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真實王朝

耶穌的真實王朝

該書講述一個更加貼近真實歷史的耶穌:身為古代以色列大衛王室的後裔,以及一個王族家族的長子,耶穌的確曾被尊為“猶太人的王”,並因存有此念而被羅馬人處死。他所奠定的不是一般理解的一個教會,或是一種新的宗教信仰,而是自他弟弟雅各與諸親屬所形成的王朝……它提出基督教起源的另一種版本,也是更接近耶穌、耶穌家族,及最初信徒的一個版本,將足以改變我們對歷史上最關鍵時刻的理解。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耶穌的真實王朝 耶穌的真實王朝
抽絲剝繭,層層揭開波詭雲譎的真相,洗髓易骨,再次歷經歷史深處的洗禮。
耶穌到今朝,依然很年少,他注給這個世界的意義,我們遠沒有全部找到……
眾多歷史迷學家一致推崇,美國亞馬遜網站五星級推薦。
最新最權威講述基礎教起源的考古巨作。
《耶穌的真實王朝》是關於耶穌、耶穌王族、基督教的一次新的歷史探討。它證明,歷史有時候或許比虛構的故事更奇異——而且令人好奇著迷之處不輸小說。
這是一個脫去神學外衣、回歸人的形貌的耶穌,可以說是“從未有人說過的耶穌的真實生活故事。”
它講述一段被隱藏的歷史,一個關於人而不是神的故事。

相關內容

你知道嗎?約翰可能是耶穌的啟蒙導師,而非門徒。
耶穌的弟弟雅各可能是耶穌死後的繼任領袖。

作者簡介

詹姆斯·泰伯(JamesD.Tabor),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宗教研究系系主任,芝加哥大學聖經研究哲學博士,研究《死海古卷》與基督教起源的專家。他曾出版多部著述,目前任相關課題的媒體顧問,在諸多電視與廣播節目中廣受好評。
他研究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文獻長達30年以上,曾親自參與過以色列的重要考古挖掘計畫。憑藉堅實的學識基礎,他為讀者重建了耶穌家族所領導的追求猶太人心靈、社會,與政治救贖的運動歷程。

目錄

編者的話
序言:發現耶穌王朝
導論:雙墓記
第一卷 從家族說起
第1章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
第2章 大衛的子孫?
第3章 不知其名的耶穌之父?
第4章 不同父親的子女
第二卷 在猶太的加利利成長
第5章 行蹤不明的歲月
第6章 現世的王國
第7章 猶太人耶穌的宗教信仰
第三卷 蓄勢待發的信仰風暴
第8章 聽見上帝的聲音
第9章 關鍵的一年
第10章 神國的先導約翰
第四卷獅子坑
第11章希律出招
第12章耶路撒冷最後的日子
第13章君王駕崩
第14章二度安葬
第五卷後繼的腳步
第15章公義的雅各
第16章保羅的挑戰
第17章耶穌王朝的不朽遺產
第18章時代之結束
結論:找回失去的寶物
後記:發現耶穌家墓
主要事件及人物年表
鳴謝

