界地帶,是該地區最大的水庫。該水庫平均水位在20米以上,每年出產大量魚類,最出名的是白鰱。白鰱不僅肉質鮮美,而且塊頭極大,有的重量達50公斤以上。花上二十塊錢,遊客還可以找到漁船泛舟湖上,一面欣賞聖水名山的風景,一面品嘗美味的地方鰱魚

地方特色

如果遊客是元宵節期間來聖水堂森林公園旅遊,還可以觀看新民鄉烏溪陳家村一年一度的龍燈會。龍燈會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晚上開始,到元宵節那晚結束,舉行三天。龍燈會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百年前,那時候陳氏家族正當興旺,又遇上國家太平,年年豐收。家族商議,每戶出一個男壯丁,組成龍手,成立了一年一次的龍燈會,以示慶祝時候,抗戰時候,龍燈會一度停止,最近十年又再度興起,而且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節目一次比一次多,花費一年比一年大。起初的龍燈會用的龍燈材料不是現今的紅紙竹筒,而是平板燈,一塊板既是一戶人家,前後個一個燈,所以有兩個燈籠,現在的竹筒燈都是一家一個,共兩條十八節!每年龍燈會一起,全村老百姓都會聚集觀看,龍燈沿著村裡的各條走道有規則地往復來回,鞭炮,煙火,鑼鼓喇叭,各式節目一併上演,場面十分壯觀。
安義典故
“安義”來源
“安義”之名歷史悠久。據《唐書地理志》載:“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南昌州,又析龍安(安義)、永修、新吳三縣”。又據康熙十二年《安義縣誌》載,龍安縣城周圍二里,位於今雲山水庫下(今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境內)。今仍有龍安港由西向東流入永修灘溪。龍安港舊稱龍安河,河上有石橋,稱龍安橋。今港中僅存一塊三角石(橋礅破水石)。據《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總略》載:“唐武德五年(622年)於建昌縣置南昌州總管府,領建昌、龍安”。安義在唐初高祖(李淵)武德五年(622年)即設縣治,距今1384年。其時,在今龍津鎮就有龍安驛,又名龍津驛,為早期贛商文化中心。清代慈禧以緞匾親書“安龍昭佑”,賜安義縣聖水堂,即用於先名“龍安”指安義縣。
萬天賜的傳說
萬天賜,原名麟祚,據因算命靈驗,雍正癸卯(1723年),奉詔改名吉士,字天賜,安義縣鼎湖鎮破塘村人,生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五月初七。其幼年讀書不求甚解,輒能成育。品貌魁梧,才學超群,聰明絕世,氣節豪邁,放逸而不自拘,揮金結客,有烈丈夫風。壯年熟學虛中之術,以布衣與天子奇遇,位居台鼎。
康熙在位時,天賜在南昌設命館。此後,乾隆微服以經商販賣綢緞為名,出外雲遊,一天游到南昌,在寓所聽說某天重修滕王閣上樑。是日,乾隆親臨滕王閣觀看。正值上樑,鞭炮沖天,熱鬧非常。乾隆一想,今日不宜,有犯凶煞,是誰看的日子?一問,說是萬天賜看的。乾隆一聽心中驚佩。爾後,乾隆就走到萬天賜命館,請他推算八字命運。乾隆將生庚年月日時一報,請他推算八字命運。萬天賜屈指一算,驚讚不已:“好八字,好八字!”又說我算命不準,據算你的八字,應當大富大貴,位居天子之命,現在你在外經商為客。算我自己,命當身居朝延,伴隨君主,我現在仍設館算命,所以說我算命不準。乾隆要他寫出批語。萬天賜只得寫出兩句聯語:“金爐不熄千年火,玉盞長明萬歲燈。”剛剛寫到“萬”字,乾隆立即按住他的手不要寫,給了錢就走了。乾隆恐泄漏身份。此後乾隆心中佩服萬無賜算命精通,念念不忘。
