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拉撒路教堂

聖拉撒路教堂

聖拉撒路教堂位於拉納卡市中心,被視為拉納卡及賽普勒斯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據說,拉撒路在以色列被基督救活後,來到了賽普勒斯,在這裡當了30多年的主教,死後便被埋在聖拉撒路教堂。他的地下墓葬保存得相當完整,可到地下參觀。

(圖)聖拉撒路教堂聖拉撒路教堂

聖拉撒路教堂位於拉納卡市中心,被視為拉納卡賽普勒斯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據說,拉撒路在以色列被基督救活後,來到了賽普勒斯,在這裡當了30多年的主教,死後便被埋在聖拉撒路教堂。他的地下墓葬保存得相當完整,可到地下參觀。

簡介

(圖)拉撒路拉撒路

聖拉撒路教堂興建於原主教堂之南,原因是為了容納拉撒路遺骨,在1195年年新的朝聖教堂取代聖那澤成為主教堂。

拉撒路,又稱拉匝祿,是在聖經約翰福音中因病而死,最後被耶穌復活的一個人。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也是瑪利亞和馬大的兄弟。拉撒路的復活是聖經記載的9次復活中的一次。也是經歷過2次死亡的人之一。

建築年代

聖拉撒路教堂(以下文中簡稱主教堂)的斷代一直缺乏明確的檔案支持,今天大部分學者都同意教堂開始興建的時間約在1120年年前後,由東往西進行。根據一份1482年宣稱抄寫自1146年或1147年記載的文獻,教宗因諾森二世在1130年為教堂舉行祝聖並獻堂。大多數學者認為以十年時間完成這么一座中型大小的教堂可能性極小,所以經由風格比較,判定西正面半圓門楣的年代在1140年前後。貼著西正面還有一個兩個節段的門廊,最靠外的一節段充作左右兩個塔的塔基。關於這個部份的斷代,歧見就大得多。有學者根據一份1178年的文獻,認為門廊的興建時間在這個時間之後,對這個斷代同意者多,反對者少。

(圖)聖拉撒路教堂聖拉撒路教堂

這個部份的斷代問題變得尖銳的原因主要是,近二十年來,對羅馬式雕刻的研究範圍逐漸擴充到故事性雕刻柱頭與門楣之外,研究植物紋樣的柱頭,其中最大宗的便是科林斯樣式柱頭。這種樣式的柱頭可見於歐洲各地羅馬所遺留的建築物上,每次歐洲想要尋回古代文明的光榮,與“羅馬建築的裝飾”劃上等號的科林斯樣式柱頭都是“復興”的對象。歐丹的門廊有十八個柱頭,全部是科林斯樣式或此樣式的衍生型柱頭,在藝術史研究焦點是故事性雕刻的年代,這些柱頭引不起多大興趣。但今天只要我們將這些柱頭拿來與柏根地區的科林斯樣式柱頭相比較,風格上相近的全屬於1130至55年年代的建築,包括維日列的馬德蓮修院前教堂,波恩的聖母堂東段,搜流的聖安多許教堂,阿瓦隆的聖拉薩教堂,郎格主教堂東段等。如果歐丹門廊興建於1178年之後,則其雕刻形式便顯得異常地守舊或復古,形成1180年代柏根地區獨一無二的特例,否則這個斷代便是錯誤的。本論文的目的即在於透過對文獻與考古資料的再解讀,檢驗歐丹主教堂門廊的斷代,將它重新置入柏根地十二世紀建築與雕刻的脈絡中。

景區介紹

於拉納卡市中心的聖拉撒路教堂被視為拉納卡及賽普勒斯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據說,拉撒路在以色列被基督救活後,來到了賽普勒斯,在這裡當了30多年的主教,死後便被埋在聖拉撒路教堂。他的地下墓葬保存得相當完整,可到地下參觀。

聖拉撒路教堂里至今保存著很多珍貴的宗教畫像。周末多有婚禮在此舉行,因此,最好是平日裡來參觀。和教堂相鄰的拜占庭博物館也展出有和教堂相關的文物。

此教堂於17世紀重新修建,保留了原來的特色。 17到18世紀,教堂周圍是一些居住在拉納卡的歐洲人的墓碑。復活節前的七天裡,聖拉撒路的雕像在拉納卡城中隨處可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