媒體評論

這本書對耶穌及耶穌家族的大膽詮釋,前所未有,必將引發極大的爭議,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美】《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Weekly)
作者從發現兩座古墓的經歷講起,抽絲剝繭般一步步走進耶穌的生活,這種迷人的講故事方式吸引讀者不斷讀下去。
——【美】美國圖書館協會《圖書榜單》(Booklist)
許多學者探討過耶穌與耶穌留給後世的影響,卻不曾有人大膽涉入《耶穌的真實王朝》這么易激起爭議的主題。本書憑著廣闊的視野,還原歷史的豐富想像力,並有歷史科學作為後盾,必可帶給讀者不同以往的閱讀經驗。
——【美】巴諾書店《圖書》雜誌
作者呈現的堪稱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大膽的耶穌生平與時代之還原。他就像一位刑事鑑定專家,鑽研僅存的證據——尤其是有關耶穌家族與耶路撒冷的拿撒勒人的證詞,把以往流失的(有些甚至是被抹掉的)歷史記錄重歸原位。這是既精深卻又易讀的一本書,可說為探尋歷史的耶穌立下新的里程碑。
——【美】《紐約時報》書評版
詹姆斯·泰伯精通第一世紀《聖經》校勘證據,有極實在的考古挖掘經驗,兼有豐富的想像與創造力,是同輩《聖經》學者中的翹楚。他能夠從古代遺留下來的零散殘破的證據中理出重大宗教運動的軌跡,才學令人稱奇。凡是以嚴肅態度看待耶穌之生涯的人,不可不讀他大膽且創新的《耶穌的真實王朝》。
——【美】著名學者尤金·賈拉格(EugeneV.Gallagher)
書摘插圖
第一卷 從家族說起
第1章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
想到耶穌之母馬利亞,我就想到被人遺忘的城市西弗里斯(Sepphoris)。按基督教傳統,馬利亞是住在那兒的年長夫妻約雅敬與安娜的長女。1如今知道西弗里斯的人相當少。《新約》沒有提過這個地名。以前的許多《聖經》版本甚至在附的巴勒斯坦地圖上也不標示這個地名。這個城市一直到相當晚才重回我們的記憶。
我在1996年夏天第一次帶學生們到西弗里斯進行考古挖掘。後來又在1999年、2000年再去參加了兩次考古季挖掘。我們參加的一個團隊由南佛羅里達大學的斯特倫吉(JamesStrange)教授帶隊,他從1983年就開始在這裡挖掘。幾個考古隊在這裡挖掘了20多年,這座古羅馬城市只露出了不到十分之一。但是已經足夠讓我們見識馬利亞與耶穌母子那個時代這座城市的光景。
耶穌在拿撒勒成長期間,西弗里斯是這整個城區里地勢最高的城市,雄踞高出底下平原122米的山丘之上,如今從幾公里外仍可看見。耶穌曾說過的“城造在山上,不能隱藏”,應該就是他從小在拿撒勒往北看時見到的6.4公里之外的西弗里斯城。拿撒勒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依偎在山丘間的拿撒勒在西弗里斯東南的一處泉流旁,總人口數可能不超過200,只是山頂大城四周平原上十多個村落之中的一個。
現在的情形卻反過來了。拿撒勒成為以色列境內最大的阿拉伯城市,人口超過6萬,基督教徒與穆斯林各占一半。城中心周圍的起伏山谷幾乎蓋滿了郊區住宅和宏偉的教堂。基督教徒遊覽行程一定會包含拿撒勒這個景點。至於西弗里斯,只是遠處一個有零星廢墟的光禿禿的山頂。我們在這兒進行挖掘期間,每天都坐在西弗里斯廢墟南邊斜坡上吃午餐,遙望著下面山谷里近午烈日下忙碌著的拿撒勒。很難想像耶穌時代這兩個地方的景況對調,會是多么不同的模樣。耶穌雖然家住在小村子裡,卻在加利利首府都市外成長。我們既然要從歷史中重新發掘耶穌早年生活不為人知或被人遺忘的一面,就不能不注意這個地理條件的重要含義。