乾隆回朝後,思其道術,密宣本省撫臣差官將其送至京師。從此萬天賜隨伴乾隆在朝。康熙戊戍年二月二十日,裕親王御筆賜其母楊氏節壽匾,旌之曰:“茂林修竹”。雍正癸卯年,其母壽終。翌年,萬天賜啟奏皇帝,恩賜給銀,又賜奠銀十錠,準假回家葬親。雍正辛亥年特授京師南營額外游擊。雍正乙卯九月誥恩榮三代懷遠將軍。丙辰年(1736年),乾隆登位,賜萬天賜名吉士,並御書福字三個,牡丹亭對聯一副,其文曰:“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乾隆六年辛酉,萬天賜告老致仕戴職回家。恩賜龍袍半件,支用庫銀京折一個,曲柄九龍頭黃綾傘一把以示紀念。乾隆甲子年十月二十六日,萬天賜壽終,享年七十四歲。
督 軍 塘
新民鄉白田老基村後有一口水塘,人稱“督軍塘”。提起“督軍塘”倒有一番來歷。
相傳,清代白田出了個將軍,姓黎名功,長得身材高大,武藝超群,因只秉性恥直,得罪朝廷而解甲歸田,隱居山鄉。一日,瑞州督軍帶領一隊人馬來到白田催繳軍糧。兵馬一到,家家戶戶被搜刮一空,臨走時還要抓丁拉夫,搞得全村雞犬不寧。黎功見狀,怒火中燒,不由挺身而出,拉住督軍馬頭,要求放人。督軍哪會把黎功放在眼裡,舉長馬鞭打去,黎功不及提防,被打得血流滿面,暈倒在地。村民們個個咬牙切齒,摩拳擦掌。此刻,黎功甦醒過來,指揮大家揮棒持矛,將督軍人馬團團圍住,展開了一場激烈搏鬥。交手幾個回合,督軍一敗塗地,一個個慌忙逃竄。腿長的,保全了一條性命;腿短的,被打得血肉模糊。督軍大人逃慢了一步,被黎功推入塘中,一命嗚呼。此後,這口塘便被叫做“督軍塘”。
“金頭”御史胡新
明朝景泰年間,南康府建昌縣控鶴鄉(今萬埠鄉)牌頭村人胡新任山東道監察御史。他為官清正廉明,為人剛直不阿,深受黎民百姓敬仰,被人稱之“鐵頭御史”。
卻說,當朝皇帝代宗朱祁鈺妃子皮氏為山東人,長得如花似玉,又能歌善舞,深得代宗寵愛。皮氏之兄皮臘苟,是一個貪財愛色之徒,依仗其妹之勢,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狀子告到朝廷,身為山東道的監察御史胡新心急如焚。代宗皇帝更是坐立不安,說要查明嚴辦,又怕得罪皮妃。為了平息民怨,他假惺惺地召見了胡新,令胡見機行事,莫負重託。
代宗本指望胡新設法開脫國舅罪責,以塞文武百官之議,掩天下百姓之耳目。而胡御史卻明查暗訪,取證確鑿,將皮捉拿歸案,重枷收監。皮臘苟雖身陷囹圄,卻依然傲氣凌人,無視國法,最後被胡新斬首示眾。
代宗聞訊,大驚失色,暗中叫苦不迭,皮妃更是日夜啼哭。為了討好皮氏,皇上指派錦衣衛暗中殺了胡新,卻故意傳旨緝拿兇手以掩人耳目。為不犯眾怒,又吩咐御匠趕製金頭一顆,派人送往山東,賜給胡新全屍,“鐵頭御史”成了“金頭御史”。當同僚護送胡新靈柩回鄉之時,男女老少泣不成聲,並在胡家鄉建造“監察第”牌坊一座,以示懷念。胡新家鄉“牌頭村”也由此而得名。
神 鞭
相傳,昔時安義瀕臨湖澤,百姓以捕魚為生,日子過得十分美滿,每逢喜慶節日都得慶祝一番。
不知什麼時候,這歡聲驚動了修煉千年的鱔魚精。鱔魚精妖術無邊,常在湖上將魚船打翻。有時化作人形,上岸取樂,即使是娶親嫁女,也要來胡蠻糾纏,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李家莊有一位姑娘,名叫芙蓉,擇定在中秋佳節出閣,只待男家迎娶。但擔心鱔魚精作亂,全家憂心忡忡,芙蓉更是茶飯不思,坐不安席。日子挨到八月十二這天,門前來了一位賣氈帽的青年,自稱能降妖除魔。李老夫婦趕忙迎進家門,說明原委,並以酒內款待。
這天晚上,明月皓潔,青年假扮女郎,獨居閨房假寐。約莫三更時分,陰風突起,不一會兒,堂屋裡“呼呼”作響。接著閨房門栓自落。青年悄然起身,雙目凝視帳口,就在羅帳被挑開的一瞬間,一柄利斧砍了過去,正中妖精額頭。接著又是一劍,妖精只覺眼冒金花,呼吸困難,連忙奪門而逃,那青年也緊追不放。
鱔魚精雖修千載,可陸地功夫遠不如水上。出得村來,只覺眼前一亮,右邊正好一口水塘,於是急步跨到塘邊,只聽“哧溜”一聲,鑽進了塘里。眾人趕到近前一看,只見一泓池水泛起道道波紋。青年激動地說:“除惡務盡。只要舀乾池水,妖精當原形畢露。”大家取來盆桶,提的提,挑的挑,經過七天七夜,眼看池水快乾,可鱔魚精搖身擺尾,水又溢塘而出。眾人見前功盡棄,異常發急,青年卻一面吩咐大家繼續舀水,一面派人取來石灰,待塘水快要舀乾,立即將生石灰倒入塘中。此時,鱔魚精自知情況不妙,奮力向上掙扎,水面沸騰滾滾,燒得它七孔出血,最後攤死在塘中。青年隨手將鱔魚精的屍體提了起來,抖了抖,鱗甲落地。於是將魚脊提回李莊,連夜趕製成一根神鞭。後來青年就靠著這根神鞭,統一了江山,做上了皇帝。

