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典心態

聖典心態

聖典心態是指一些人把詞典當成聖典,抵制網路語言進詞典。事實上,詞典只是用來解釋詞語的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維護漢語純潔性的聖典。作為一本工具書,漢語詞典當然要與時俱進,吸收精華、摒棄糟粕。但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和社交媒體的高速發展,各種新詞、流行語在不斷產生。把有意義和創意的辭彙收進詞典,吸收流行語、外來詞,將豐富繁榮自身詞庫

概述

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和社交媒體的高速發展,各種新詞、流行語在不斷產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等都已入選2015年熱詞和流行語。日前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會頻繁接觸網路用語,66.9%的受訪者平時會使用。57.5%的受訪者認為網路語言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必然產物,62.1%的受訪者建議將有意義和創意的辭彙收進詞典

隨著網路與漢語言文化的不斷融合,“親”“喜大普奔”“給力”“坑爹”等網路辭彙,已逐漸融入公眾的話語體系中。如今,如果有人說自己不懂“淘寶體”,不明白duang是啥意思,那么只能說:“親,你已經out了。”顯然,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等網路辭彙,已經花開遍地的環境下,詞典卻將他們拒之門外,是在掩耳盜鈴。

原因分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些人抵制網路語言進詞典,無非是擔心網路語言帶壞了我們的話語體系。這樣的憂慮不無道理。網路語言在公文中頻頻露臉,在教科書中大肆渲染,在正式交談中無節制的使用,確實不倫不類。試想,假若政府工作報告,開篇第一句就是,“親,咱們開始吧”,會議的莊重感和嚴肅性,從何談起?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滿口“紫醬”“BG”“青蛙”,也給人不倫不類、褻瀆語言之感。

但問題是,詞典拒絕網路辭彙,就能在公眾的日常表達中將其禁止么?當然不是。由於網路語言,形象、鮮活、接地氣,符合網路時代的傳播特徵,即使沒有進入詞典,也不會妨礙它在傳播領域大行其道。相反,武斷的將坑爹、給力等現代漢語特徵的辭彙,一律拒之門外,只能讓網路語言的發展,陷入叢林法則之中,讓語言表達更加混亂不堪。

漢語言最大的魅力就是兼容並蓄,不斷以開放的姿態包容和吸收流行語、外來詞,豐富繁榮自身詞庫。比如,將GDPB2CO2O等一系列外語辭彙,納入到漢語體系之中。這些辭彙進入我們的表達體系之後,非但沒有劫持漢語,反而讓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言簡意賅。而網路辭彙是漢語的網路化表達,我們又何必一味將之拒之門外呢?

如何對待

對待網路語言,詞典須摒棄“聖典心態”。事實上,詞典只是用來解釋詞語的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維護漢語純潔的聖典。加入網路辭彙不會影響漢語的“貞潔”。而作為一本工具書,漢語詞典當然要與時俱進,吸收精華、摒棄糟粕。否則,公眾用著不順手,對這個工具不滿意,誰還會再用呢?言及於此,詞典究竟是做一部聖典,將網路辭彙拒之門外,還是做一個融合接納者兼容並蓄,相關部門應該心有戚戚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