馬利亞出生於公元前18年前後,羅馬人占領著的巴勒斯坦北部一個叫作加利利的地區。西弗里斯是個猶太人的城市,羅馬人卻將它定為整個地區的行政中心。希律大帝(HerodtheGreat,73-4B.C.)是國家統治者。這位國王與安東尼(Antony)和克麗奧佩特拉(Cleopetra)是密友。羅馬將軍屋大維(Octavian)──也就是後來登基的奧古斯都(CaesarAugustus)──確認他為“猶太人的王”。可是希律欠缺了稱王必需的資格──他不是大衛王的苗裔。他的母親是猶太人,父親卻是以土買人。他對自己的出身非常在意。在猶太人眼中,這種人統治以色列是沒有正當性的。他在忌恨與恐懼之餘,下令把以色列各大家族的公共族譜銷毀。希律雖然娶了哈摩拿祭司階級的公主瑪利安妮(Mariamne)為妻,仍不能安撫猶太人對於他出身低的反感。哈摩拿家族出過馬加比(Maccabees)一支,羅馬人入侵巴勒斯坦之前,馬加比一直統治以色列長達1世紀。希律惱羞成怒而謀害了瑪利安妮以及他自己與瑪利安妮生的兩個兒子。公元1世紀的猶太歷史學家約西弗斯(Josephus)說過,希律甚至把沙漠碉堡瑪撒達(Masada)配備成為流亡的地方,以防萬一百姓把他推翻另立一位大衛的後代為王。羅馬皇帝維斯西巴安(Vespasian)與圖密善(Domitian)曾經先後在公元1世紀晚期搜捕並且處死“大衛家”的王族。2在那個時代,有權勢固然重要,血統出身卻不能不正。說到純正血統出身,我們就要回到拿撒勒。
公元前4年,馬利亞應是14歲左右的時候,希律大帝死亡。他死後不久,一位希西家(Ezekias)之子猶大沖入西弗里斯的王宮。他帶著一群人奪取了宮中所有的武器,隨即在加利利各地橫行。國境內到處都爆發了反羅馬人的起義。3猶太史學家約西弗斯的史記上說,當時“任何一群叛黨的首領都可以自己稱王”,他也列舉了幾個試圖稱王的人。羅馬人的反應卻很快,而且來勢洶洶。羅馬駐敘利亞總督昆蒂留斯?瓦魯斯(PubliusQuintiliusVarus)從敘利亞率領3個軍團趕到,以殘暴手段進行鎮壓。4加上外籍援軍共有將近2萬名官兵從北方擁入,把西弗里斯一把火燒光,把城裡的居民貶為奴隸,算是懲罰他們參與暴亂行動。瓦魯斯圍捕了境內的所有叛黨,釘死了2000名參加過暴動的男子。當時的加利利必然是一片腥風血雨,幹道和山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豎著釘死人的十字架,路過的人都看得見。
羅馬人在暴亂之後將巴勒斯坦劃分成3個區,分封了希律大帝的3個兒子統治。亞基老封在猶太省,是巴勒斯坦南端,往北到撒馬利亞山為止。腓立封在約旦河以東的加利利海周圍的地區。希律?安提帕(HerodAntipas)的封地包括猶太省以北的加利利地,以及約旦河以東的毗利亞地。這位希律?安提帕就是後來把施洗者約翰斬首的那個希律王,他也參與了審判耶穌。希律王決定在西弗里斯築起防禦工事,重建西弗里斯為王宮所在地的首都,採用的是宏偉的希臘羅馬風格。建造的地點是俯瞰貝納法山谷(BetNetofaValley)的一個戰略位置,從山頂到山谷有幹道貫通。這雖然仍是猶太人的城市,卻有一個4000座席的劇場(與前任希律王在地中海岸的該撒利亞建造的那座劇場一樣壯觀),有柱廊矗立的大街和市場,有部門詳細的公務建築,有複雜的供水系統,以及公共澡堂。約西弗斯曾經親睹西弗里斯的風華,說它變成了“加利利的華飾”。5然而,希律一旦加強他對封地的掌控,他登基的正當性又受到質疑了。誰才是名正言順的以色列國王?6
西弗里斯尚未毀於大火之前,馬利亞與家人遷居到東南邊6.4公里外的拿撒勒。約雅敬與安娜夫婦當時是否遭遇變故,是否尚在人世,都沒有記錄可查。但是我們知道他倆的女兒後來的經歷。
暴亂與血腥鎮壓發生時,馬利亞大概十四五歲,當時已算是成年,並且已經許配給了拿撒勒的工藝匠約瑟。就是在拿撒勒的這個時期,她陷入煩惱──未過門便有了身孕,而且孩子的父親不是約瑟。《路加》說,他倆前往伯利恆的時候,馬利亞只是“他所聘之妻”(《路》2:5)。《路加》在這裡用的希臘字義十分明白。7他們只有訂婚關係,但是她已經快到分娩的時候。嬰兒在伯利恆出生後,他倆重返拿撒勒,這是鎮壓災難剛過去的時候,西弗里斯的大火才熄滅。8
了解了西弗里斯的歷史之後,“聖誕故事”就要加上另外一批影像:釘在一個個十字架上的屍體正在腐敗,首府城市陷於火焰,居民或被殺或被貶為奴隸流放。約瑟、馬利亞二人以及新生嬰兒的未來都是難以預料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