安義特產

珠珞枇杷
產於安義縣的珠珞枇杷有紅砂和白砂兩個品系,而紅砂更優。其果顏色鮮艷,皮薄易剝,肉質厚而細嫩,果汁豐富,味甜微酸,清香爽口。安義栽培珠珞枇杷的歷史悠久。早在宋代,詩人戴敏曾寫詩說:“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據縣誌記載,同治十年,珠珞枇杷就馳名省內外。目前,年產量約7.5~10萬公斤。枇杷成熟於桃李之先,正值水果奇缺之時。民眾說它秋花冬開,春實夏熟,吃四季水,食之消痰化氣,調肺止咳,還能健胃。籽粒可加工成澱粉,提煉酒精。葉和花都是良藥,特別是葉內的苦杏仁甙,對癌症有療效。安義縣正在擴大枇杷生產,積極開展綜合利用。
安義米粉
米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愛的傳統食品,生產地眾多,其中以安義縣黃洲鄉宗山壠米粉品質最佳。其盛名經久不衰,據清同治十年的《安義縣誌》所載:“米粉出處甚多,宗山最多”。該米粉選用當地優質稻米,經過浸、濾、煮、榨、曬等一系列手工製作而成,工藝考究細緻,獨一無二。它的顯著特點是:色澤潔白,柔韌滑爽,風味獨特,可煮、可炒,可拌,為宴席上頭道佳肴。品嘗宗山米粉是來到安義的一大快事,已成為安義的一張名片。
石鼻糯米粉
石鼻糯米粉是安義縣的傳統優質產品,選用優質大米,經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加工而成,是居家美味、送禮佳品,也是優質食品原料。到安義千年古村旅遊,購石鼻糯米粉,乃旅遊一大快事。
沙井椪柑
安義縣自然生態良好,沒有任何污染。在安義縣沙井南邊山,沙井椪柑基地,通過新技術生產出來的椪柑,其果型適中,色澤紅亮,口感甜酸適度,回味悠長,保貯時間久等特點,果品無污染,無公害。堪稱椪柑之佳品,產品遠近聞名,供不應求。99年被南昌市定為特優水果基地、江西省農科院綠色環保基地。
安義瓦灰雞
安義瓦灰雞是本地雞種中長期自然選育而成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優良品種,是集營養、食療、藥用、保健為一體的肉藥型家禽。灰”特徵。該雞肉嫩、汁鮮、味美,富含胺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適應性廣、耐粗飼、抗病力強;尤其適宜棚舍散養於果、林、草地,喜食青草、昆蟲等食物,是生產綠色保健食品的絕佳原料;還有治療中暑、傷寒、小兒驚風和婦女習慣性流產的功效,自古民間作為驗方流傳於今和聞名於世。
安義名人
王一夔
字大韶,號約齋,生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卒於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古源村(今安義縣喬樂鄉前澤花園村)人。天順四年(1460年)狀元,官至二品工部尚書,受敕太子少保,翰林學士,先後為憲宏、孝宗授學。是明代中葉一位著名的大臣、學者。對朝廷得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天戒疏》可見一斑。耿耿忠心,全朝敬佩。其與父王得仁同列《明史·第五十三》。正德年間,其被追謚“文莊”。著作甚多,有《古源集》(即《謝文莊公集》)、《力余滿》、《東藩唱和詩》行世。
王一夔,祖上原姓謝,因祖謝永亭當元季寇亂,隻身依隨至親王以義避難。洪武三年(1370年)遂報作王以義、關領戶田,一向冒姓王氏。明成化七年(1471年),十二月十八日王一夔呈《複姓疏》奏請朝廷要求複姓,被皇帝準允,逐複姓謝,故又曰謝一夔
王 祺
安義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官至從二品的雲南左布政使。其父和祖父被朝廷封贈為正三品通議大夫。王祺供職南京考功清史司時,用家鄉帶去的乾蕨菜招待同僚。光祿寺因其味美貢入御廚,取名天廚如意菜。為安義在皇室的菜譜上爭得一品。
徐大相
字覺斯,號明衡,安義卜鄰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生而神奇,七歲能文,弱冠兩中副榜。萬曆四十三年鄉舉,翌年聯捷進士。初授東昌推官,後改武學教授,尋遷國子博士,累官吏部文選司郎中,是明代諫臣。《明史》234卷、《明史·徐大相列傳》等史書有詳錄記載。
楊正高
安義黃洲七房山下楊家人。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一身高超武藝,12歲離鄉,17歲戍邊,22歲疆場掌印,29歲任雲貴總督。官居二品。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初四,皇帝下詔,追封楊正高曾祖父楊式珍,祖父楊世耀,父楊之近為武功將軍誥命,誥授楊正高武顯將軍,欽賜剛勇巴圖魯。
劉道景
字仰山,號心齋,(1779—883年),安義人。邑庠生,初讀章句,自覺無補於時,乃改習醫,投師名門,終為幼科聖手,遠近求醫者不絕於途。靖安有三歲兒病極危,慕其名而求醫。景至,兒已入殮,令啟棺視之,曰:“可救!”旁人愕然。景曰:“此熱閉之極,正氣將絕未絕,但治不得法,則速之死。”於是,急取銅鏡復臍,片時換下,鏡炙手,如是數易,小兒始微有喘息。連續十餘次,兒啼哭。後投以湯藥乃愈。時人稱之為“劉神仙”。道光癸已七月初二歿,其醫術傳之於子孫,著有《幼科精華》。
劉 寅
劉 寅 (1910.4.—1985.5),江西安義人。我軍通訊事業和我國電子工業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四機部(後為電子工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1月參加了我軍第一部電台的組建工作,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紅軍時期,任紅一方面軍總部電台報務主任,中央政府電台主任(一直在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副主席身邊擔負著通訊聯絡任務)。積極參加創建我軍通訊事業,精心培養無線電通訊人才。為毛澤東同志指揮紅軍粉碎蔣軍圍剿,在長征途中突破封鎖線,立下了功勳。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延安總部無線電通訊分隊長、軍委三局秘書長和副局長等職,建立和溝通黨中央和各根據地聯繫,為確保毛澤東重慶談判成功,為確保三大戰役中黨中央指揮暢通,作出了重要貢獻。全國解放以後,任軍委電信總局副局長,軍委通信部第一 副部長,原第一、二、三機部副部長,四機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等職,為恢復和發展新中國的電信工業和郵電事業,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尖端科學和“兩彈一星”上天,為開創新興電子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985年5月26日在京逝世。1995年,安義縣和國家電子工業部聯合編輯出版了《劉寅文集》(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熊式輝
譜名西廣,字天翼,別署雪松主人,(1893.5—1974.1),安義縣萬埠鎮鴨咀壠村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1920年受孫中山選派赴日留學,1924年畢業)。清末加入中國同盟會,曾任淞滬警備司令,南昌行營參謀長,南昌行營辦公廳主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赴美軍事代表團團長,中央設計局秘書長,東北行轅主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國民黨中央五、六屆執委,陸軍二級上將。其詩作有《雪松嶺草》手稿,流傳列印本,未正式梓行。
黃仁霖
字順龍,(1901.9—1983 .5),安義縣黃洲鄉老陳村人。美國田納西州奈許維爾城文特貝爾大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畢業,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青年會,黃埔同學會勵志社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總幹事,國民黨軍委員會戰地服務團少將主任、聯合勤務總部中將副司令、總部總司令,駐巴拿馬大使,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余家慶
字竹如,號騫翁,(1878—1954),安義縣鼎湖鎮安塘村人。教育家,書法家。清代貢生,1905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官費留學生,東渡日本轉入早稻田大學,後轉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氣化專業學習。1915年回國,任江西省甲種工業學校校長,1921年任江西省教育廳督學,1926年任江西省工業專科學校校長。1930年安義縣創辦龍津中學。他熱愛桑梓,欣然應聘 。1939年安義淪陷,日軍得知他乃留日學生,要他出任偽縣政府縣長。他憤然地說:“寧為漢族犬,不做倭寇官”。後在逃離家鄉去大後方途中,突遇日軍持刀威脅喝令他跪下。他大義凜然,臨危不懼,誓死不跪,為民族氣節之人。抗日勝利後,安義人集資恢復旅省同鄉館(現南昌市毛家園“安義大廈”),由他撰寫《改建龍津別墅記》,為後人留下一件珍貴文物。其有遺墨條幅現陳列於安義羅田千年古村群。
黃 亮
字北奇,號缽翁,(1903—1987.3),安義縣長埠鎮羅田紫一村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湖北分會副主席。自幼熱愛書法藝術。1925年孫中山逝世,在北京舉行盛大的追悼會。當時他年僅22歲,隨父在京居住,懷著對孫中山先生的無限崇敬之情,書寫一幅長2.4丈的白竹布輓聯,被懸掛在中央公園門口:“雄才遠播東西外,正氣長留天地間”。上款題“中山先生萬古”,下款寫“黃亮敬輓”。得到海內外人士讚許。他的書法實踐豐富,能兼諸體,隨勢變化,得心應手。1986年重建的湖北武漢“黃鶴樓”竣工,他於主樓西側題寫了“勢連衡岳”匾額。1987年8月26日在武漢病逝,享年85年。中顧委主任陳雲、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丕顯、商業部副部長鄧飛和江西省省長吳官正發唁電、唁函,對黃亮的逝世表示哀悼。
陳大新
陳大新 (1948—1976年),安義縣萬埠鎮羅山興福村人。福州部隊某團軍醫,刻苦鑽研祖國醫學,用針炙治療小兒麻痹證、聾啞、腦積水等多種疑難病症,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解除了許多人的病痛,創造了醫學上的奇蹟。然而他對自己的生命安危卻置之度外,身患癌症,默默忍受病痛,為履行白衣戰士“救死扶傷”的天職,奮戰到生命最後一息,時年僅29歲。中央軍委授予他“雷鋒式的模範軍醫”光榮稱號,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